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论语》,十二章。唐宋若莘撰,宋若昭申释。最迟在唐贞元初(785)前后撰成。有《女四书》李光明庄本和江左书林本、《说郛》宛委山堂本、西京清麓丛书本(外编)、光绪十四年(1888)共赏书局刊本等。
宋若莘(?—820)、宋若昭(?—825),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唐代女学士。世以儒学著闻,至宋庭芬,能词章,生五女,皆聪慧,长曰若莘,次曰若昭、若伦、若宪、若荀。宋庭芬亲授以经艺,课以诗赋,年未及笄,皆善文词。若莘、若昭尤高,且性素洁,不尚靓妆华饰,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若莘教诲诸妹,有如严师。贞元四年(788)经人表荐,并召入宫,试诗赋兼问经史大义,唐德宗嘉其才华出众,志操不群,不以宫妾待之,称为“学士先生”,擢其父为饶州司马。自贞元七年(791)起,宫中秘禁图籍,由若莘总领。元和末,若莘卒,以若昭通晓历练,令继其职,官尚宫,六宫嫔妃、诸王、公主、驸马皆尊之为师,宪、穆、敬三帝皆呼为先生。卒后进封梁国夫人,而以若宪继其职。《旧唐书》卷五二、《新唐书》卷七七有传。
《女论语》是宋若莘为教诲诸妹而作。仿《论语》体例,以前秦太常韦逞之母宣文君宋氏代孔子,以曹大家等代颜回、冉有,通过问答形式,讲明妇道所宜。宋若昭为之传注,以申释之。然今存《女论语》,假曹大家训女口气,分十二章,均为四言韵语,亦非问答体,不像宋若莘原著。是宋若昭传注如此,或是后人所著假曹大家言而托名宋氏撰,已难详考。明清间,与汉班昭《女诫》、明成祖后徐氏《内训》、儒者王相母刘氏《女范捷录》,合编为《闺阁女四书》,王相为之注,成为一套传授妇道的妇女教育教材。后世还被收入多种女教读物汇编中,流传甚广。日本自明历二年(1656)起流传有数种《女四书》,所收篇目不同,但均有《女论语》。
本书之首有前言。假曹大家之口,说明写作意图:“九烈可嘉,三贞可慕。深惜后人,不能追步。乃撰一书,名为《论语》,敬戒相承,教训女子。若依斯言,是为贤妇,罔俾前人,传美千古。”
正文分为十二章。
一、《立身章》。指出“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贞洁,贞则身荣”。要求言语行止都须中规中矩:“行莫回头,语莫露齿,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注意守身如玉:“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窥必掩面,出必藏形。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只有“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二、《学作章》。认为“凡为女子,须学女工”。女工包括纫麻缉苎、养蚕煮茧、纺纱织布、做鞋补袜、引线绣绒等方面,要求“补联纫缀,百事皆通”。如此,不仅衣不愁破,家不愁穷,更可以不致“针线粗率,为人所攻,嫁为人妇,耻辱门风。衣裳破损,牵西遮东,遭人指点,耻笑乡中”。
三、《学礼章》。讲明女子待人接物之道。一是待客。要让坐办茶,言行轻缓,称叙得体,问答殷勤。切勿傲客,有相欺侮。二是作客。要注意礼数,相见叙事,不宜久驻。主人留饭,酒略沾唇,食既止箸。切莫“呼汤呷醋,醉后颠狂”,“身未回家,已遭点污”。三是遇人。如是生人,应“低头看顾”;如是邻里,莫“说三道四”。以免招致恶名,“辱贱门风,连累父母,损破自身,供他笑具。如此之人,有如犬鼠”。
四、《早起章》。要求女子“五更鸡唱,起着衣裳,盥漱已了,随意梳妆”。然后“拾柴烧火,早下厨房,磨锅洗镬,煮水煮汤”。及时安排全家一日三餐饭食菜蔬。一定“莫学懒妇,不解思量,黄昏一觉,直到天光”。或者“容颜龌龊,手脚慌忙”;或者“餟
争尝”,佳肴偷藏,都是“丑呈乡里,辱及爹娘”的事。
五、《事父母章》。要求“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朝早起,先问安康。寒则烘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进一步,“父母言语,莫作寻常,遵依教训,不可强良”。“父母有疾,身不离床,衣不解带,汤药亲尝,求神烧香,祁求安康。父母故去,认真居丧,设祭礼拜,超上天堂。”
六、《事舅姑章》。认为侍奉公婆,一如父母。“敬事阿翁,形容不睹,不敢随行,不敢对语。如有使令,听其嘱咐。姑坐则立,使令便去。……换水堂前,洗濯巾布,齿药肥皂,温凉得所。”对老人,“饭则软蒸,肉则熟煮”。如此“日日一般,朝朝相似。传教庭帏,人称贤妇”。切莫学悍妇,“咆哮尊长,说辛道苦。呼唤不来,饥寒不顾”。
七、《事夫章》。强调“女子出嫁,夫主为亲。前生缘分,今世婚姻。将夫比天,其义匪轻”。要求夫妇恩爱,相敬如宾。“夫有言语,侧耳详听;夫有恶事,劝谏谆谆。”日常生活,不可自专。夫如有病,终日劳心;夫如发怒,忍气吞声;莫教饥渴,莫使受冻。尤其应做到“同甘同苦,同富同贫,死同棺椁,生共衣衾”。如此和乐瑟琴,百口传闻。
八、《训男女章》。认为子女长成,应教之有序。“训诲之权,实专于母。”对男孩,应为之延请师傅,读诗学礼,尊敬师儒。对女孩,使处闺门,少令出户,“唤来便来,教去便去”。勤学女工,训他礼数。无论男女,皆应知书,又须达礼,光彩门户,荣耀先祖。
九、《营家章》。说明勤俭持家之道。“营家之女,惟俭惟勤。勤则家起,懒则家倾,俭则家富,奢则家贫。”洒扫门庭,耕种田亩,炊厨茶饭,蓄牲养畜,莫不须勤;钱银五谷,油盐酱醋,家用器物,收拾经营,无不须俭。做到“酒浆食馔,各有余剩。夫妇享福,欢笑欣欣”。
十、《待客章》。专讲宾主之礼。客来则点茶递水,然后通立堂前,听夫言语;留客则杀鸡为沗,菜肴丰盛,有光门户;留居则点灯擎烛,安排卧具,温凉得趣;客去则置办别酒,十分殷勤。切忌客来无备,慌忙无措;夫留客人,妻怀嗔怒;在客面前,打儿骂女。
十一、《和柔章》。强调女子处家,“以和为贵,孝顺为先”。公婆有责,闻如不闻。上房下户,和善相处,是非长短,休去争执。家丑不传,邻里和睦,有来有往,须讲礼数。
十二、《守节章》。要求女子“第一守节,第二清贞”。不随意出闺阁,不暗中出门户,以免引起是非,招惹不清,“一行有失,百行无成”。“夫妻结发,义重千金。”丈夫如遇不幸,则三年重服,坚守心志,保持家业,整顿坟茔,“有生有死,一命相同”。
最后总结道:“此篇《论语》,谈尽题容。后人依此,日月相逢。切须记取,不可朦胧。若依斯言,享福无穷。”
《女论语》是自东汉《女诫》以来无数女教读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对古代妇女应知、应务以四言韵语形式分类编撰,既周备详致,又简易明了,且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既提倡敬老爱幼、夫妻和睦、亲邻友善、勤劳俭朴、斯文礼貌等美俗,也宣扬男尊女卑、柔弱驯顺、克己禁欲等陋规。
(杜成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