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心斋先生遗集

王 艮

《王心斋先生遗集》,又名《心斋王先生全集》、《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五卷。明王艮著。初由王艮子王衣、王襞和门人董燧将王艮的《格物要旨》、《勉仁方》等篇汇编成册,称江浦本。后王襞、董燧与门人聂静又增刻《语录》、《年谱》。明万历年间,王艮孙王之垣据董、聂旧本刻成《心斋王先生全集》。后刻本散佚,清嘉庆年间王艮后裔搜访遗本,合王栋、王襞两人著作,编为《淮南王氏三贤全书》,印百余部,族人分藏之。光绪二年(1910)袁承业据《淮南王氏三贤全书》,重加编录,删去重复,编为《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民国元年(1912)刊行。2001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陈祝生主编的《王心斋全集》。

王艮(1483—1541),字汝止,号心斋。初名银,王守仁为之更名。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出身于贫苦盐户,七岁受书于乡塾,十一岁因家贫而辍学,参加煮盐劳动。十九岁时随父赴山东经商,后又行医。长期坚持自学,常携《论语》、《大学》等书于袖中,有问题随时向人请教。能刻苦钻研,以经证悟,以悟释经,有独到见解。有客闻之,很惊诧,以为与王阳明之说相似。王艮遂谒王阳明于江西,与之辩难许久,终乃叹服,下拜而为弟子。后回家,按古制自创蒲轮小车,带二仆人,北上沿途讲学,聚观者千百,抵北京,引起轰动。王门弟子骇异,藏匿其车,促使返回。王阳明对此极为不满,痛加裁抑。王阳明死后王艮往来于江浙等地,四处讲学,创立泰州学派。晚年居家讲学。弟子中除士大夫外还有佣工、樵夫一类平民百姓。提出淮南格物说,以身为万物之本,以家、国、天下为末,说反己是格物的工夫,欲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在于安身、敬身、爱身。著作编为《王心斋先生遗集》。《明史》卷二八三、《明儒学案》卷三二有传。

袁承业所编的《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卷首有序言二篇、王艮父子八人九幅画像,王艮设计的冠服、蒲轮等制图、例言、总目。卷一为语录;卷二为诗文杂著;卷三为王艮年谱,附出处事迹;卷四为王艮谱余、续谱余;卷五为《疏传合编》上下,附王栋、王襞遗集各二卷、王艮后代东堧、东隅、东日、天真四人残稿一卷,还附有袁承业所编《王心斋弟子师承表》一卷,此表分一传、二传、三传、四传、五传等五项排列五百多后学姓名,每人都有简要介绍。全书论述的王艮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尊身立本的格物论。王艮对《大学》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以及“致知在格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等语作了别出心裁的解释。他把格物解释为确立一个根本标准,说:“格,絜度也,絜度于本末之间,而知‘本乱而未治者否矣’。此格物也。物格,知本也;知本,知之至也。”提出身为天地万物之本,天地万物为末,如能安身就能立天下之大本。又以用规矩画方圆一事说明安身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说:“吾身是个矩,天下国家是个方,絜矩则知方之不正,由矩之不正也。”他以为安身以安家而家齐,安身以安国而国治,安身以安天下而天下平。不知安身,便去干天下国家事,是为失本。王艮的尊身之本说的实际内容是要肯定、维护个人的权利。他指出人有困于贫而冻馁其身就是失本,而出仕为宦至于害身、杀身也违反安身的法则,“若夫知爱人而不知爱身,必至于烹身割股,舍生杀身,则吾身不能保矣”。可见,王艮是把维护个人的权利作为国家政治的根本。

二、尊道不尊身,不谓之尊道的人格论。《大学》以修身为本,是要自我服从道。王艮相反,以安身为本,又把安身解释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即不愿别人将其意志强加于我,以维护个人的人格和尊严。王艮反对以身曲从道、曲从他人,说:“以天地万物依于己,不以己依于天地万物”,如果不是这样,以自我曲从外界,就是“妾妇之道”。然而为了防止利己主义,王艮又提出安身又要爱人,说“知保身而不知爱人,必至于适己自便,利己害人,人将报我,则吾身不能保矣”(同上),最终仍是安身为本。

三、“百姓日用即是道”的真理标准。王艮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作为判别一切理论学说、判别真理的标准。说:“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以为圣人所关心的只是百姓的家常事,“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要士人把普通百姓的实际利益置于最高地位。

四、不假安排的修养方法。王艮认为良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体不会丧失。良知“现现成成,自自在在”。有人请教如何求本心,“先生(指王艮)呼之,即应。先生曰,尔心见在,更何求乎?”因此,他强调精神修养不可强求、做作,应靠直觉,随感而应,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才欲安排如何,便是人欲”。

五、“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的学习观。王艮以为天下之学,唯有圣人之学好学,不费些子力气,有无边快乐,如若费些气力,便不是圣人之学,便不乐。他还提出,人心本自乐,有了私欲便不乐,但是即使私欲萌发之时,良知仍然自在,一旦觉悟到良知,消除了私欲,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呜呼!天下之乐,何乐此学?天下之学,何乐此乐?”(《乐学歌》)

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者。“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明儒学案·泰州学案一·卷首》)王艮的思想有助于人们冲破禁欲主义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是明代后期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来源。黄宗羲评论泰州学派时说,其思想“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诸公掀翻天地,前不见有古人,后不见有来者”(同上)。

有关《王心斋先生遗集》的研究,见黄宗羲《明儒学案》等。

(施忠连) 0UWPw8T1GVoUdJolqXvVzE1osgGG6R30oVA1VJGrnEPfL2W24/mKRjpwH17LgKp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