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减肥!我要变瘦!”这句话被很多人挂在嘴边,但你是否想过,那些宣称要进行体重管理的人,其实并不胖呢?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肥胖呢?体重真的能成为衡量肥胖的唯一标准吗?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肥胖的判定之谜。
如今,衡量肥胖程度的风向标莫过于体质指数,也就是大家常说的BMI。它在衡量体重的同时还兼顾着身高,是一个全面评估你身材胖瘦和健康状况的神奇工具。
BMI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公式 [1] 为:
比如说,如果你体重50 kg,身高1.6 m,那么你的BMI就是50除以1.6的平方,结果是19.5 kg/m 2 。通过这个数字,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了。
当你获得了自己的BMI值后,如何判断它是否处于健康范围内呢?在我国(18~64岁),根据BMI值的不同将体重分为四个级别:肥胖、超重、体重正常和体重过低,详见表2-1。
表2-1 我国成人(18~64岁)BMI分级 [1] (kg/m 2 )
因此,当我们的BMI值处于18.5~24.0 kg/m 2 之间时,就可以认为我们的体重是正常的。
然而,这个数字真的可以完全代表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吗?首先,我们要明白,BMI的范围并非绝对。尽管它被广泛应用于评估一个人的体重状况,但它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举个例子,有些人BMI值稍高,但他们的身体状况可能依然健康。为什么呢?因为BMI不能体现每个人的身体组成、肌肉量、脂肪含量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健康状况。
那么,我们该如何获取自己真实的健康状况呢?其实,BMI只是一个初步的参考,我们需要结合其他健康指标和个体情况来综合判断。比如说,我们可以结合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以及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个人情况,来全面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
体脂率,又称体脂百分比,是身体脂肪总重量占人体总重量的比例。换句话说,它就是你的身体里脂肪的重量占你总体重的百分比。这个比例的高低,能直观地反映你身体中的脂肪含量是否超标。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了解自己身体里的脂肪比例,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这样一来,你便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制定更科学的健康计划。
如果你的体脂率过高,那么可能意味着你的身体里脂肪较多,这时就需要警惕健康状况了。反之,如果体脂率过低,那也同样不利于健康,它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让你陷入困境。
对于多数成年男性朋友来说,如果体脂率低于15%或者高于20%,那就可能意味着体脂率是异常的。同样地,对于多数成年女性,体脂率低于25%或者高于30%,也是异常的。
我们所说的“异常”,并非是指体脂率稍有波动就一定不健康。首先,我们要明白,体脂率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饮食、运动、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当我们谈论“异常”时,指的是长时间偏离正常范围的体脂率。这就好比一辆汽车的仪表盘,如果发动机的转速长时间过高或过低,你会不会觉得有些不对劲呢?因此,当我们发现体脂率长时间偏离正常范围时,恰恰提醒了你:是时候关注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了!
“腰围”这个词汇,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描绘的是腰部那圈美丽或不那么美丽的曲线。但你是否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指标,背后却隐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健康密码?腰围不仅仅是肚子大小的简单衡量,它还揭示了内脏脂肪的含量,反映了身体健康的内在状况。
测量腰围我们并不陌生,需要注意的是找准测量位置。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带刻度、没有弹性的软尺;测量时,挺直站立,手臂放松地垂在身体两侧,两脚分开30~40 cm,保持正常呼吸;用软尺在肚脐上方0.5~1.0 cm的地方绕一圈,就能得到我们的腰围了。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男性腰围如果达到或超过85 cm,女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0 cm,那就意味着可能已经步入了中心性肥胖的前期 [2] ,提示我们腹部脂肪可能有过量的积累。
腰臀比,这个名字已然道出了它的含义——指腰围与臀围的比值。这个看似简单的名称,其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它能帮你揭秘是否患有中心性肥胖。
想象一下,臀围就像是身材的“底盘”,而腰围则是“上层建筑”。如果“上层建筑”过大,也就是腰围过粗,而“底盘”相对较小,那么就容易出现腹部脂肪堆积的情况。这对于身体健康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那么,什么样的腰臀比才算健康呢?对于男性来说,如果腰臀比大于0.9,就得警惕中心性肥胖的风险了;而对于女性来说,这个界限则是0.85 [3] 。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几个判定肥胖的标准,下次再看到有人宣称要进行体重管理时,不妨用这些标准来帮他/她衡量一下。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盲目地进行体重管理反而可能损害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地调整饮食和锻炼,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