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节目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制作的各类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节目,它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为观众提供各种形式的娱乐和信息服务。新媒体节目的兴起,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节目的传播方式和制作方式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新媒体节目以其便捷、高效、互动性强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新媒体节目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其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形式多样:新媒体节目的形式非常多样,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不同的形式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进行组合运用。
·互动性强:新媒体节目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节目,与节目制作者和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
·个性化推荐:新媒体节目可以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根据观众的兴趣和喜好进行个性化推荐,增强观众黏性并提升满意度。
·内容丰富:新媒体节目涵盖了各种领域和主题,包括新闻、娱乐、体育、科技、文化等,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更新速度快:新媒体节目可以随时随地更新和发布,观众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和内容。
·广告植入灵活:新媒体节目在广告植入方面非常灵活,这让节目制作者可以根据节目的特点和观众的喜好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提高广告效果和观众体验。
·社交属性强:新媒体节目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和分享,从而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总之,新媒体节目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和特点的媒体形式,它不仅可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还可以通过互动、个性化推荐等方式增强观众黏性。同时,新媒体节目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新媒体节目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包括新媒体节目广告、网络游戏等,在造型和传播机制层面具有科学模拟、多媒介融合、互动参与和平等共享的特质。
新媒体节目的类型包括网络新闻、网络直播、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访谈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习惯的不断变化,新媒体节目的类型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新媒体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从最初的文字和图片传播,到现在的视频传播、音频传播、互动直播等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新媒体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新媒体节目的制作和传播也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
新媒体节目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新媒体节目的制作和传播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成本较高,一些小型媒体机构和个人难以承担;另一方面,新媒体节目的传播速度极快,风险也较高,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新媒体节目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市场需求、政策法规等,它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多样化: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新媒体节目的内容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的新闻、娱乐节目,新媒体节目还可以以短剧、直播带货、赛事解说、互动游戏等形式呈现,能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形式创新化:新媒体节目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节目形式更加新颖、生动,同时也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传播全球化:新媒体节目的传播不再受地域和语言的限制,全球化成为新媒体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各类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节目传播到全球各地,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同时观看和交流。
·观众个性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新媒体节目需要根据不同的观众群体进行个性化定制,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和喜好。
·运营商业化:新媒体节目的运营也需要考虑商业化的因素。例如,通过广告投放、付费订阅等方式实现赢利,同时与其他媒体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媒体节目的发展还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若问近几年春节期间哪家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年轻人的观点高度一致——2021年河南春晚。
2021年河南春晚有多火?自播出后,其迅速引发现象级传播,相关话题连续6天在快手、抖音、微博、知乎等平台登上热搜榜。截至2021年2月17日零点,2021年河南春晚全网累计点击播放量超27亿次。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等节目在微博2021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评选中获得116万名网友投票,稳居全国第一。河南春晚视频仅在微博的观看次数就已超20.4亿人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达25亿次。其中,舞蹈《唐宫夜宴》(见图1-1)成功“出圈”,灵动的舞蹈演员如从画中走出,再现了开放的大唐之美,“唐朝小姐姐”的一颦一笑令人难忘。作为该节目的创意来源之一的乐舞俑也吸引无数观众前往河南博物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前去观展的观众甚至排出200多米的长队。
图1-1 舞蹈《唐宫夜宴》
这些乐舞俑姿态各异、惟妙惟肖,共同组成一场小型宴乐演出。据了解,1959年,安阳的张盛墓出土了隋代乐舞俑13件,其形制完整,为研究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乐俑8件,其形象生动,长裙铺地,分别手持琵琶、竖箜篌、排箫、横笛、钹、筚篥等乐器踞坐演奏。同墓葬出土的5件舞俑,服饰与乐俑相同,长裙曳地,双袖挥舞,神情恬静,营造出一种幽静平和的氛围。
《唐宫夜宴》等节目之所以受年轻人喜爱,是因为其瞄准了青年群体的需求。在开封的年轻人当中,《唐宫夜宴》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潮。陈韵洁是河南大学的学生,节日期间,她反复观看《唐宫夜宴》,并将自己的微信头像也换成了做可爱表情的《唐宫夜宴》舞蹈演员的图片。陈韵洁认为,外界对于当下年轻人的认识一直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年轻人只喜欢追求时尚,对于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唐宫夜宴》在年轻群体中‘吸粉’无数就是最好的证明。”陈韵洁告诉记者,《唐宫夜宴》将传统元素与当代视角相结合,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文物的“萌”趣及内涵,引发了大众的共鸣。
正如新华微评所言:“它们不迎合、不媚俗、不煽情,因东方气韵而打动人心,传颂四海。从文明古国到文化强国,最直观的体现在于文化自信的回归、东方文明的重塑,这是我们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时代风气的引领者,当亿万人民自觉热爱传统文化并由衷自信之时,这条民族复兴的精神纽带将永恒传续,我们也将手握通往未来的文明密码。”2021年2月14日,《人民日报》发文称:“从《唐宫夜宴》‘出圈’,到‘尚书’活起来,通过一个个生动场景,我们抵达历史现场,与古人展开心灵对话。多些走心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将更有魅力。中华文明,弦歌不辍,守住根与本,便能拥有更辽阔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