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真实机系统中,光驱已经基本被淘汰,安装操作系统主要使用的是U盘。但是在虚拟机中,依然保留了虚拟光驱,而使用光盘安装虚拟机更加方便,我们在本书中先学习传统的使用光盘安装Linux系统的方法,再学习使用U盘安装Linux系统的方法。
大家可以在Rocky Linux官网下载Rocky Linux 9.x的镜像。官网提供不同的版本可以选择下载,如图2-35所示。
图2-35 Rocky Linux官网
几个版本的说明如下,我们建议下载x86_64架构中的DVD版本。
·DVD版本:这是Rocky Linux的标准版本,里面包含了Linux安装使用的绝大多数软件包,推荐下载和安装此版本。
·Minimal:最小化安装版本,里面提供了安装Linux所需的最低软件包组合。如果在生产服务器上,我们推荐最小化安装,需要什么软件再手工进行安装,这样占用的系统资源更少。但是这个版本对初学者来讲,很多基本的命令和工具都没有安装,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因此推荐初学者使用DVD ISO版本。
·Boot:只包含启动Linux所需的最基本的软件包。
·Torrent:仅是下载镜像所需的种子,还需要二次下载。
按照我们在2.1节中所学的方式,把下载好的Rocky Linux 9.x的镜像放入虚拟机的光驱中;然后点击“开启此虚拟机”按钮启动虚拟机,在启动界面按F2键,进入虚拟机的BIOS设置( 注意: 要把鼠标点入虚拟机后,再按F2键 )。
现在的计算机由于性能强大,虚拟机模拟的启动界面速度非常快,按F2键的时间变得非常短暂,用户很难来得及按F2键。因此,虚拟机提供了启动直接进入BIOS设置的按钮,点击绿色启动三角旁的小箭头,可以看到启动选项,选择“打开电源时进入固件”,如图2-36所示。
图2-36 打开电源时进入固件
进入虚拟机BIOS设置后,会看到如图2-37所示的界面。
图2-37 虚拟机BIOS设置界面
在此界面中,按箭头移动光标,按“+”或“-”改变键值,按Esc键退出,按回车键确定,按F10键保存退出。
移动光标到Boot(启动)项,修改启动顺序。把光标移动到CD-ROM Drive(光驱)上,按“+”把CD-ROM Drive变为第一项,让光盘成为第一启动顺序,如图2-38所示。
图2-38 修改光驱为优先启动
务必记得在Linux系统安装完成后,第一次重启时,要将启动顺序改为Hard Drive(硬盘驱动)为第一启动顺序!否则每次启动虚拟机,都将进入Linux安装界面。
按F10键保存退出后,就能看到Linux的安装列表界面了,如图2-39所示。
图2-39 Linux安装列表
在安装列表界面上有三个选项。
·Install Rocky Linux 9.x:安装Rocky Linux 9.x,请选择此项安装。
·Test this media & install Rocky Linux 9.x:测试光盘镜像并安装Rocky Linux 9. x 。此选项会检测光盘镜像是否完整、是否有数据丢失,如果检测正常,则继续安装。检测过程耗时非常长,并没有什么意义,不建议选择此选项(此选项是默认选项,如果不进行选择,等待60秒后,会进入此安装选项)。
·Troubleshooting:故障排除。此选项用于Linux系统故障修复。
如果我们选择了“Troubleshooting”选项,会看到如图2-40所示的界面。
这里有这样几个选项:
·Install Rocky Linux 9. x using text mode:使用字符界面模式安装Rocky Linux 9.x。如果用这个选项安装,则会采用纯字符模式安装,这样会使安装难度大幅提升。不推荐采用此模式安装Linux(如果虚拟机内存小于768MB,会自动进入字符界面模式)。
·Rescue a Rocky Linux system:进入系统修复模式。
·Run a memory test:内存检测。
·Boot from local drive:从本地硬盘启动。
·Return to main menu:返回主界面。
这些选项是进行Linux高级安装操作的选项,如“Rescue a Rocky Linux system”这个选项就是修复Linux系统错误使用的,我们会在启动章节讲解修复模式的使用,这里可以先忽略这些选项。
图2-40 故障修复
我们这里选择“Install Rocky Linux 9.x using text mode”,采用图形界面开始安装Linux。
注意: 在虚拟机系统和真实机系统之间,鼠标是不能同时起作用的。如果从真实机进入虚拟机,则需要把鼠标点入虚拟机;当从虚拟机返回真实机时,需要按下Ctrl+Alt快捷键返回。
采用图形界面安装Linux后,会自动进入安装语言选择界面,如图2-41所示。
图2-41 安装语言选择
这里选择的语言,既是安装过程的语言环境,也是系统安装好之后的默认语言环境。系统默认的语言环境,在安装好之后也可以调整,为了便于学习,我们在这里选择“简体中文”,之后按“继续”按钮,进入下一个界面。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安装信息摘要界面,Rocky Linux 9.x的安装信息摘要界面,沿用了CentOS 7.x的风格,所有信息都在同一个界面中配置,如图2-42所示。
图2-42 安装信息摘要界面
(1)“本地化”配置。
第一组是“本地化”配置:包含“键盘”“语言支持”“时间和日期”配置。其中,“键盘”配置不需要修改;“语言支持”配置里面是安装Linux系统支持的语言,默认支持英文,而我们既然选择了简体中文,那么Linux会同时支持英文和简体中文;“时间和日期”配置的是时区与时间。这几个界面配置的内容都很好理解,而且基本不需要修改,这里就不再单独截图了。
(2)“软件”配置。
第二组是“软件”配置:包含“安装源”和“软件选择”两个配置选项。
①“安装源”选项。
我们先看看“安装源”选项,如图2-43所示。
在“安装源”界面中,主要是配置Linux系统软件的来源,Linux目前支持光盘安装源、U盘安装源和网络安装源等。系统自动检测,发现了安装光盘,因此这里的安装源是sr0,也就是光驱的设备文件名(见表2-3)。
这里还可以选择网络安装源,这主要是用于网络无人值守安装的选项,学习此知识点,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基础、Linux服务基础、Linux集群基础,并不适合初学者,本书不再介绍网络无人值守安装的方法。
图2-43 安装源配置
选择完“安装源”,点击“完成”按钮,又会返回“安装信息摘要”界面。
②“软件选择”选项。
接下来,点击“软件选择”选项,可以进入“软件选择”界面,如图2-44所示。
图2-44 软件选择
在“软件选择”界面,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选项。
·带GUI的服务器:这是包含图形界面的服务器选项,适合对字符界面不熟悉的用户。
·服务器:适合服务器管理的软件安装,此选项没有图形界面,是纯字符界面,但是常用命令和软件都已经安装完成。
·最小安装:最小安装符合服务器管理理念:“最小安装,用什么装什么。”但是不适合初学者,一些常用命令默认没有安装,需要手动安装。
·工作站:适合个人计算机使用的图形界面,会安装常用办公工具,不推荐使用。
·定制操作系统:按照个人习惯定制Linux,适合对Linux比较熟悉的人员。
·虚拟化主机:会安装传统虚拟化功能,用于云计算虚拟化服务器。
笔者并不推荐安装图形界面的Linux,主要原因是生产服务器为了追求稳定、安全、可靠,不会采用图形界面作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界面,不符合企业使用需要。
如果你是一个熟练的Linux使用者,或者是给生产服务器安装Linux系统,那么我们推荐“最小安装”。最小安装除了必备软件,其他都不安装,你需要什么功能,手动安装什么功能。这样做可以节约资源,系统也更加稳定;并且所有软件都是经过管理员同意安装的,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软件,系统也更加安全。但是,最小安装需要使用者对Linux比较熟悉,并不适合初学者。
我们推荐安装“服务器”环境,本书也会采用此环境进行实验。这种环境虽然比最小安装稍大,更占资源,启动的软件也更多。但是,常用的软件与命令都已经安装,适合初学者。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Linux,推荐和本书的安装环境保持一致,这样今后的实验都可以按照本书完成。
如果你对Linux系统比较熟悉,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
我们选择“服务器”,不需要勾选附加软件,点击“完成”按钮,我们又会返回“安装信息摘要”界面。
(3)“系统”配置。
第三组是“系统”配置:包含“安装目的地”“KDUMP”“网络和主机名”“安全配置文件”四个选项,我们依次进行学习。
①“安装目的地”选项。
先看“安装目的地”选项,这其实就是Linux系统分区的位置,我们点击“安装目的地”选项,会看到“安装目标位置”界面,如图2-45所示。
这个界面其实就是Linux系统的分区界面,如果大家什么配置都不修改,直接点击“完成”按钮也可以完成系统分区过程。但是,自动分区采用的是“LVM”分区方式,而LVM需要等到后续章节才能学习,目前我们还是采用手动分区。
我们在“存储配置”位置,选择“自定义”,然后进入“手动分区”界面,如图2-46所示。
图2-45 安装目标位置
图2-46 手动分区
在“手动分区”界面,我们点击“分区方案”(方框标识位置),可以看到Rocky Linux 9.x支持:标准分区、LVM、LVM简单配置三个选项,我们选择“标准分区”。选择之后,也可以点击“点击这里自动创建它们”,进行自动分区。
我们既然是学习阶段,那么就不要自动分区了,我们点击“+”,手动新建分区,如图2-47所示。
“挂载点”选项,系统推荐一些挂载点,包括我们强调的必须分区“/boot分区”“根分区”“swap分区”“/boot分区”,这里是虚拟机,完全可以分这三个必需分区即可。
期望容量,这里可以指定分区的大小,默认单位是“MB”。如果在“期望容量”这里什么都不填写,相当于把所有剩余容量都分配给指定分区。
我们先分一个/boot分区,举个例子,如图2-48所示。
图2-47 添加新挂载点
图2-48 /boot分区
笔者给/boot分区指定了300MB的大小,如果不写单位,默认单位就是MB。如果不写大小,就是把所有剩余空间都分配给指定分区。点击“添加新挂载点”,/boot分区就建立好了。按照这个方法,接着分好“swap分区”和“根分区”就可以了,如图2-49所示。
图2-49 完成分区
这里注意一下“swap分区”是没有挂载点的(方框标注位置),因为虚拟内存是直接给系统内核调用的,不需要用户直接访问,所以不需要挂载点。
点击“完成”按钮,系统会提示“更改摘要”,用于确认是否进行分区,选择“接受更改”,界面会返回“安装信息摘要”界面。
②“KDUMP”选项。
接下来我们解释一下“KDUMP”选项,如图2-50所示。
图2-50 “KDUMP”选项
“KDUMP”选项,用于开启或关闭Linux内核崩溃存储机制。其功能类似于Windows非法关机之后,提示是否需要给官方发送错误代码的功能。“KDUMP”选项用于帮助官方记录和分析Linux崩溃信息,用于提升系统稳定性。这个功能对普通用户来讲,没有明显的作用,还会消耗系统资源,建议关闭。
点击“完成”按钮,会返回“安装信息摘要”界面。
③“网络和主机名”选项。
接下来,我们看看“网络和主机名”选项,如图2-51所示。
这个选项用来配置Linux的网络信息和系统主机名,我们在安装好之后,采用命令行模式进行配置,这里就不再解释图形界面的使用了。
点击“完成”按钮,会返回“安装信息摘要”界面。
④“网络安全配置文件”选项。
我们看看“系统”配置中,最后一个功能“安全配置文件”,如图2-52所示。
图2-51 网络和主机名
图2-52 安全配置文件
此功能开启的是Linux的安全增强组件SELinux,它会使Linux系统的安全性能大幅度提升,是从CentOS 5.x系列开始加入Linux的重要安全组件。但是,SELinux组件非常强大,如果不正确配置,会导致Linux的绝大多数网络服务不能正常使用,我们在后续的章节中会讲解SELinux的使用,在系统安装时,建议大家关闭。
点击“完成”按钮,会返回“安装信息摘要”界面。
(4)“用户设置”配置。
第四组是“用户设置”配置:在这组配置中,只有一个功能选项“root密码”,如图2-53所示。
图2-53 root密码
Linux的管理员账户是“root”,这个选项用于给root用户设置密码。如果勾选“锁定root账户”,则默认root账户被锁定,不能使用,当然也不需要设置密码。建议不要锁定root用户,我们学习Linux使用的时候,需要使用root用户权限。勾选“允许root用户使用密码进行SSH登录”,则会允许root用户远程登录,否则不允许。
需要给root用户设置密码,那么什么样的密码是合理密码呢?一般的书籍中认为,密码只需要符合复杂性要求,就是合理密码。笔者觉得仅符合复杂性的密码并不合理,例如,密码“qungd$h2874_YWBFgfa173592zn”是否合理呢?如果只考虑复杂性要求,那么这个密码是合理的。但是,这个密码也太长了,实在无法记忆,这会对使用带来困扰。笔者认为合理密码需要符合“密码三原则”,我们来学习一下密码三原则。
·复杂性:复杂性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密码长度大于8位:密码位数越长,被暴力破解(暴力破解指的是穷举法,不是真的使用暴力来威胁别人)的可能性越小,安全性也就越高。当然,密码太长,并不方便记忆与使用,因此我们认为8位密码是一个合理的长度。
➢密码中需要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四种符号最少包含三种。
➢不能使用和个人相关的信息作为密码。例如,你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门牌号码等都不能作为密码,这样非常容易被熟悉你信息的人猜出密码。
➢不能使用现有的英文单词作为密码。比如,“hello world”就不能作为密码,因为母语是英语的读者,很容易猜出这样的英文单词。同时,如果采用暴力破解(穷举法不断尝试)的方式来破解密码,现有的英文单词也会被优先尝试。
·易记忆性:在工作中运维工程师有可能需要同时维护成百上千台,甚至上万台服务器,理论上每台服务器都应该使用不同的密码。当然,如果服务器数量真的太多了,每台服务器使用单独的密码并不现实,这时一般采用的是每组服务器(比如数据库服务器密码一致、Web服务器密码一致等)使用同样的密码。就算是每组服务器密码一致,密码数量也可能会有几十上百个,这时易记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关于易记忆,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可以是一句对你有意义的话,然后通过变形作为合理密码。例如,“我们学习云计算”,就可以把这句话的拼音首字母拼起来变成“wmxxyjs”,再通过合理变形变成“wmxx_YJS”,这就可以作为合理密码,而且比较容易记忆。
➢可以是一句你喜欢的歌词,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通过变形(字母z和数字2非常接近)变成“zf2fys_LFHS”,就是合理密码。
➢可以是一句你熟悉的诗词,比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过变形,变成“tc2a_FLW”,就是合理密码。
·时效性:密码应该定期更换,我们认为合理的密码有效期,不应该超过180天,也就是每半年密码应该更换一次(在实际工作中,半年更换一次密码实在太过烦琐,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掌握密码的核心工程师离职,再更换密码的策略)。
所有的配置完成后,点击“开始安装”,系统就会进行安装,如图2-54所示。
图2-54 系统安装
安装进度条全部安装完成后,点击“重启系统”就可以完成Linux系统的安装过程。记得初始安装完成的时候,给系统建立快照,以防范误操作导致系统崩溃。
初次安装成功后,会进入Linux字符界面,如图2-55所示。
图2-55 初始登录
登录Linux时,需要输入账户和密码,注意密码位置是没有提示的(方框标注位置),这是正常的。
学员一般第一次登录Linux字符界面,都会发出惊叹,惊叹于这个系统的古老与陌生。其实纯字符界面,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会一步一步学习它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