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对

〔唐〕柳宗元

《天对》,一篇。唐柳宗元撰。成于唐永贞元年(805)以后。载于《柳河东集》。通行本及作者生平参看“柳宗元集”条。

《天对》是就屈原《天问》提出的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所作的对答。

屈原在《天问》中,对宇宙和历史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怀疑和质问。正如鲁迅所说:“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摩罗诗力说》)如《天问》一开篇就提出:远古开头的情景,是谁给传道的?当时天地未分,怎样进行考察?昼夜一片模糊,谁能穷根究底?只有大气浮动,如何分辨得清?日夜不断交替,那是什么原因?有关宇宙有没有造始者?宇宙的一切变化如何去考察?有无谁在那里主宰?等一系列问题。柳宗元在《天对》中一一作了回答。说:“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鸿灵幽纷,曷可言焉!曶黑晣眇,往来屯屯,厖昧革化,惟元气存,而何为焉?”柳宗元认为,天地未成形之前,那种种恍惚渺茫的情况,都是荒诞的人传说下来的。巨神开天辟地的混乱传说,那有什么可说的!日月昼夜交替运行,永不停息。宇宙从厖昧混沌的状态变化发展产生万物,只是由于元气存在的缘故,哪有谁来造成呢!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有意志的上帝。

柳宗元肯定“厖昧革化,惟元气存”。联系柳宗元在回答刘禹锡《天论》时,特别指出“独所谓无形为无常形者,甚善”(《答刘禹锡天论书》)来看,可断定柳宗元所说的“元气”,是一种没有任何神秘色彩的、客观存在的、运动着的物质。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合焉者三,一以统同”的命题。“一”指元气。“三”指阴、阳、天。就是说,阴、阳、天的结合,是受元气支配的。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是元气自身阴阳二气“吁炎吹冷,交错而功”的结果。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宇宙万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它“恶乎与我谋”、“恶乎为我设”?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还认为宇宙没有边际、没有中心、没有角落,也就是说宇宙是无限的。联系《天说》中他所说的“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的思想来考察,就知道柳宗元所说的“元气”是个统一的实体,也是一个最高的物质范畴。柳宗元用“元气”来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

柳宗元在回答“天命反侧,何罚何祐”这一问题时,明确指出:天人远隔,人不可能遵行什么天道,更无法诘问怎样才算违背天道。这与《天说》中所讲的天怎么能赏功罚祸的思想是一致的。又如在回答“延年不死,寿何所止”时,明确回答:人的寿命“短长不齐,咸各有止”,为什么要瞎说什么仙人不死?

在回答社会历史问题时,表现了柳宗元主张选贤任能、实行仁政的思想。如在回答“登立为帝,谁道尚之”这一问题时,明确回答“惟德登帝,师(众人)以首之”。只有有德的人才可以登上帝位,被众人推举为君主。但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天对》对某些问题的回答,往往借助于古代的传说,缺乏科学的根据。近乎朱熹论的“而夸多衒巧之意,犹杂乎其间”(《楚辞集注·天问序注》)。

柳宗元的《天对》和《天说》一样,是作者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重要表述。如果以《天说》为未究(《答刘禹锡天论书》)的话,那么《天对》则确是“深弘杰异,析理精博”(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的宏文。

有关《天对》的研究有王运熙等《天问天对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等。

(洪 波) xRDglqItD28qxULnhU8zhiCxPf0IVoTLfZczn8ilvlQ9N9SBPwMJYRaieJjreG9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