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投资中,许多投资者容易陷入一种常见的误区:一旦股价上涨,他们便急于锁定利润,匆忙出售;而当股价下跌时,在恐惧心理驱使下,他们害怕损失进一步增加,同样选择匆忙离场。然而,市场往往具有讽刺意味,那些被匆忙卖出的股票,在之后的时间里往往会继续攀升,甚至创下新高;而那些看似是无底洞的下跌股票,最终却能触底反弹,实现逆转。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落袋为安”与“恐慌抛售”。它们由人性中的贪婪与恐惧驱动,而这两种情绪,正是投资路上最大的障碍。当那些股票在投资者卖出后继续上涨,或是在经历短暂下跌后迅速反弹时,投资者往往会深深懊悔。他们可能会责怪自己缺乏耐心和定力,错失了原本可以轻易获得的收益。
真正的投资智慧,不在于完全摆脱人性的弱点,而在于学会如何应对弱点。成功的投资者懂得如何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冷静,不被短期的股价波动所左右。然而,即便是最资深的投资者,也难免会受到这些情绪的影响。
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比如2016年,巴菲特通过深刻的洞察、严谨的分析,大胆重仓苹果的股票并长期持有,获得惊人回报。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其实,巴菲特“保守买入,长期持有”的投资风格,主要表现在他投资生涯的后期。早期,巴菲特也因为贪图短期收益,最终与超级大牛股擦肩而过。
1965年,巴菲特拜访了迪士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发现迪士尼的财报异常亮眼:光是税前利润就有2100万美元,而当时其市值才不到9000万美元。敏锐的巴菲特马上斥资400多万美元,购入了迪士尼5%左右的股份,成本为31美分。一年之后,迪士尼业绩大涨,股价飙升。巴菲特觉得已获利不少,就在48美分的价位把迪士尼的股票全部卖出。一年的时间,巴菲特一买一卖之间就获得了超过50%的利润,当时看来已经非常出色了。但如果巴菲特把那些股票拿到今天,这笔400万美元的投资,将变成80亿美元左右的巨大财富——60年不到的时间,投资回报超过了2000倍!
巴菲特的故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投资不仅要关注短期的利润,更要关注公司长期的业绩增长和价值创造。那么,长期持有股票,为什么那么难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投资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来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决策;另一方面是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往往导致投资者过分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增长的潜力。这种现象在股市中尤为明显,因为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更大,信息更复杂,投资者面临的决策压力也更大。
与股市相比,房产市场似乎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为稳定和可预测的投资环境。以北京三里屯SOHO为例(见图1-20),从2006年到2023年,房产均价的增长达到了惊人的10倍,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这样的回报率在许多人看来无疑非常吸引人。
图1-20 北京三里屯SOHO实景
但可投资的领域远不止房产。例如,茅台酒和茅台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在过去20年中分别达到了30倍和50倍以上,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超过了20%。这表明,投资优秀的股票同样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
那么,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通过投资房产致富的案例,而通过投资股票成为富人,改变财富状况的例子却鲜为人知呢?这背后有三大原因。
普通人在购买房产前往往会进行深思熟虑的考量,参考自身的居住需求、通勤便利性、教育资源、生活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这种谨慎的态度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与股票市场相比,房产市场的交易频率要低得多。许多人在购买房产后,往往不会频繁交易,这有助于投资者规避市场的短期波动,从而实现长期持有。
普通人对房产价值的感知往往较为模糊,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人们普遍认为房产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种朴素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投资者的长期持有策略。
尽管房产投资能够带来较为稳定的回报,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所有人进行财富保值增值的最佳选择。因为投资谨慎,并且抱着对资产增值的坚定信念,最终造就了一个结果:绝大部分人买入一套房子之后,一握就是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房产价值也以稳定的复利状态持续累加,最终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回报。
我们反观股票投资这件事,所有的操作简直与房产投资相反。
首先,股票投资不同于房产投资,它是虚拟与现实的博弈。
股票投资,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是一种虚拟商品的交易。与房产投资相比,股票买卖似乎缺乏了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人们在买卖股票时,往往不会像对待房产那样谨慎。股票交易的规模和持有时间通常也无法与房产交易相提并论,这使得股票投资在心理上给人的压力较小。
其次,房产投资更加直观,而股票投资较为抽象。
在房产交易中,投资者可以更好地评估房产的实际情况,这种直观性是股票投资所无法比拟的。股票投资需要投资者对公司的运营状况和行业发展有深入了解和研究,这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
最后,两种投资在交易成本的感知上存在明显差异。
房产交易的成本虽然高昂,但显而易见。时间成本、交易成本和精力成本等都是投资者在交易房产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些成本的存在,使得人们对于房产交易天生就有一种抗拒心理,倾向于避免频繁交易。
与此相反,股票交易的成本虽然同样存在,却往往给人一种“便宜”的错觉。通过手机轻轻一点,投资者就可以轻松完成买卖,这种便捷性掩盖了股票交易的真实成本。印花税、手续费等隐性成本在交易软件中自动扣除,并不直观。此外,股票投资的风险极高,亏损的可能性更是不容忽视。
总体来说,股票投资与房产投资在操作和心理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股票投资的抽象性和交易的便捷性可能会误导投资者,使他们低估投资的风险。如果投资者没认识到股票投资的欺骗性和困难性,草率下场,最终往往以亏损收场。
现在大家明白了,如果要摆脱拿不住股票的恶习,关键在于需要打破对股票的固有认知,树立以下三个正确观念。
我们需要认识股票的本质,股票实际上是公司所有权的一种证券化表现。当买卖股票时,你实际上是在买卖公司的一部分。这与房产投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优质的房产,正如优质的股票一样,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繁荣,优质房产的价值也会随之增长。长期持有这些优质资产,我们就能享受复利效应带来的财富。
投资的核心在于收益,计算公式非常简单:收益=总收入-总成本。在投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两大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每一个投资决策,都意味着付出成本。频繁交易不仅会增加手续费等显性成本,更会累积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因此,减少交易频率,降低成本,是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途径。
保守与谨慎是减少投资损失的最优策略。在投资过程中,许多人担心错过股价上涨带来的潜在收益,因此急于做出决策,投入资金。然而,如果不投资,你所面临的成本仅仅是机会成本——错过优质股票或整个股市的增长。同时,你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投资损失和交易过程中的所有成本。但如果滥投资,你将实实在在面临亏损的风险。投资是为了挣钱,而挣钱的第一要义就是安全。
最后,总结一下本节的内容。
我们从巴菲特的案例中,汲取宝贵的投资教训。通过横向对比投资房产和股票,总结普通人拿不住股票的两大原因。
普通投资者在房产投资上往往表现得非常谨慎,而在股票投资上却容易过于草率。这种草率决策往往导致不理想的结果。因此,投资者应该将对待房产的谨慎态度同样应用于投资股票。
交易房产的成本通常是显性的,容易被人感知,这使得普通人不愿意频繁交易房产。股票交易的成本更为隐蔽,且涉及的金额相对较小,导致投资者更倾向于在股市中进行频繁交易,从而累积高昂的交易成本,削弱了财富积累的复利效益。
针对上述原因,建议普通投资者形成以下三个正确观念。
第一,了解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
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而房产是城市的一部分。两者都是财富增值的重要途径。持有优质股票和优质房产,都能享受相应的财富增长效益。
第二,学会平衡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投资的关键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减少交易次数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这在股票投资中尤为重要。
第三,投资要保守,要谨慎。
无论房产投资还是股票投资,保守和谨慎都是首要原则。不投资,虽然不赚钱,但至少避免了亏损。
明白了普通人拿不住股票的原因,树立了正确的投资观念,并不意味着投资就一定能赚钱。我们的探讨仅仅是清除了关于投资的错误认知。接下来,投资者需要真正进入正确投资的学习中,不断深化对市场的理解,掌握投资技能。记住,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耐心、学习和实践,将是通往成功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