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无能子

〔唐〕佚 名

《无能子》,三卷,三十四篇。晚唐无名氏撰。约成于光启三年(887)前后。《新唐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无能子》三卷,注云:“不著人名氏,光启中隐民间。”现存版本以明正统中刻万历中续刻《道藏》本为最古,后出版有多种。旧多以今本《无能子》篇目有阙佚,所阙佚数说法不一。熊国桢《〈无能子〉篇数小考》(《书品》1996年第3期,收入熊著《文化的积累与追求》,首都师大出版社,2009年)证明诸说乃出误解,今本并无散佚。通行本有王明《无能子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

《无能子》上卷论理,凡十篇,从宇宙本体论及个人修炼,由大至小;中卷论史,凡十篇,从西周论及魏晋,由远而近;下卷前十篇,皆问答、见闻与寓言,后四篇与前体例不合,内容重复,文字拙劣,显系后来增纂,但其思想论点尚与全书基本一致。

《四库全书总目》论及无能子时说:“序称光启三年,天子在褒,则唐僖宗时人也”,“《唐书·艺文志》以为光启间隐民,考序中有不述姓名游宦语,则亦尝登仕籍,非隐民也。其书多窃庄、列之旨,又杂以释氏之说。”但说得最全面的还是《无能子序》,录之于后:“无能子,余忘形友也。少博学寡欲,长于穷理尽性,以致于命。黄巢乱,避地流转,不常所处,冻馁淡如也。光启三年,天子在褒,四方犹兵,无能子寓于左辅景氏民舍,自晦也。民舍之陋,杂处其间,循循如也。昼好卧不寐,卧则笔札一二纸,兴则怀之,而不余示。自仲春壬申至季春己亥,盈数十纸,卷而囊之,似有所著者,余窃得之,多记所传所见,或尝与昆弟朋友问答之言。其旨归于明自然之理,极性命之端。自然无作,性命无欲,是以略礼教而外世务焉。知之者不待喻而信,不知之者能无罪乎!余因析为品目,凡三十四篇,编上中下三卷。自与知之者共之尔。余盖具审无能子行止中藏,故不述其姓名游宦焉。”可见,无能子曾仕官,或不得志,加以遭逢农民大起义,避乱流转,隐居民间,当了隐士。他家境贫寒,但傲视富贵,澹泊名利。他是当时农民起义的一个冷静的思考者,在理论方面做了一些既有积极意义(主要的)又有消极意义的反映。《无能子》可说是唐末农民大起义在思想上一个侧面的曲折反映。

现存《无能子》分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四篇。书前有序,介绍成书经过和主题思想。

上卷为《圣过》第一、《明本》第二、《析惑》第三、《无忧》第四、《质妄》第五(二篇)、《真修》第七(四篇),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为缺文。本卷侧重于理论探讨。如《圣过》篇中,认为人与禽兽相同。“人者,裸虫也”,都是“阴阳炁交”而成。自从设置君长以后,“乃设刑法与兵以制之,小则刑之,大则兵之。于是缧绁桎梏鞭笞流窜之罪充于国;戈挺、弓矢之伐充于天下,覆家亡国之祸绵绵不绝,生民贫困夭折之苦漫漫不止。自然而虫之,不自然而虫之”,这一切都是“圣人者之过也”。是君主及其伦理制度设立的结果。所以主张“无为之为心”,“自然之和”,认为“任自然者久,得其常者济”,宣扬道教明自然之理。

中卷为《文王说》第一、《首阳子说》第二、《老君说》第三、《孔子说》第四(二篇)、《范蠡说》第六、《宋玉说》第七、《商隐说》第八、《严陵说》第九、《孙登说》第十,第五为缺文。本卷侧重于叙述历史,借用文王请姜尚、范蠡功成身退、商山四皓辅佐刘盈、汉光武访严子陵等历史故事,表达了蔑视富贵、美名,不受高官厚禄引诱的情操,抨击了圣人所宣扬的追逐名利思想,宣扬了道家自然无为的理想追求。如在《文王说》中说:“天地无为也,日月星辰运于昼夜,雨露霜雪零于秋冬,江河流而不息,草木生而不止。故无为则能无滞,若滞于有为,则不能无为矣!”如在《老君说》中说:“自昔圣人创物立事,诱动人情,人情失去自然,而夭其性命者,纷然矣。”如在《严陵说》中说:“自我则有富贵之家,不自我则富贵何有哉!”并抨击汉光武说:“更始之有天下,与子之有天下何异哉?……今子战争杀戮不知纪极,尽人之性命,得己之所欲,仁者不忍言也。”

下卷为《答通问》第一、《答华阳子问》第二、《答愚中子问》第三、《鱼说》第四、《鸩说》第五、《答鲁问》第六(二篇)、《纪见》第八、《固本》第十一(四篇),第七、第九、第十、第十二为缺文。本卷侧重于记载答问、寓言、见闻。通过答问、寓言故事、见闻的记述,表达了道家自然无为的主旨,反对物欲的追求。如《答华阳子问》中说:“至实合乎知常,至公近乎无为,以其本无欲而无私也。”务实利民才符合自然的常态,至公无私才接近于无为,在这里《无能子》对道家自然无为观点作了新的解释,赋予现实意义。如在《答鲁问》中说:“文出于行,行出于心,心出于自然。不自然,则心生,心生则行薄,行薄则文缛,文缛则伪,伪则乱,乱则圣人所以不能救也。”强调清静无为,正心寡欲。如在《固本》中说:“无为在我也,嗜欲在我也;无为则静,嗜欲则作,静则乐、作则忧,常人惑而终不可使之达者,所习症之也,明者背习焉。”指出了无为的好处,嗜欲的坏处,以及世人做不到的原因。

《无能子》的主旨“归于明自然之理,极性命之端”,主要是道家思想。其中,《圣过》、《质妄》、《严陵说》、《固本》、《文王说》、《纪见》、《答华阳子问》、《真修》、《老君说》诸篇,较多地反映了其政治法律思想。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无尊无卑,自由平等。《无能子》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和谐的平等社会。这是其政治法律思想的基本点。认为太古时是人类理想的社会,人与万物杂处,人与万物之间没有争夺,人与人之间“无尊无卑”,处于纯自然状态。“太古时,裸虫(人亦属于裸虫)与鳞毛羽甲杂处,雌雄牝牡,自然相合,无男女夫妇之别,父子兄弟之序。夏巢冬穴,无宫室之制。茹毛饮血,无百谷之食。生自驰,死自仆,无夺害之心,无瘗藏之事。任其自然,遂其天真,无所司牧,濛濛淳淳,其理(治)也居且久矣。”(《圣过》)后来出现了圣人,制定各种制度,从而产生了尊卑有节、贵贱有等、贫富有差的不平等关系,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些“繁其智虑者,又于其中择一以统众,名一为君,名众为臣。一可役众,众不得凌一。于是有君臣之分,尊卑之节,尊者隆,众者同。降及后世,又设爵禄以升降其众,于是有贵贱之等用其物,贫贱之差得其欲,乃谓繁智虑者为圣人”(同上)。“物”就是财富。《无能子》进一步阐明财富是人们生产的,人们自己生产的财富,反而被不从事生产的人占有和享受。于是“足物者”为富贵,“无物者”为贫贱,有何平等和合理可言!“夫物者,人之所能为者也;自为之,反为不为者感之。乃以足物者为富贵,无物者为贫贱。于是乐富贵,耻贫贱,不得其乐者,无所不至。自古及今,醒而不悟。壮哉物之力也!”(《质妄》)这里论及财富是产生富贵贫贱的社会根源问题,其分析是颇为深刻的。

二、圣人之罪。《无能子》指出,上古社会以后,圣人“强分贵贱尊卑以激其争,强为仁义礼乐以倾其真,强行刑法征伐以残其生”(《圣过》),处处存在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作者把这些归咎于圣人,归咎于帝王,并一一加以批判。其一,圣人开启了人的贪欲和争心。在圣人所设名利爵禄的引诱下,人们产生贪欲并不断扩张,激烈地争夺财富,“既而贱慕贵,贪慕富,而人之争心生焉”,“争则夺,夺则乱”(同上)。其二,圣人进行仁义道德说教。为了抑制人们的贪欲和争心,圣人“于是立仁义忠信之教、礼乐之章以拘之”(同上),企图用以调节人际关系。其三,圣人采取刑法和军队镇压。人们的贪欲愈益扩张,争夺愈益激烈,于是背弃仁义忠信礼乐,“谓之圣人者悔之,不得已乃设刑法与兵以制之,小则刑之,大则兵之。于是缧绁桎梏鞭笞流窜之罪充于国,戈铤弓矢之伐充于天下,覆家亡国之祸,绵绵不绝,生民困贫夭折之苦,漫漫不止”(同上)。圣人之罪莫大焉!

三、抨击君权。《无能子》反对君主至尊至贵的传统观念,抨击“君为臣纲”,认为帝王和普通百姓一样,老死以后,肌体委于蝼蚁,腐骨沦于土壤,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严陵说》篇云:“光武曰:‘吾与子(指严陵)交也,今吾贵为天子,而子犹渔,吾为子耻之。’”严陵笑着答:“始吾交子之日,而子修志意,乐贫贱,似有可取者。今乃夸吒眩惑,妄人也。……(天子)择土木以广宫室,集缯帛珍宝以繁车服,杀牛羊种百谷以美饮食,列姝丽、敲金石以悦视听而已。嗜欲未餍,老至而死,丰肌委于蝼蚁,腐骨沦于土壤,匹夫匹妇一也,天子之贵何有哉?”《无能子》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指天子和普通百姓无殊。同时,对于封建伦常也大加鞭挞。认为强调人们的血缘关系,区别亲疏,厚此薄彼,违反了人之常情。“古今之人谓其所亲者血属,于是情有所专焉。聚财相欢,离别相思,病则相忧,死则相哭。夫天下之人与我所亲:手足腹背,耳目口鼻,头颈眉发,一也。何以分别乎彼我哉?”(《质妄》)显然,这里指责的是封建父子、兄弟的人伦关系。

四、无为而治。《无能子》承袭了道家任自然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在自然界,“天地无为也,日月星辰,运于昼夜,雨露霜雪,零于秋冬,江河流而不息,草木生而不止,故无为则能无滞。若滞于有为,则不有无为矣”(《文王说》)。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无为的,自然而然,各有其运行或生长的规律,所以长久不衰。人类也应当效法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势行事,不要人为地制造许多礼乐典章来束缚人性,也不要以奖惩办法或制造奇巧来诱动人情:“夫无为者无所不为也,有为者有所不为也。故至实合乎知常,至公近乎无为,以其本无欲而无私也。”(《答华阳子问》)“自昔圣人创物立事,诱动人情,人情失于自然,而夭其性命者纷然矣。”(《老君说》)这是道家老子主张无为、反对有为说的翻版。《无能子》企图借用老子的思想主张,批判封建专制统治的现实。

《无能子》作为唐末道家的代表作,继承了道家批判现实社会不合理的统治制度和抨击礼教的传统,批判封建纲常伦理,倡导社会平等等主张,虽不切现实,却含有中国古代民主平等思想的闪光点。

(潘富恩 杨鹤皋) tDlZdryjdx4J6IvXiW945CVN2GnnysCNwZRPAvdn49OguHL+epvs/BownYTeCx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