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周书》,五十卷。唐令狐德棻等撰。始修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北宋初《周书》已残缺,今本为后人据李延寿《北史》和唐人史钞所辑。最早刻本约在北宋熙宁年间,南宋绍兴十四年(1174)重刻为“眉山七史本”,也失传。流传的版本有元明两代补版的“三朝本”、明南北监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现通行1934年商务印书馆百衲本、1971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令狐德棻(583—666),宣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出身门阀士族,隋末随淮安王李神通起兵。入唐后颇有文名,曾任起居舍人、秘书丞职。武德初年上书唐高祖请修前朝梁、陈诸史,并于贞观三年主修《周书》。贞观十八年参修《晋书》,一应体例,多出其手,并撰序例及诸纪传。后历任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等职。其一生著述较多,尚有武德五年(622)参修《艺文类聚》,十一年参修《大唐礼仪》,后又参修《五代史志》、《贞观实录》、《高宗实录》、《凌烟阁功臣故事》等,并有文集三十卷,已佚。《旧唐书》卷七三、《新唐书》卷一〇二有传。《周书》由令狐德棻专领,岑文本、崔仁师、陈叔达、唐俭同修。

《周书》所本的资料有两部分,一是西魏史官柳虬所写的官史及隋代牛弘《周纪》十八卷;二是唐初为修史而征集的家状、文集及当时所存的有关西魏、北周历史的著述,如《西京杂记》、《周律》、《后周与齐军国书》、《西域图记》、《后周杂诏》等。其中牛弘《周纪》是令狐德棻《周书》的底本。

《周书》为纪传体断代史,也为研究北朝西魏、北周历史最基本的史料。它记述了东、西魏分裂后,至杨坚代周建隋(535—581)四十七年间史事。其中记西魏二十二年,北周二十五年。本纪八卷,其中宇文泰、宇文邕二纪载事尤详,具体介绍了宇文政权的建立经过,建国后封建割据势力间的战争,上层的权力之争,灭佛运动及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重大改革和活动。

列传四十二卷,设皇后、王公、诸臣、儒林、孝义、艺术、异域诸目,立传人物近三百,涉及内容相当广泛。一是记载了北周时期重要的改革活动和措施,主要见于《晋荡公护传》、《苏绰传》、《卢辩传》等篇。二是记载了对隋、唐两代产生深远影响的社会关系、政治军事制度的片断资料,如府兵制度、乡兵、庄田、奴婢、部曲、客女、征庸代役的相关文献,极富史料价值,散见于《韦瑱传》、《宇文盛传》、《李迁哲传》、《赵贵等传》、《令狐整传》、《于谨及子寔传》等篇。三是设《异域传》,反映了我国西北边境民族及极西一些国家的社会历史情况,记述了中外交通和商业往来的资料,其中突厥、稽胡的历史为《周书》首载。四是记述了西魏、北周时期社会政治的基本状况,反映了各地反抗宇文政权的斗争。五是卷四八特为后梁创建者萧詧立传,其事迹不见于姚思廉《梁书》,并附录其继任及臣僚二十六人事迹,为研究后梁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记载了同时并存的东魏、北齐、梁、陈等朝的重大事件。这种通观全局、总览南北的写法与其他史书只记本朝史相比,更具特色。

《周书》的缺陷也比较明显,如注重在牛弘《周纪》基础上润色,而史料采撷不广,考订较疏;曲笔虚美之处较多,远多于其他南北朝的史书;文词过于古雅,华语堆饰,唐刘知幾谓“其书文而不实,雅而不检,真迹甚寡,客气尤烦”(《史通》卷十七)。

历代对《周书》评价不一,唐刘知幾对其史料不广和文笔不实多有贬斥,另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高似孙《史略》、马端临《文献通考》等也持类似观点。而清赵翼《陔余丛考》及《四库全书总目》等则持完全相反的意见,认为《周书》剪裁得体,文笔简劲。《周书》卷帙的问题,《四库全书总目》、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和1971年中华书局点校本等认为有残缺,由后人据《北史》及唐代一些史钞补全。而清陆心源、丁丙、胡玉缙等认为《周书》基本上保持了原貌,未缺卷。

有关《周书》的研究,主要有清丁谦《周书异域传地理考证》一卷,万斯同《周诸王世表》一卷、《周公卿年表》一卷,近人李宝洤《周书平议》二卷,罗振玉《周书斠议》一卷,今人王仲荦《北周六典》、《北周地理志》等。

(后志刚) kQDdGcksMhrq+neO7v1ngbppNOmXqDRrTFp8zrXe6ukn3useVgBBLlKDcOSw/K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