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犹如一座神奇的能量转化工厂,通过从食物中吸收的营养来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场奇幻的旅程在进食之后悄然展开,营养物质在经过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变幻后,如同魔法降临般将生命活力注入每一个细胞。然而,对于那些身负肥胖问题的朋友们来说,身体的能量代谢之路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揭开这些变化的神秘面纱,对于掌控肥胖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脂肪,这一人体内不可或缺的组织,主要由无数个小巧玲珑的脂肪细胞构成。它们不仅是人体能量的储备库,还扮演着维持体温、保护内脏等重要角色。人体脂肪量的增减,就像是一场脂肪细胞的“数量”与“体积”的魔术表演,两者携手并肩,共同调控着我们的体态。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脂肪细胞数目约(25~50)×10 9 个,这就像一支庞大的军队,时刻准备着响应身体的号召。而它们的平均直径为67~98μm,也就是说,这些细胞的大小,就像是判断它们能量储备能力的隐形标尺。每个脂肪细胞内大约含有0.60 g的脂肪,这相当于一个个小小的能量库。随着岁月的流转,这些脂肪细胞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会逐渐增大。
你是否疑惑过,为什么同样是肥胖,每个人的“肥胖体质”却各不相同?我们首先来看单纯性肥胖的三种不同类型。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脂肪细胞有个“大肚子”,直径可达100~150μm,那得多大的“容量”啊!肥大型肥胖就是如此,脂肪细胞个个“膀大腰圆”,但它们的数量和内部脂肪含量相对正常。
与肥大型不同,增生型肥胖的特点不是细胞“大肚子”,而是脂肪细胞数量的“人口爆炸”!在正常大小的范围内,它们的数量可以是平常的50~150倍。这种类型的肥胖往往从幼儿期开始,最初的两年内增长迅速,约占单纯性肥胖病的10%。
混合型肥胖就像是脂肪细胞的“全面发展”。它们不仅数量多,每个细胞的直径也超过100μm,内部脂肪含量更是超过1.0 g。
在临床诊断中,想要准确地区分这些形态,可是一件挑战性极大的事情。因为,每个患者的脂肪细胞数量、大小,以及胞内脂肪含量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指纹一样。
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在同一患者的身体上,不同部位的脂肪构成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好比一场寻宝游戏,医生们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才能揭示这些脂肪细胞的秘密。
人们通常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细胞的数量也会逐渐增多。就像那些从儿童时期就开始肥胖的人,到了成年后,他们体内的脂肪细胞数目就会明显增多。而那些缓慢持续增重的肥胖者,则既有脂肪细胞的肥大,又有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一名肥胖者的全身脂肪细胞,甚至可能比一个正常人的脂肪细胞多出3倍以上。
虽然大多数人的基础代谢率和体重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有一些研究显示,肥胖者相对于健康体重者,基础代谢率可能会略低。更令人惊讶的是,无论他们是坐着、站着还是走着,肥胖者消耗的能量总是比健康体重者要少,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储存的能量会相对更多。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学者指出,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简单来说,一些人可能天生就拥有更高效的能量储存方式。这就像是一些特殊的“能量银行”,他们能够更好地“存储”能量,而不是“花费”它们。
另外,在探索脂肪王国与肌肉王国的代谢奥秘时,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当天气寒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需要燃烧更多的能量以保持温暖,肥胖者和健康体重者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能量代谢方式。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肥胖者,他们似乎拥有一种独特的“节能模式”。当冷意袭来,这种模式便自动启动,肥胖者的代谢率却只轻微地颤动了一下,就像冬眠的熊,能量消耗得并不多。据统计,在相似的寒冷环境中,瘦人的代谢率可以飙升33%,而肥胖者呢?他们身上的数字仅有11%,这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再来看看食物生热效应,这对于进行体重管理的人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通常情况下,吃进去的食物会产生热量,帮助提升我们的体温。然而,肥胖者的这项效应竟然只有常人的一半。想象一下,常人吃进去的是热量,肥胖者吃进去的仿佛是“凉凉”的能量,这也许就是常人体重增加缓慢的秘诀之一吧。
不仅如此,肥胖者的身体内部可能还隐藏着一种“高效能量利用机制”。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在相同的环境下,吃着同样的食物,他们增重的速度也往往会比常人快。
在生物的奇妙世界里,体温不仅仅是生物体内部的一个温度标签,它还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一项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如果我们给两只老鼠提供相同的食物,一只体温偏低的小老鼠可能会变得肥胖,而另一只体温正常的小老鼠却保持着苗条的身材。这一有趣的发现,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暗示了体温的异常可能不仅仅是肥胖的结果,也许还是肥胖的元凶。
再深入一层,我们发现肥胖者往往不太喜欢运动,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恶性循环:越不运动,越容易胖;越胖,越不想动。但你知道吗?即便是那些迈开腿的肥胖者,运动时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量也不如身材苗条的人多,这意味着他们燃烧脂肪的效率也较低。
肥胖的朋友糖代谢容易出现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高深莫测。简单地理解就是,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了,吃同等量的食物,正常分泌的胰岛素已经没有办法像正常工作那般降糖了,所以身体里的胰腺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糖,胰腺超负荷工作。如果不加控制,后期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这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座繁华的城市,每个细胞因子就像忙碌的市民,他们各司其职,维持着城市的和谐与秩序。然而,当城市里的脂肪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膨胀,就像是城市的人口激增,住房紧张,各种社会问题随之而来。
这些增大的脂肪细胞,就像是人口过剩的社区,它们释放出各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原本是用来维护身体秩序的,但现在却变成了扰乱社区的“不良分子”。他们中的许多是促炎因子,就像是引发社区混乱的街头混混,他们数量的激增导致整个城市(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处于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之中。
而在肌肉和肝脏区,脂肪颗粒的堆积,就像是违章建筑,它们占据了脏器细胞的宝贵空间,让细胞对血糖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吸收不畅,游离血糖升高,造成高糖症、胰岛素抵抗以及β细胞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凋亡。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会帮助身体分解脂肪,让脂肪细胞“瘦身”。但当胰岛素抵抗出现时,便会阻断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脂肪分解的通道受阻。这样一来,脂肪细胞不仅无法瘦身,反而变得越来越臃肿。随着脂肪细胞的增多,他们对胰岛素的反应也会变得越来越迟钝,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同时,胰岛素抵抗还会让我们的身体陷入一个高糖环境,这会刺激血清生长因子的增加,引发血脂水平的升高,同时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游离脂肪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会大大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影响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对于健康人来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在一天中是不断变化的。正常情况下,清晨和深夜,身体对胰岛素的响应和处理血糖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然而,对于严重肥胖的朋友来说,他们的身体无论白天黑夜,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处理能力都近乎一致。
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呢?科研人员解释,这或许与我们在睡眠过程中分泌的一些激素密切相关。比如,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在一天中的分泌有着规律的节奏。然而,对于严重肥胖的朋友,这个节奏可能会被打破,导致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处理能力失常。
肥胖的朋友脂肪代谢有何独特之处?答案就在于脂肪合成的增加。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过度摄入的糖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多余的部分便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二是胰岛素抵抗现象,使得血糖无法顺利进入组织细胞,导致血糖水平上升,身体为了平衡血糖,将多余的糖分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这两大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肥胖人士的脂肪合成速度加快,脂肪含量也随之飙升。
肥胖,不仅仅是因为脂肪合成增加,脂肪分解的过程也有很大影响。脂肪分解的旅程,始于一个被称为“脂肪动员”的过程。想象一下,脂肪细胞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仓库,储存着大量的脂肪。而脂肪动员,就是打开这些仓库的大门,让脂肪走出仓库,进入血液循环。
这个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呢?答案就在脂肪酶手中。脂肪酶就像是一名勤劳的工人,它作用在脂肪细胞上,让脂肪细胞内的脂肪逐步水解,变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这些小分子物质就能穿过细胞膜,进入其他组织细胞,供给它们能量。
然而,肥胖的朋友往往存在内脏脂肪堆积,使得这个进程受到了阻碍。脂肪酶的活性降低,脂肪分解的速度自然也就慢了下来。
尽管蛋白质不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但它确实可以在人体内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然而,这种转化过程生成的脂肪量相对较少,对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影响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的朋友血浆中的一些蛋白质,如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通常都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血浆中的一些氨基酸,如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可能会增多。
与健康体重的人相比,肥胖的朋友身体里脂肪所占的比例要大很多。健康成年男性一般脂肪总量占体重的15%,女性则为22%,但对于肥胖人士来说,他们身体里的脂肪可能会占到体重的25%~35%。又因为脂肪组织里的水分含量比其他组织要少很多,因此,肥胖的朋友身体里的水分含量就会比健康体重的成年人低,健康体重者含水量为50%以上,其中细胞内水分占30%,细胞外水分占20%,而肥胖人士身体里的水分含量可能会低于30%。
然而,也有少数肥胖的朋友在短期内体重很快增加,用进食多余能量的原因不能解释,他们自觉面部、手、足出现明显浮肿,这显然与水盐潴留有关。而这样的肥胖朋友在采用低能量饮食治疗时,最初几天就表现出体重迅速下降,这可能是利尿消肿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