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将炒股视为一种特殊的买卖:在股票价格较低时买入,然后在价格上涨后卖出,通过买卖之间的差价获得利润。然而,个人投资者往往会面临两个问题:何时买入股票才能确保价格足够低?何时卖出股票才能确保获得最大利润?
让我们继续沿着这种投资逻辑回想一下,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了“买这只股票”的想法的呢?这里有一个场景:在一次家庭聚会上,你的小姨换了一个昂贵的包。你妈很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小姨分享道,在一次饭局上她认识了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对方向她推荐了一只股票。结果,这只股票很快就暴涨了,小姨通过炒股赚了不少钱。她还透露,这只股票最近还有上涨消息,鼓励你妈一起投资赚钱。
在这个阶段,股市通常非常火爆,你可能还会听到邻居或朋友炒股赚钱的故事。再加上亲戚之间的天然信任,你妈很可能在聊天后不久就去证券公司开户炒股了。
有人可能会质疑:这样盲目地买入真的安全吗?虽然亲戚可能不会故意害你,但公司的内部情况谁又能说得准呢?以中国联通为例,在2008年的最高点,其股价达到每股10.95元。然而,此后中国联通的股价一路下跌,6年内跌幅高达80%,股价跌至每股2.5元。如果有人在股价最高点时买入,那么在6年之后,其账户的价值可能只剩下高点时的20%(见图1-5)。这不是危言耸听,在2008年的股灾中,我爸爸和亲戚一起炒股,仅在中国联通这一只股票上就损失了他半生的退休金。
图1-5 2008年—2014年中国联通股价出现大幅回撤
由此可见,仅凭熟人的建议就进行投资是不靠谱的。有人可能会说,炒股本来就有赢有输,及时止损不就行了吗?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在1993年,被誉为“股神”的沃伦·巴菲特注意到了胶卷行业的巨头——柯达正在进行技术转型,市场普遍预期该公司将转变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企业。基于这一判断,巴菲特开始大量购入柯达的股票,甚至在每股35美元的相对高点进行了买入,最终持有了柯达17.8%的股份。
到了1993年末,柯达的业绩开始出现下滑,收入增长放缓,股价也持续下跌。到了1995年,市场对柯达的预期进行了调整,导致其股价急剧下跌。面对这一局面,巴菲特不得不将手中的柯达股票全部卖出,公开承认了这次投资的失败,并承受了高达43%的亏损。
然而,有趣的转折发生在1996年,柯达的股价反弹至17美元,这个价格远高于巴菲特当时的平均买入成本。这一情况让外界感到惊讶:没想到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难逃在股价反弹前清仓的遗憾。
巴菲特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是股神,在面对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时,也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普通投资者,既缺乏经验又缺乏资源,要想在股市中准确把握买卖时机,避免出现失误,无疑更加困难。
此外,许多投资者仍有一种惯性思维,认为通过频繁的低买高卖可以实现盈利。但实际上,准确判断一只股票的价格低点和高点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长期而言,依靠交易差价来盈利的策略往往难以为继。这是因为股票价格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外部因素,也包括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和市场情绪等。
在2018年10月11日,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从2018年11月1日起对价值9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一消息对股市产生了巨大冲击。中国A股市场的巨擘中国工商银行(后文简称工商银行)当日市值下跌了2.7%(见图1-6),另一家市值超过万亿元的巨头——贵州茅台市值下跌了3.86%(见图1-7)。
图1-6 2018年11月工商银行的股价走势
图1-7 2018年11月贵州茅台的股价走势
仅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在一天之内就蒸发了1500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以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排名第50位的中远海控为例,其市值大约1500亿元。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摧毁了一家中国排名前50的大型国有企业。
再来看市场情绪对股市的影响。2015年8月24日,上证指数开盘于3507点,收盘却暴跌至3209点,单日下跌了298点,跌幅近8.5%。更糟糕的是,从8月19日到8月26日的短短一周内,上证指数从3794点暴跌至2927点,周跌幅近22.9%,导致数万亿元的财富瞬间消失(见图1-8)。
图1-8 2015年8月—2015年9月上证指数最大回撤28.85%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周内并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事件,究其暴跌的原因,最终只能归咎于市场的恐慌情绪和不理性的抛售所引发的崩盘。此外,当时量化基金刚刚引入市场,触发了一些大模型的“止损机制”,导致交易软件自动清仓,最终演变成了灾难性事件。
除了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也对股价有着重大影响。以格力为例,这家公司曾凭借其广告语“格力电器,核心科技”和董明珠的独特风格,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到了2020年之后,家电行业和上游房地产行业遭遇发展瓶颈,格力的业绩增长不再稳定。从2021年到2022年,格力的股价下跌了50%以上(见图1-9)。尽管当时董明珠依然是公司的领导者,格力的企业文化和市场地位没有变,但行业寒冬导致业绩停滞,投资者纷纷选择抛售股票,这反映出金融市场的残酷现实。
图1-9 2021年—2022年格力股价的最大回撤达53.46%
有负面的例子,当然也有正面的例子。杉杉股份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资深的股民可能还记得,杉杉股份原本是一家位于宁波的传统企业,其主要业务是生产衬衫。公司曾经不惜重金聘请著名影星为其产品代言,以提升品牌形象。然而,从2013年开始,杉杉股份进行了战略转型,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杉杉股份最终成为全球领先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
这一战略转型带来了显著的成效。杉杉股份的股价也随着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而一路上涨——从原来的2元每股,涨到了42元每股,实现了惊人增长(见图1-10)。可以说,杉杉股份实现了质的飞跃,如同鲤鱼跳龙门一般,完成了从传统企业到高科技产业巨头的华丽转身。
通过上述例子可知,影响股价的因素非常复杂,预测股价的准确走势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有人坚信用某种技术可以大概率预测股价未来的变化,但这种想法忽视了股市的复杂性。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几何学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如果扩大一倍,它的面积会增加多少呢?显然不是一倍,而是3倍。同样地,如果一个立方体的边长扩大一倍,它的体积会增加7倍。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考虑的因素每增加一个维度,问题的复杂性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指数级增长。将这个概念应用到股市中,由于影响股价的因素众多,即使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也难以准确预测股价走势,更不用说普通投资者了。
图1-10 杉杉股份9年时间股价实现将近20倍的增长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炒股完全依赖运气,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呢?并非如此。我在这里分享一个简单的方式:选择“对的”股票,而不是选择“贵的”股票。
这里涉及两个关键概念:“对的”股票指的是什么?而“贵的”股票又如何界定?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这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如何判断股票价格的高低点?
别急,我们慢慢来探讨。首先,要弄清楚“对的”股票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你去水果店,你会选择最新鲜、最甜的水果,而不会去购买角落里的烂水果。同样,在股市中,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一种证券化表现。当你购买股票时,你实际上是在购买公司的一部分。因此,在选择股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家公司是否足够优秀。
对于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优秀,很多人可能觉得这项工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但实际上,通过一些基本的常识性问题,我们可以对公司的质量有一个初步判断。具体来说,可以问自己以下3个问题。
(1)我了解这家公司吗?
(2)这家公司的业务是否赚钱?
(3)这家公司是否善待其股东?
以招商银行为例,它是一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银行,其营业网点遍布街道的每个角落。招商银行的员工服务态度友善,业务能力强,为客户提供了周到的服务。招商银行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已经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盈利能力。
此外,招商银行一直为股东提供稳定的分红,股息率维持在3%~4%。随着利润的连年增长,招商银行的股价也持续上涨。因此,面对这样的公司,投资者通常不需要过分担心。
在后续的章节中,我将进一步详细讨论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优秀。简而言之,通过常识性思考和基本分析,大多数投资者都能够对公司的基本面有一个大致了解。
一些读者可能会想到刚才说到的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不够优秀吗?确实,中国联通作为一家知名的通信服务公司,其业务能力毋庸置疑,也持续为股东分红。但有些人会想:如果分红不足以弥补股价的下跌,那么即便是分红,也难以为投资者带来真正的收益。
所以,这就涉及如何判断股票“贵”与“便宜”的问题。判断股价,不能简单地看其绝对价格。以宁德时代和中国联通为例,宁德时代的股票价格大约为213元一股,中国联通的股价大约为5.17元一股。单纯从价格上看,我们不能断言中国联通的股票就便宜,宁德时代的就贵。这里需要引入一个专业术语——市盈率,这是一个衡量股票价格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常说的估值指标。
市盈率是评估股票价格高低的常用工具,它通过比较公司的股价与其盈利能力来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在评估股票的市盈率时,我会将其与公司过去的市盈率进行比较,以判断当前股价是否合理。如果在过去10年中,当前的市盈率较大部分时间都低,那么我认为这只股票现在是便宜的,可以考虑买入;如果当前市盈率与过去相比偏高,那么这只股票现在就是昂贵的,可能不适合买入或应考虑卖出。
此外,有一个专业术语“市盈率历史百分位”,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股票的估值水平。我们将在后续的章节中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讨论,届时投资者将能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这一概念。
在讨论了如何选择买入股票的时间之后,接下来我将分享如何选择股票卖出的时间。之前已经提到了通过市盈率历史百分位这个指标来判断是否应该卖出股票。具体来说,如果发现当前的估值超过了过去大部分时间的均值,且偏离度比较大,那么无论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都应该考虑进行部分止盈操作。关于具体的操作技巧,我将在后续的章节中进行详细阐述。
当然,确定股票的卖点并不仅仅依赖这一条原则。在我看来,如果确实需要卖出,甚至清空某只股票,通常是因为触发了以下两条“卖出原则”中的至少一条。
第一条“卖出原则”是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使你之前对公司的所有分析和判断变得不再有效。这些分析和判断原本是你买入该股票的基础逻辑。举个例子,如果贵州茅台突然宣布转型主营电动车,比亚迪决定放弃汽车业务只卖白酒,那么我会建议投资者清空这两只股票。
第二条“卖出原则”是个人资金需求。虽然这与股票交易本身无关,但在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急需用钱的情况。因此,我建议大家在进行投资时使用闲钱,并且确保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应对紧急情况。
总之,选择卖出股票的时点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估值情况和个人的资金状况。同时,投资者应该基于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入分析做出决策,并为不时之需准备充足的流动资金。
我们总结一下本节的核心内容。
首先,依赖熟人的建议进行股票投资和在面临浮亏时立即止损都是错误的投资习惯。这些做法忽视了投资决策应基于深入分析,并得出理性判断的重要性。
其次,进一步阐述了影响股价的因素复杂多变,因此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股价的涨跌。这推翻了通过简单“低买高卖”的策略在股市中稳定赚取差价的观点。
最后,我分享了基础但有效的投资建议:只投资那些你了解的、能够盈利的、并对股东负责的公司的股票。在选择买入时机时,应考虑市盈率历史百分位,在估值相对较低的时机进行投资。
关于卖出股票的决策,可参考以下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当股票的市盈率历史百分位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时,应考虑卖出,以实现利润锁定。
第二条原则是当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影响你原先的投资逻辑时,应考虑卖出股票。
第三条原则是当你急需资金时,可能需要卖出股票,以满足流动性需求。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希望投资者能够建立起更为理性和审慎的投资观念,避免盲目跟风和情绪化决策,从而在复杂多变的股市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