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 治肝实热,梦怒惊恐,宜服 泻肝防风散 方。
防风 三分 , 去芦头 犀角屑 半两 赤茯苓 半分 葳蕤 半两 射干 半两 人参 半两 , 去芦头 川大黄 一两 , 锉碎 , 微炒 细辛 半两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黄芩 半两 白鲜皮 半两 沙参 半两 , 去芦头
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忌炙煿热面。(《太平圣惠方·卷第三·治肝实泻肝诸方》)
【 原文 】 治肝气不足,则伤胆,胆伤则恐惧,面色青白,筋脉拘急,目视不明,宜服 酸枣仁 散 方。
酸枣仁 一两 , 微炒 枳实 一两 , 麸炒微黄 五味子 一两 白术 一两 白茯苓 一两 泽泻 一两 芎 一两 黄芪 一两 , 锉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卷第三·治肝气不足诸方》)
【 原文 】 治肝风筋脉拘挛,不得屈伸,恍惚,或多喜忘,有时恐怖,宜服 防风圆 方。
防风 半两 , 去芦头 犀角屑 三分 茯神 一两 远志 半两 , 去心 人参 三分 , 去芦头 白僵蚕 三分 , 微 炒 白附子 半两 , 炮裂 芎 半两 朱砂 三分 , 别研 , 水飞过 羌活 半两 桂心 三分 当归 半两 , 锉 , 微 炒 麦门冬 半两 , 去心 , 焙
上为细末,入研了朱砂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圆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酒下二十圆。忌猪肉、毒鱼等。(《太平圣惠方·卷第三·治肝风筋脉拘挛诸方》)
【 原文 】 治肝脏气逆,面色青,多饶恐怒,胸膈烦滞,心神不安,宜服 沙参散 方。
沙参 三分 , 去芦头 甘菊花 三分 酸枣仁 三分 枳实 三分 , 麸炒微黄 桔梗 三分 , 去芦头 茯神 三 分 桑根白皮 三分 , 锉 葳蕤 三分 羚羊角屑 三分 大腹皮 三分 , 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卷第三·治肝气逆面青多怒诸方》)
【 原文 】 夫胆合于肝,足少阳是其经也,为清净之府,谋虑出焉。若虚则生寒,寒则恐畏,不能独卧,其气上溢,头眩口苦,常喜大息,多呕宿水,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咽中介介,数数好唾,是为胆虚冷之候也。
治胆虚冷,目眩头疼,心神恐畏,不能独处,胸中满闷,宜服 茯神散 方。
茯神 一两 远志 三分 , 去心 防风 三分 , 去芦头 细辛 三分 白术 三分 前胡 三分 , 去芦头 人参 一 两 , 去芦头 熟干地黄 一两 桂心 三分 甘菊花 三分 枳壳 半两 , 麸炒微黄 , 去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胆虚冷,精神不守,头目昏眩,恒多恐畏,宜服 酸枣仁散 方。
酸枣仁 一两 , 微炒 羌活 一两 柏子仁 三分 白芍药 半两 茯神 三分 熟干地黄 三分 甘菊花 一两 防风 三分 , 去芦头 当归 半两 , 锉 , 微炒 人参 三分 , 去芦头 黄芪 一两 , 锉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上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猪、鱼等。
治胆虚冷,恒多恐畏,不能独卧,心下澹澹,如人将捕,头目不利,胸中满闷,宜服 人参 散 方。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枳壳 三分 , 麸炒微黄 , 去瓤 五味子 三分 桂心 三分 柏子仁 一两 山茱萸 三 分 甘菊花 三分 茯神 三分 枸杞子 三分 熟干地黄 一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一钱,以温酒调下,不计时候服。
治胆虚冷,精神不守,喜多恐惧,目暗头昏,四肢不利,宜服 薯蓣圆 方。
薯蓣 一两 白茯苓 三分 决明子 三分 菟丝子 一两 , 酒浸三日 , 焙干 , 别捣为末 天雄 一两 , 炮裂 , 去皮 脐 防风 三分 , 去芦头 柏子仁 三分 熟干地黄 一两 山茱萸 三分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黄芪 三分 , 锉 远志 三分 , 去心 桂心 三分 酸枣仁 三分 , 微炒
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圆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圆,以温酒下,空心及晚食前服。(《太平圣惠方·卷第三·治胆虚冷诸方》)
【 原文 】 夫心虚则生寒,寒则阴气盛,阴盛则血脉虚少,而多恐畏,情绪不乐,心腹暴痛,时唾清涎,心膈胀满,好忘多惊,梦寐飞扬,精神离散,其脉浮而虚者,是其候也。
治心气虚,惊悸喜忘,不思饮食,宜服 远志散 方。
远志 半两 , 去心 菖蒲 半两 铁精 半两 桂心 三分 黄芪 一两 , 锉 防风 三分 , 去芦头 当归 三分 , 锉 , 微炒 人参 半两 , 去芦头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熟干地黄 三分 芎 半两 茯神 三分 独活 半 两 紫石英 一两 , 细研如粉 五味子 半两 麦门冬 三分 , 去心 半夏 半两 , 汤洗七遍 , 去滑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治心气虚,忧恐恍惚,心腹痛,胀满,食少,宜服 熟干地黄散 方。
熟干地黄 三分 远志 半两 , 去心 菖蒲 一两 陈橘皮 三分 , 汤浸去白瓤 , 焙 芎 半两 桂心 半 两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白茯苓 一两 白芍药 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心气虚,苦悲恐惊悸,恍惚谬忘,心中烦闷,面目或赤或黄,羸瘦,宜服 紫石英 散。
紫石英 二两 , 细研如粉 桂心 二两 白茯苓 一两 人参一 两 , 去芦头 白术 半两 黄芪 半两 , 锉 熟干地黄 一两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麦门冬 一两 , 去心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心虚恐畏,腹胁暴痛,志意不乐,宜服 薯蓣圆 方。
薯蓣 一两半 远志 半两 , 去心 柏子仁 一两 沉香 一两 茯神 一两 熟干地黄 一两半 芎 一 两 菖蒲 半两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丹参 一两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防风 一两 , 去芦头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圆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下二十圆。(《太平圣惠方·卷第四·治心虚补心诸方》)
【 原文 】 夫人脏腑充实,气血和平,荣卫通流,阴阳调顺,则心神安静,疾无所生也。若血脉虚损,神性劳伤,则多恐畏,喜怒,心烦,咽痛口干,精神恍惚,此皆心气不足之所致也。
治心气不足,或喜或悲,时时嗔怒烦闷,或鼻衄,眼目黄赤,或独言语,不自觉知,咽喉强痛,唇口干燥,令汗自出,惊悸,心烦面赤,宜服 人参散 方。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白茯苓 一两 子芩 半两 桂心 半两 白术 半两 麦门冬 一两 , 去心 射干 半 两 川升麻 一两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紫石英 一两 , 细研如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忌炙煿、热面。
治心气不足,虚悸恐畏,悲思恍惚,心神不定,惕惕而惊,宜服 紫石英散 方。
紫石英 一两 , 细研 , 水飞过 远志 去心 赤小豆 炒熟 附子 炮裂 , 去皮脐 桂心 半两 人参 去芦头 干姜 炮裂 , 锉 防风 去芦头 龙骨 细研 熟干地黄 以上各半两 菖蒲 一两 白茯苓 一两 白术 一两 黄芪 一两 , 锉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卷第四·治心气不足诸方》)
【 原文 】 夫心虚则多惊,胆虚则多恐。此皆气血不实,腑脏虚伤,风邪所干,入于经络,心既不足,胆气衰微,故令神思恐怯而多惊悸也。
治心脏风虚,惊悸好忘,恍惚,安定神妄, 白茯苓散 方。
白茯苓 一两 远志 三分 , 去心 甘草 三分 , 炙微赤 , 锉 桂心 一两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白芍药 三 分 防风 三分 , 去芦头 熟干地黄 一两 铁粉 二两 黄芪 三分 , 锉 麦门冬 三分 , 去心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心脏风虚,四肢惊掣,心忪恐悸,或狂叫妄走,如见鬼神,状似癫痫,时时发动,宜服 茯 神散 方。
茯神 一两 龙齿 二两 川升麻 一两 人参 三分 , 去芦头 白鲜皮 三分 麦门冬 一两 , 去心 杏仁 三分 , 汤浸去皮尖双仁 , 麸炒微黄 防风 三分 , 去芦头 黄芩 三分 羚羊角屑 一两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铁粉 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卷第四·治心脏风虚惊悸诸方》)
【 原文 】 治脾胃气虚,不思饮食,精神恐悸,上气顿绝,身心昏昧,口舌干焦,四肢无力,宜服 木香散 方。
木香 一两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白茯苓 一两 当归 一两 , 锉 , 微炒 白芍药 半两 桂心 半两 麦门冬 一两 , 去心 远志 一分 , 去心 五味子 半两 京三棱 半两 , 炮 , 锉 白术 一两 诃黎勒 半两 , 煨 , 用皮 厚朴 一两 , 去粗皮 , 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橘皮 一两 , 汤浸去白瓤 , 焙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太平圣惠方·卷第五·治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诸方》)
【 原文 】 治肾气不足,体重嗜卧,骨节酸疼,目暗耳鸣,多恐喜唾,腰背强痛,小腹满急,食饮无味,心悬少气,宜服 肉苁蓉散 方。
肉苁蓉 一两半 , 酒浸去皴皮 , 微炙 石斛 一两 , 去根 五味子 一两 黄芪 一两 , 锉 丹参 一两 牛膝 一两 , 去苗 肉桂 二两 , 去粗皮 附子 一两 , 炮裂 , 去皮脐 当归 一两 , 锉 , 微炒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沉香 一 两 白茯苓 一两 石南 一两 杜仲 一两 , 去粗皮 , 炙微赤 , 锉 枳实 一两 , 麸炒微黄 熟干地黄 一两 磁石 二两 , 捣碎 , 水淘去赤汁 , 以绢包之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每用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热服。
治肾气不足,体重无力,腰背强痛,脚膝酸疼,耳目不聪,忽忽喜忘,悲恐不乐,阳气虚弱,小便失精,宜服 天雄圆 方。
天雄 一两 , 炮裂 , 去皮脐 石斛 三分 , 去根 , 锉 五味子 三分 巴戟 一两 白茯苓 三分 熟干地黄 一 两 远志 三分 , 去苗 人参 半两 , 去芦头 补骨脂 三分 , 微炒 蛇床子 一两 泽泻 三分 薯蓣 三分 石南 三分 萆薢 三分 , 锉 附子 三分 , 炮裂 , 去皮脐 沉香 二分 石龙芮 三分 桂心 三分 棘刺 三分 黄芪 三分 , 锉 白龙骨 一两 菟丝子 三分 , 酒浸三日 , 曝干 , 别杵为末 杜仲 三分 , 去粗皮 , 炙微黄 , 锉 肉苁蓉 三 分 , 酒浸一宿 , 刮去皱皮 , 炙干
上件药,捣罗为散,炼蜜和捣三二百杵,圆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下三十圆。(《太平圣惠方·卷第七·治肾气不足诸》)
【 原文 】 治肾脏虚损,头昏耳鸣,目暗茫茫,心中喜忘,恍惚不定,饮食无味,心恒不乐,多有恐思,时吐酸水,面无悦泽,肌体虚羸,骨萎不能行立,宜服 石斛圆 方。
石斛 一两 , 去根 , 锉 天门冬 半两 , 去心 , 焙 五味子 三分 巴戟 半两 牛膝 一两 , 去苗 肉苁蓉 三 分 , 酒浸一宿刮去皴皮 , 炙干 干漆 半两 , 捣碎 , 微炒 菟丝子 一两 , 酒浸三宿 , 焙干 , 别捣为末 白术 三分 远志 半两 , 去心 白茯苓 三分 熟干地黄 三分 覆盆子 半两 薯蓣 半两 补骨脂 一两 , 微炒 人参 半两 , 去 芦头 石龙芮 三分 五加皮 三分 萆薢 三分 , 锉 狗脊 半两 石南 半两 杜仲 二分 , 去粗皮 , 炙微黄 , 锉 天雄 三分 , 炮裂 , 去皮脐 鹿茸 一两 , 去毛 , 涂酥炙微黄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圆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下三十圆,渐加至五十圆。(《太平圣惠方·卷第七·治肾脏虚损骨萎羸瘦诸方》)
【 原文 】 治伤寒后,伏热在心,烦躁恍惚,或多惊恐,及不得眠卧,宜服 茵陈散 方。
茵陈 茯神 栀子仁 赤芍药 麦门冬 去心 黄芩 以上各半两 犀角屑 一分 生干地黄 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卷第十·治伤寒烦躁诸方》)
【 原文 】 治伤寒身体大热,小便黄赤,烦渴不止,心中闷绝,言语错乱,睡多惊恐,宜服 犀 角散 方。
犀角屑 一两 人参 三分 , 去芦头 赤茯苓 半两 茵陈 半两 细辛 半两 陈橘皮 半两 , 汤浸去白瓤 麻黄 半两 , 去根节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卷第十·治伤寒烦渴诸方》)
【 原文 】 治风惊,心神不安,恒多恐怖,宜服 茯神散 方。
茯神 一两 生干地黄 一两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石菖蒲 一两 沙参 一两 , 去芦头 天门冬 一两半 , 去心 , 焙 犀角屑 半两 远志 半两 , 去心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赤小豆二七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风,心神惊恐,睡卧不安,四肢烦热,宜服 犀角圆 方。
犀角屑 半两 人参 半两 , 去芦头 茯神 半两 川升麻 半两 槟榔 半两 龙齿 半两 朱砂 半两 , 细 研 金箔 五十片 , 细研 银箔 五十片 , 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捣五七百杵,圆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人参竹叶汤下二十圆。
治五脏风虚,六腑邪热,风热相搏,令人寐即惊恐忧恚,寤即恍惚怔忪,忽恐忽喜,恒怖如狂,宜服 雄黄圆 方。
雄黄 三分 , 细研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安息香 一分 川椒 一分 , 去目及闭口者 , 微炒出汗 川大黄 三分 , 锉,微炒 铁粉 半两,细研 沉香 三分 防风 半两,去芦头 薯蓣 三分 附子 半两,炮裂,去皮脐 白茯苓 半 两 朱砂 二分,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捣五七百杵,圆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人参茯苓汤下二十圆。(《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治风惊诸方》)
【 原文 】 治风恍惚,心神烦乱,志意不安,或卧惊恐,宜服 茯神散 方。
茯神 一两 麦门冬 一两半 , 去心 , 焙 龙齿 二两 黄芪 一两 , 锉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石菖蒲 一 两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防风 三分 , 去芦头 远志 半两 , 去心 熟干地黄 一两 石膏 二两 羚羊角屑 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治风恍惚诸方》)
【 原文 】 治肝劳实热,多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胸中满闷,宜服 半夏 散 方。
半夏 一两 , 汤洗七遍去滑 前胡 一两 , 去芦头 人参 三分 , 去芦头 赤芍药 二分 枳实 三分 , 麸炒微 黄 细辛 三分 杏仁 三分 , 汤浸去皮尖双仁 , 麸炒微黄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麦门冬 一两半 , 去心 , 焙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空腹温服,晚食前再服。忌饴糖、羊肉、生菜。
治肝劳热,恐畏不安,精神闷怒,不能独卧,志气错乱,宜服 白茯苓圆 方。
白茯苓 一两 白龙骨 一两 远志 一两 , 去心 防风 一两 , 去芦头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柏子仁 一 两 牡蛎 二两 , 烧为粉 犀角屑 一两 生干地黄 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枣肉二两,炼蜜相和捣三二百杵,圆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粥饮下三十圆,晚食前再服。
治肝劳,或生长虫,恐畏不安,眼中赤脉,宜服此方。
鸡子 五枚 , 去黄 吴茱萸根 三两 , 东引者 , 锉捣为末 蜡 三两 粳米粉 一合
上件药,将茱萸根末,与米粉和令匀,于铜器中,以鸡子及镕蜡和圆,如小豆大。每服空腹,以粥饮下二十圆,虫当自下。(《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六·治肝劳诸方》)
【 原文 】 治心劳实热,多惊,梦中恐畏不安,宜服 人参散 方。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石膏 五两 沙参 一两 , 去芦头 茯神 一两半 赤芍药 一两 栀子仁 半两 赤石脂 一两 犀角屑 半两 紫菀 一两 , 洗去苗 、 土 远志 半两 , 去心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入竹沥半合、生地黄汁半合搅匀,食后分温三服。(《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六·治心劳诸方》)
【 原文 】 治脉极,惊悸不安,神心烦满,恐畏, 朱砂圆 方。
朱砂 一两 , 细研 , 水飞过 铁粉 一两 , 细研 远志 半两 , 去心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茯神 一两 牛黄 一 分 , 细研 龙脑 半分 , 细研 虎睛 一对 , 酒浸一宿 , 微炙 琥珀 半两 , 细研 金箔 五十片 , 细研 银箔 五十片 , 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同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圆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煎金箔汤下二十圆。忌羊血。(《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六·治脉极诸方》)
【 原文 】 夫虚劳者,为五劳六极七伤是也。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又肺劳者,短气而面肿,鼻不闻香臭;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溏痢,口内生疮;脾劳者,舌根苦直,不得咽唾;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沥,阴囊生疮,小腹急满。六极者,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气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曰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堕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极,令人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极,令人酸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欲行动;五曰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肉;六曰精极,令人少气,翕翕内虚,五脏气不足,鬓发毛落,悲伤喜忘。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萎,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数。又一曰大饱则伤脾,脾伤则喜噫,欲卧面黄;二曰大怒气逆则伤肝,肝伤则少血目暗;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则伤肾,肾伤则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短气咳嗽鼻鸣;五曰忧愁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忘喜怒;六曰风雨寒则伤形,形伤则皮肤枯夭;七曰大恐惧不节则伤志,志伤则恍惚不乐。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男子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廝。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浮则劳,气竭脉直上逆者虚也。脉涩无阳,是肾气少,寸关涩无血气,逆冷,是大虚也。脉浮微缓,皆为虚,缓而大者劳也。脉微濡相搏,是五劳六极七伤;微弱相搏,是虚损病也。
治五劳六极七伤,脐下膨脝,两胁胀满,腰脊相引痛,鼻中干燥,目暗䀮䀮,愤愤不乐,胸中气逆,不下饮食,小便赤黄余沥,梦与鬼交,失精惊恐虚乏,宜服 薯蓣散 方。
薯蓣 二两 白茯苓 二两 远志 半两 , 去心 泽泻 一两 黄芪 二两 , 锉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龙骨 一 两半 白芍药 一两 五味子 一两 山茱萸 一两 沉香 一两 枳壳 三分 , 麸炒微黄 , 去皮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内白砂糖如栗大,更煎一两沸,食前温服。
治五劳六极七伤,阴衰,囊下生疮,腰背疼痛,不得侧仰,两膝时时热痒,或时浮肿,难以行步,见风泪出,远视䀮䀮,咳嗽上气,身体痿黄,绕脐弦急,痛引膀胱,小便尿血,茎中疼痛,或时余沥,或梦惊恐,口干舌强,渴欲饮水,食不得味,时时气逆,羸瘦无力,宜服 白茯苓圆 方。
白茯苓 二两 石菖蒲 一两 山茱萸 一两 栝蒌根 一两 菟丝子 一两半 , 酒浸一宿 , 曝干别捣罗为 末 牛膝 一两 , 去苗 赤石脂 一两 熟干地黄 二两 细辛 一两 防风 一两 , 去芦头 薯蓣 一两 续断 一 两 蛇床子 一两 柏子仁 一两 巴戟 一两 天雄 一两半 , 炮裂 , 去皮脐 远志 一两 , 去心 石斛 一两半 , 去 根 , 锉 肉苁蓉 一两半 , 酒浸一宿 , 刮去皴皮 , 炙令黄 杜仲 一两 , 去粗皮 , 炙令微黄 , 锉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圆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下三十圆,渐加至四十圆。(《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六·治五劳六极七伤通用诸方》)
【 原文 】 治虚劳烦热,惊恐不得睡卧,宜服 酸枣仁散 方。
酸枣仁 微炒 当归 茯神 黄芪 锉 人参 去芦头 五味子 以上各一两 防风 去芦头 甘草 炙微 赤 , 锉 远志 去心 猪苓 去黑皮 桂心 芎 白术 白芍药 熟干地黄 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七·治虚劳心热不得睡诸方》)
【 原文 】 治虚劳烦热,惊恐不得睡卧,宜服 酸枣仁散 方。
酸枣仁 微炒 当归 茯神 黄芪 锉 人参 去芦头 五味子 以上各一两 防风 去芦头 甘草 炙微 赤 , 锉 远志 去心 猪苓 去黑皮 桂心 芎 白术 白芍药 熟干地黄 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七·治虚劳心热不得睡诸方》)
【 原文 】 夫鬼魅者,是鬼物所魅,则好悲,或心乱如醉,如狂言惊怖,向壁悲啼,梦寐喜魇,或与鬼神交通,病苦乍寒乍热,心腹满,短气不能食,此魅之所致也。
治五脏六腑气少,亡魂失魄,五脏不安,忽喜忽悲,恐怖如有鬼物,皆发于大惊及当风,从高坠下落水所致,悉治之, 雄黄散 方。
雄黄 一两 , 细研 黄芩 半两 黄连 一分 , 去须 黄柏 一分 , 锉 川大黄 半两 , 锉碎 , 微炒 黄芪 半两 , 锉 桂心 半两 细辛 半两 黄环 半两 泽泻 半两 山茱萸 半两 蒲黄 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一钱,日三服,不差,稍增至二钱服。(《太平圣惠方·卷第五十六·治鬼魅诸方》)
【 原文 】 治妇人血风气,心烦惊悸,恐畏恍惚,神思不定,少欲饮食,四肢疼痛, 人参 散 方。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远志 半两 , 去心 当归 三分 , 锉 , 微炒 附子 半两 , 炮裂 , 去皮脐 细辛 半两 桂心 半两 干姜 半两 , 炮裂 , 锉 防风 半两 , 去芦头 龙齿 一两 菖蒲 半两 茯神 一两 黄芪 半两 , 锉 白术 三分 熟干地黄 一两 甘草 一分 , 炙微赤 , 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九·治妇人血风心神惊悸诸方》)
【 原文 】 治妇人风邪癫狂,或啼泣不止,或歌笑无度,或心神恐惧,或言语失常, 防风 散 方。
防风 一两 , 去芦头 茯神 一两 独活 一两 远志 一两 , 去心 人参 一两 , 去芦头 龙齿 一两 秦艽 半 两 菖蒲 一两 石膏 一两 牡蛎 一两 禹余粮 半两 蛇蜕皮 一尺 , 烧灰 桂心 半两 甘草 三分 , 炙微 赤 , 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妇人风邪,悲思愁忧,喜怒无常,梦寐不安,心神恐惧, 远志散 方。
远志 三分 , 去心 白术 一分 , 微炒 桂心 半两 茵芋 半两 天雄 半两 , 炮裂 , 去皮脐 龙齿 半两 菖蒲 半两 附子 半两 , 炮裂 , 去皮脐 生干地黄 半两 细辛 半两 甘草 半两 , 炙微赤 , 锉 杨柳上寄生 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及食前,以温酒调下一钱。(《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九·治妇人风邪癫狂诸方》)
【 原文 】 治心胸结气,烦闷,恐悸风热,惊邪口干, 茯苓粥 方。
赤茯苓 一两 麦门冬 一两 , 去心 粟米 二合
上件药,细锉,先以水二大盏半,煎至一盏半,去滓,下米煮作粥,温温食之。(《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六·食治风热烦闷诸方》)
【 参考文献 】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校注[M].田文敬,孙现鹏,牛国顺,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 原文 】 治风惊邪,心中恍惚,惊悸恐怖,精神不乐,化痰润肌,清神快气, 茯神丸 方。
茯神 去木 人参 远志 去心 麦门冬 去心 , 焙 熟干地黄 焙 青橘皮 汤浸去白 , 焙 甘草 炙锉 五味子 山芋 桔梗 去芦头 , 切 , 炒 枳壳 去瓤 , 麸炒 槟榔 生 , 锉 , 各一两 白术 桂 去粗皮 芍药 各 半两
上一十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含化。(《圣济总录·卷第一十四·诸风门·风惊邪》)
【 原文 】 论曰:风惊恐之状,神志不宁,时发惊恐,如人将捕之。盖心者,生之本,神之变;肝者,将军之官,谋虑之所从出。二藏平调,则外邪不侵。若正气不足,风邪干之,薄于心,则怵惕不自安;迫于肝,则惊恐也。
治风惊恐,梦寐颠错, 大镇心散 方。
紫石英 研 , 一两 白茯苓 去黑皮 防风 去叉 人参 甘草 炙 , 锉 泽泻 各二两 秦艽 去土 黄耆 炙 , 锉 白术 山芋 白敛 锉 , 各一两半 麦门冬 去心 , 焙 当归 切 , 焙 , 各一两一分 桂 去粗皮 远志 去 心 柏子仁 生用 , 各一两 石膏 研 , 三分 桔梗 去芦头 , 炒 大黄 锉 , 醋炒 大豆卷 炒 , 各一两 蜀椒 去目 并合口 , 炒出汗 芍药 细辛 去苗叶 , 各三分
上二十三味,除二味别研外,捣罗为细散,后入研者同拌匀,更细罗。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空心、临卧各一服。
治风惊恐怖不安,或发痫吐沫, 银液汤 方。
山泽银 一斤 , 水煮取液 龙齿 二两 生地黄 切 , 焙 , 半两 防己 锉 羚羊角 镑 远志 去心 , 各二两 人参 去芦头 独活 去芦头 甘草 炙 , 锉 桂 去粗皮 , 各一两半 细辛 去苗叶 , 一两 白茯苓 去黑皮 , 二两 半 杏仁 汤浸去皮尖 、 双仁 , 炒 , 八十枚
上一十三味,除银液外,余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银液二盏,煮取八分,去滓,入竹沥少许,搅匀,温服,空心午时夜卧各一。热多,即去桂加钩藤二两。
治风惊恐怖,如物迫逐,如有所失,悲伤志意不定, 玄参汤 方。
玄参 坚者 白薇 微炒 白茯苓 去黑皮 山栀子仁 各二两 石膏 捣碎 , 半两 生干地黄 切 , 焙 , 半 两 人参 锉 , 一两 羚羊角 镑 , 二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煎取九分,去滓,入竹沥少许,更煎三沸服,食后及夜卧。如要利动,即入芒消末半钱匕同煎。
治风惊恐,忽忽善忘,悲伤不乐,烦壅多恚闷, 牡蛎汤 方。
牡蛎 去黑硬处 , 火烧令碎 , 三两 白茯苓 去黑皮 , 一两 麦门冬 去心 远志 去心 , 各二两 甘草 炙 , 锉 龙骨 去土 桂 去粗皮 凝水石 各一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去滓,取八分温服,空心及晚食前各一服。
治风惊恐失志,中常惕惕,恍惚善忘,梦寐颠倒,目视䀮䀮,不闻人声,小便黄赤,饮食无味,安神定志, 人参汤 方。
人参 甘草 炙 , 锉 , 各一两 半夏 为末 , 姜汁作饼 , 焙干 , 一两 龙骨 二两 远志 去心 , 四两 麦门冬 去 心 , 焙 , 半升 熟干地黄 切 , 焙 , 四两 小麦 炒 , 半升 阿胶 慢火炙令燥 , 一两半 石膏 捣碎 , 二两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入枣二枚,饧糖少许,生姜三片,水二盏同煎,去滓,取八分温服,每空心、食后、临卧各一服。
治风惊恐怖,或因迫逐惊惧,悲伤感动,志意颠越,言语失次, 龙齿汤 方。
龙齿 麦门冬 去心 , 焙 , 各三两 远志 去心 茯神 去木 , 各二两半 防风 去叉 甘草 炙 , 锉 人参 锉 羚羊角 镑 , 各二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大枣三枚,拍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午时、夜卧各一服。
治风惊恐,神魂错越,不得安定, 龙骨汤 方。
龙骨 远志 去心 茯神 去木 防风 去叉 牡蛎 去黑硬 , 烧令碎 , 各一两 甘草 炙 , 锉 , 半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大枣二枚,去核,同煎,去滓,取一盏,空心、日午各一服。
治风惊恐,志意不定,五藏不足,甚者忧愁恐惧,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发,甚则狂眩, 茯神丸 方。
茯神 去木 菖蒲 九节者 , 去须节 , 用米泔浸切 , 炒干 远志 去心 白茯苓 去黑皮 , 各半两 人参 锉 , 三 分 牛黄 研 , 一分
上六味,先将五味捣罗为细末,然后入牛黄同研再罗,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温酒下二十丸,每食后良久及夜卧时服。
治风惊恐,恍惚多忘,神气怯弱, 龙骨汤 方。
龙骨 二两半 白茯苓 去黑皮 远志 去心 当归 切 , 焙干 甘草 炙令微紫 , 锉 防风 去叉 人参 各二 两 桂 去粗皮 , 一两半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午时、夜卧各一服。
治风惊恐,恍惚善忘,或风邪上冲,胸胁胀满,不思饮食, 防己丸 方。
防己 锉 白蔹 锉 桔梗 去芦头 , 炒 干姜 炮裂 白茯苓 去黑皮 防风 去叉 大黄 锉 , 醋炒 , 各一 两 牛膝 去苗 远志 去心 , 各一两一分 银箔 二十一片 , 研入 桂 去粗皮 人参 各二两
上一十二味,捣研极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后米饮下二十丸,日二。
治风惊恐,四肢牵掣,神志不宁,或发邪狂叫妄走,见鬼若癫痫状, 白薇汤 方。
白薇 焙干 细辛 去苗叶 , 各一两半 龙齿 捣末 , 三两 杏仁 去皮尖 、 双仁 , 炒 , 八十枚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煮取八分,去滓,温服,空心、午时、夜卧各一。风热盛实,即入竹沥少许,搅匀服。
治心惊恐,寤寐愁忧不乐,吸吸短气。当发之时,恍惚喜卧,心中愦愦,昏迷颠越,手足厥冷,食即呕逆, 芎丸 方。
芎 白茯苓 去黑皮 龙角 研 防风 去叉 紫石英 研 厚朴 去粗皮 , 生姜汁浸炙 铁精 丹参 大黄 醋炒 枳实 去瓤 , 麸炒 蜀椒 去目并闭口者 , 炒出汗 桂 去粗皮 人参 干姜 炮 附子 炮裂 , 去 皮脐 吴茱萸 汤浸焙 , 炒 禹余粮 煅 , 醋淬 甘草 炙 , 锉 菖蒲 各四两 远志 一两半 白芥子 细辛 各 三分
上二十二味,各捣研为细末,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米饮下十丸,日再服。
治风惊恐,悲思恍惚,心常惕惕,梦寐不定, 远志散 方。
远志 去心 人参 赤小豆 炒熟 附子 炮裂 , 去皮脐 细辛 去苗叶 桂 去粗皮 干姜 炮 防风 去 叉 龙齿 研 熟干地黄 切 , 焙 菖蒲 九节者 , 去须节 , 米泔浸切 , 焙干 , 各二两 黄耆 锉 白茯苓 去黑皮 白术 各四两
上一十四味,除别研一味外,余捣罗令细,即入研者拌匀,再罗。每服三钱匕,温酒调,空心晚食前服。
治风惊恐,梦寐不安, 泽泻丸 方。
泽泻 锉 白茯苓 去黑皮 防风 去叉 人参 紫石英 研 秦艽 去土 黄耆 锉 白术 山芋白敛 麦门冬 去心 , 焙 , 各二两 桂 去粗皮 当归 切 , 焙 远志 去心 柏子仁 炒 石膏 捣碎 , 研 桔梗 去 芦头 , 炒 大豆黄 炒 大黄 锉 , 醋炒 , 各一两 蜀椒 去目并闭口者 , 炒出汗 赤芍药 去土 干姜 炮裂 , 切 细辛 去苗叶 , 各三分 甘草 炙令微紫 , 锉 , 二两
上二十四味,除紫石英、石膏二味别研外,余二十二味捣罗为细末,入所研二味拌匀,更罗,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晚食前,米饮下二十丸。
治风惊恐失志,如有所失,悲感惆怅, 茯苓汤 方。
白茯苓 去黑皮 熟干地黄 焙干 , 各二两 人参 桂 去粗皮 , 各一两半 麦门冬 去心 , 焙 , 半升 半夏 汤洗七遍 , 切 , 焙 , 二两 甘草 炙 , 锉 , 一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三盏,生姜三片,乌雌鸡血并肝、心各少许同煮,去滓,取八分温服。每食前后良久服之,令药与食相远,恐药食相犯、少力故也。(《圣济总录·卷第一十四·诸风门·风惊恐》)
【 原文 】 治风邪入藏,心虚,气不足,梦寐惊恐, 紫石英丸 方。
紫石英 研 , 一两 海蛤 白茯苓 去黑皮 白石英 研 菖蒲 杏仁 去双仁 、 尖皮 , 熬 石硫黄 研 远志 去心 阿胶 炙令燥 卷柏 去土 , 炒 铁精 研 细辛 去苗叶 牛黄 研 , 各半两 麦门冬 去心 , 焙 当归 切 , 焙 大豆黄卷 生银 锉屑 大黄 蒸三遍 , 炒 钟乳粉 肉苁蓉 酒浸 , 切 , 焙 干姜 各一两一分 白术 白蔹 前胡 去芦头 , 各一分 大枣 去核 , 炒干 , 二十枚 人参 防风 去叉 山芋 石膏 碎研 赤芍药 桔梗 去芦头 , 炒 柏子仁 乌头 炮裂 , 去皮脐 桂 去粗皮 熟干地黄 焙 甘草 炙 , 各三分
上三十六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食前,用粥饮下十丸,日二服。
治风邪入心藏,忽心痛惊恐,小肠微痛,乍寒乍热,心中闷,面色青赤,虚劳邪气, 人参 饮 方。
人参 干姜 炮 麻黄 去节 , 煎 , 掠去沫 , 焙干 独活 去芦头 当归 切 , 焙 芎 石膏 碎 秦艽 去 苗 、 土 , 各二两 附子 炮裂 , 去皮脐 , 一枚 桂 去粗皮 , 三分 防风 去叉 , 一两一分 黄芩 去黑心 , 一两 白术细辛 去苗叶 , 各三分 杏仁 去双仁 、 皮尖 , 炒 , 四十枚 赤芍药 半两 甘草 炙 , 二两
上一十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二钱匕,以水一盏,煎至六分,空心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卷第一十四·诸风门·风邪》)
【 原文 】 治风厥背痛,善噫善欠,惊恐不安, 干地黄丸 方。
熟干地黄 焙 桂 去粗皮 续断 山茱萸 天门冬 去心 , 焙 , 各一两半 白茯苓 去黑皮 天雄 炮 裂 , 去皮脐 钟乳粉 杜仲 去粗皮 , 炙 , 锉 牛膝 酒浸切 , 焙 肉苁蓉 酒浸切 , 焙 柏子仁 各一两三分 松脂 远志 去心 干姜 炮 , 各一两一分 菖蒲 山芋 甘草 炙 , 锉 , 各一两
上一十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圣济总录·卷第一十五·诸风门·风厥》)
【 原文 】 治心痹,神思昏塞,四肢不利,胸中烦闷,时复恐悸, 茯神汤 方。
茯神 去木 羌活 去芦头 龙齿 麦门冬 去心 , 焙 麻黄 去根节 , 各一两 蔓荆实 人参 薏苡仁 防风 去叉 远志 去心 犀角屑 各三分 赤芍药 甘草 微炙 , 各半两
上一十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心痹,精神恍惚,恐畏闷乱,不得睡卧,志气不定,言语错误, 犀角散 方。
犀角屑 牛黄 别研 麝香 别研 羚羊角屑 各一分 丹砂 别研 , 半两 防风 天麻 独活 去芦 头 人参 茯神 去木 沙参 去芦头 天竺黄 别研 升麻 龙齿 各一分 麦门冬 去心 , 焙 , 半两 白鲜皮 一分 远志 去心 , 一分 龙脑 别研 , 半分 甘草 微炙 , 一分
上一十九味,除别研者外,捣罗为散,同研药一处拌匀,再研细。每服三钱匕,煎麦门冬汤调下,不计时候。(《圣济总录·卷第一十九·诸痹门·心痹》)
【 原文 】 治肝风筋脉抽掣疼痛,不得屈伸,恍惚多忘,或时恐怖, 茯神丸 方。
茯神 去木 , 一两 远志 去心 人参 白僵蚕 微炒 , 各三分 白附子 微炮 乳香 别研 , 一两 当归 锉 , 炒 , 半两
上七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不计时候,渐加丸数。(《圣济总录·卷第四十一·肝脏门·肝风筋脉抽掣疼痛》)
【 原文 】 论曰:足少阳经不足者,胆虚也。虚则生寒,寒则其病恐畏,不能独卧,口苦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淡淡,如人将捕之,嗌中介介数唾,头眩痿躄,足指不能摇,坐不能起,僵仆,目视䀮䀮。盖胆虚则精神不守,其气上溢,循其所在而生病也。
治胆气不足,常多恐惧,头眩痿厥,四肢不利,僵仆目黄, 中正汤 方。
茯神 去木 酸枣仁 微炒 黄耆 锉 羌活 去芦头 , 各一两 熟干地黄 切 , 焙 甘菊花 柏子仁防风 去叉 , 各三分 人参 白芍药 当归 切 , 焙 甘草 炙 , 锉 , 各半两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胆虚劳烦,精神不守,奔气在胸,眠睡多恐, 人参汤 方。
人参 桂 去粗皮 , 各一两 酸枣仁 微炒 白茯苓 去黑皮 知母 焙 石膏 碎 , 各一两半 甘草 炙 , 锉 , 八钱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圣济总录·卷第四十二·胆门·胆虚》)
【 原文 】 治胆虚睡卧不安,精神恐怯, 酸枣仁丸 方。
酸枣仁 二两 , 微炒 , 捣研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去粗皮 半夏 汤洗七遍 , 去滑 , 切 , 焙 干姜 炮 , 各一 两半 陈橘皮 去白 , 焙 榆白皮 锉 旋覆花 前胡 锉 , 各一两 槟榔 五枚 , 椎碎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煎枣汤下二十丸,日再服,加至三十丸。
治胆虚冷,精神不守,寝卧不宁,头目昏眩,恐畏不能独处, 山芋丸 方。
山芋 酸枣仁 微炒 , 各一两 柏子仁 研 茯神 去木 山茱萸 各三分
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米饮亦得,不拘时候。(《圣济总录·卷第四十二·胆门·胆虚不眠》)
【 原文 】 治心实热,梦惊恐,畏惧不安。 石膏汤 方。
石膏 四两 , 碎研 人参 知母 焙 赤石脂 栀子 去皮 芍药 白术 茯神 去木 紫菀 洗 , 切 , 各一两半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入竹沥少许,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两沸,食后温服。若要利,加芒消一两,去芍药。(《圣济总录·卷第四十三·心脏门·心实》)
【 原文 】 治善忘,小便赤黄,多梦亡人,或梦居水中,惊恐惕惕,目视䀮䀮,不欲闻人声,食不知味。安神定志, 人参汤 方。
人参 甘草 炙 , 各二两 半夏 汤洗去滑七遍 , 三两 龙骨 炙 远志 去心 , 各六两 麦门冬 去心 石膏 熟干地黄 各四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大枣二枚,擘破,小麦五十粒,煎取八分,去滓,入炙阿胶一片,饴糖半匙,再煎少顷,食后温服,日三。
治惊劳失志健忘, 桂心汤 方。
桂 去粗皮 白龙骨 炙 防风 去叉 远志 去心 麦门冬 去心 牡蛎 烧 , 研 甘草 炙 , 各一两 茯神 去木 , 五两
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大枣二枚,擘破,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日三。
治心常忪悸,恐惧多忘, 檀香丸 方。
檀香 三两 菖蒲 犀角 镑 天竺黄 研 生干地黄 焙 苏合香油 各一两 桂 去粗皮 甘草 炙 白茯苓 去黑皮 , 各三两半 人参 远志 去心 天门冬 去心 , 各一两半
上一十二味,除苏合香油外,为末,以苏合香油同少酒,化入炼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含化一丸。
治心脏气虚,恐怖惊悸,恍惚健忘,烦闷羸瘦, 山芋丸 方。
山芋 熟干地黄 焙 黄耆 锉 , 各一两 菖蒲 半两 远志 去心 , 一两半
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或米饮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卷第四十三·心脏门·心健忘》)
【 原文 】 治肝劳热,恐畏不安,精神闷怒,不能独卧,志气错越, 茯苓丸 方。
白茯苓 去黑皮 远志 去心 防风 去叉 人参 柏子仁 微炒 , 研 牡蛎 烧令赤 甘草 炙 , 锉 , 各半 两 龙骨 三分
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并煮枣肉同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温酒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夜卧再服。(《圣济总录·卷第八十六·虚劳门·肝劳》)
【 原文 】 治虚劳心热,惊梦恐悸,畏惧不安, 石膏汤 方。
石膏 碎 , 四两 人参 知母 焙 赤石脂 栀子 去皮 芍药 白术 白茯苓 去黑皮 紫菀 去土 , 各一两半
上九味,粗捣筛。每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下竹沥少许及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两沸,分温二服,早晚食后服之。
治虚劳惊恐,虚烦不得眠睡, 当归汤 方。
当归 切 , 焙 防风 去叉 甘草 炙 远志 去心 猪苓 去黑皮 茯神 去木 桂 去粗皮 黄耆 锉细 人参 芎 白术 芍药 熟干地黄 焙 , 各半两 五味子 一分 酸枣仁 汤浸去皮 , 炒用 , 三两
上一十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枣三枚,擘破,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服,夜卧再服。(《圣济总录·卷第九十·虚劳门·虚劳惊悸》)
【 原文 】 治虚劳惊恐不安,夜不得眠, 桔梗汤 方。
桔梗 炒 , 锉 , 三分 半夏 汤洗七遍 , 去滑 , 姜汁炒 , 一两一分 白术 三分 甘草 炙 , 锉 , 一分 桂 去粗皮 芍药 各半两 玄参 一两半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下饴糖一分,空腹温服,夜卧再煎服。(《圣济总录·卷第九十·虚劳门·虚劳不得眠》)
【 原文 】 治妇人经血不止,心多惊恐, 紫石英汤 方。
紫石英 细研 人参 桂 去粗皮 白茯苓 去黑皮 , 各一两 甘草 炙 , 锉 , 二两 赤小豆 二百粒 麦门冬 去心 , 焙 , 三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二枚,擘,同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二·妇人血气门·经血暴下》)
【 原文 】 治产后血虚,或因惊恐,神志不宁,言语错谬,妄有所见, 远志丸 方。
远志 去心 甘草 炙 白茯苓 去黑皮 桂 去粗皮 山芋 麦门冬 去心 , 焙 人参 当归 切 , 焙 白术 泽泻 独活 去芦头 阿胶 炙令燥 菖蒲 各一两半 干姜 炮 , 一两 熟干地黄 焙 , 二两
上一十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参汤下,空心日午夜卧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六十·产后门·产后语言妄乱》)
【 参考文献 】 赵佶.圣济总录校注[M].王振国,杨金萍,主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 原文 】 茯神散 治胆虚冷,目眩头疼,心神恐畏,不能独处,胸中满闷。
茯神 一两 , 去木 远志 去心 防风 去钗股 细辛 去叶 白术 前胡 去苗 , 洗 人参 去芦 桂心 不 见火 甘菊花 去萼梗 熟干地黄 酒洒 , 九蒸九曝 , 焙干 , 秤 , 各三分 枳壳 半两 , 去穰 , 麸炒黄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温服,不拘老幼皆宜服。(《普济本事方·卷第一·中风肝胆筋骨诸风·茯神散》)
【 原文 】 人参散 治胆虚常多畏恐,不能独卧,如人捕状,头目不利。
人参 去芦 枳壳 去穰 , 细切 , 麸炒黄 五味子 拣 桂心 不见火 , 各三分 柏子仁 研 熟干地黄 酒洒 , 九蒸九曝 , 焙干 , 各一两 山茱萸 连核 甘菊花 去萼梗 茯神 去木 枸杞子 各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普济本事方·卷第一·中风肝胆筋骨诸风·人参散》)
【 参考文献 】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 原文 】 酸枣仁散 治胆虚冷,精神不守,头目昏眩,常多恐惧。
酸枣仁 羌活 黄耆 各一两 柏子仁 茯神 甘菊花 防风 熟干地黄 人参 各三分 白芍药 当归 甘草 各半两
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猪、鱼。(《鸡峰普济方·卷第四·补虚·酸枣仁散》)
【 原文 】 茯神汤 治或惊恐失财,或忿怒惆怅,若惊忧逼逐,致志气错越,心行违僻,不得安定。
龙骨 远志 茯神 防风 牡蛎 各二两 甘草 七两 大枣 七个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枣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又方:
熟地黄 茯苓 各四分 人参 桂 各三分 甘草 二分 麦门冬 五分 半夏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一片,煎至六分,温服不以时。(《鸡峰普济方·卷第七·心·茯神汤》)
【 参考文献 】 张锐.鸡峰普济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 原文 】 妙香散 治男子、妇人心气不足,志意不定,惊悸恐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不常,夜多盗汗,饮食无味,头目昏眩。常服补益气血,安神镇心。
麝香 别研 , 一钱 木香 煨 , 二两半 山药 姜汁炙 茯神 去皮 、 木 茯苓 去皮 , 不焙 黄芪 远志 去心 , 炒 , 各一两 人参 桔梗 甘草 炙 , 各半两 辰砂 别研 , 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五·绍兴续添方·妙香散》)
【 原文 】 宁志膏 治心脏亏虚,神志不守,恐怖惊惕,常多恍惚,易于健忘,睡卧不宁,梦涉危险,一切心疾,并皆治之。
酸枣仁 微炒 , 去皮 人参 各一两 辰砂 研细水飞 , 半两 乳香 以乳钵坐水盆中研 , 一分
上四味研和停,炼蜜圆如弹子大。每服一粒,温酒化下,枣汤亦得,空心、临卧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五·淳祐新添方·宁志膏》)
【 参考文献 】 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陈庆平,陈冰鸥,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 原文 】 五加皮汤 治肾劳虚寒,恐虑失志,伤精损髓,嘘吸短气,遗泄白浊,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枯悴。
五加皮 十两 丹参 八两 石斛 酒浸 , 六两 杜仲 酒浸 , 炒丝断 附子 炮 , 去皮脐 , 各五两 牛膝 酒 浸 秦艽 川芎 防风 桂心 独活 各四两 茯苓 四两 麦门冬 去心 地骨皮 各三两 薏苡仁 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五片,大麻子一撮研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八·五劳证治·五加皮汤》)
【 原文 】 大七气汤 治喜怒不节,忧思兼并,多生悲恐,或时振惊,致脏气不平,憎寒发热,心腹胀满,傍冲两胁,上塞咽喉,有如炙脔,吐咽不下,皆七气所生。
半夏 汤洗七次 , 五两 白茯苓 四两 厚朴 姜制炒 , 三两 紫苏 二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八·七气证治·大七气汤》)
【 原文 】 加味四斤丸 治肝肾脏虚,热淫于内,致筋骨痿弱,不自胜持;起居须人,足不任地,惊恐战掉,潮热时作,饮食无味,不生气力,诸虚不足。
苁蓉 酒浸 牛膝 酒浸 天麻 木瓜干 鹿茸 燎去毛 , 切 , 酥炙 熟地黄 菟丝子 酒浸通软 , 别研 细 五味子 酒浸 , 各等分
上为末,蜜圆如梧子大。每服五十圆,温酒、米汤,食前下。一法,不用五味子,有杜仲。(《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九·五痿治法·加味四斤丸》)
【 原文 】 参香散 治心气不宁,诸虚百损,肢体沉重,情思不乐,夜多异梦,盗汗失精,恐怖,烦悸,喜怒无时,口干咽燥,渴欲饮水,饮食减少,肌肉瘦瘁,渐成劳瘵。常服补精血,调心气,进饮食,安神守中,功效不可尽述。
人参 黄芪 白茯苓 白术 山药 莲肉 去心 , 各一两 缩砂仁 乌药 橘红 干姜 炮 , 各 半两 甘草 炙 , 三分 南木香 丁香 檀香 各一分 沉香 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三片、枣子一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一法,有炮熟附子半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三·虚损证治·参香散》)
【 参考文献 】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 原文 】 茯神汤 治胆气虚冷,头痛目眩,心神恐畏不能独处,胸中满闷。
茯神 去木 酸枣仁 炒 , 去壳 黄芪 去芦 白芍药 五味子 柏子仁 炒 , 各一两 桂心 不见火 熟地黄 洗 人参 甘草 炙 , 各半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严氏济生方·五脏门·肝胆虚实论治·茯神汤》)
【 原文 】 补心丸 治忧愁思虑过度,心血虚寒,悸恐不乐,舌强话难,恍惚,喜忘,愁恚,面黄多汗,不进饮食。
紫石英 火煅 , 研细 熟地黄 洗 菖蒲 茯神 去木 当归 去芦 附子 炮 , 去皮脐 黄芪 去芦 远志 去心 , 炒 川芎 桂心 不见火 龙齿 各一两 人参 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不拘时候,用枣汤下。(《严氏济生方·五脏门·心小肠虚实论治·补心丸》)
【 原文 】 远志丸 治因事有所大惊,梦寐不祥,登高陟险,神魂不安,惊悸恐怯。
远志 去心 , 姜汁淹 石菖蒲 各二两 茯神 去皮木 白茯苓 去皮 人参 龙齿 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七十丸,用熟水送下,食后临卧。(《严氏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惊悸论治·远志丸》)
【 参考文献 】 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M].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文献组,湖州中医院,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 原文 】 酸枣仁丸 治胆经不足,心经受热,精神恍惚,恐畏多惊,情思不乐,时有盗汗,虚烦不眠,朝差暮剧,或发眩运。
酸枣仁 炒 地榆 各一两 丹砂 研 , 为衣 茯神 去水 人参 菖蒲 锉 , 各半两
上为细末,水蜜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煎人参汤下,不拘时候,或米饮下亦得。(《御药院方·卷六·补虚损门·酸枣仁丸》)
【 原文 】 大镇心丸 治小儿精神不爽,寝寐多惊,心忪恐悸,四肢战掉,举动欲倒,状类暗风,或烦躁而多啼。退惊风,化痰涎,壮心气,益精神。
生犀角 镑末 铁粉 研 , 各一两 羚羊角 镑末 龟甲 镑末 赤箭 各半两 牛黄 研 茯神 去木 远志 去心 真珠末 研 人参 桂 去粗皮 蛇蜕皮 炙 , 令焦黄 天竺黄 研 龙脑 各一分 , 研 麝香 研 菖蒲 各半两 丹砂 研 , 半分 金箔 研 银箔 研 , 各五十片
上一十九味捣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食后临卧,薄荷汤化下,更量大小加减。(《御药院方·卷十一·治小儿诸疾门·大镇心丸》)
【 参考文献 】 许国桢.御药院方[M].王淑民,关雪,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 原文 】 酸枣仁丸 治胆经不足,心经受热。精神昏愦,恐畏多惊,情思不乐,时有盗汗,虚烦不眠,朝瘥暮剧或发眩运。
地榆 酸枣仁 炒 , 各一两 茯苓 菖蒲 人参 各半两 丹砂 二钱 , 研
上六味为末,水蜜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煎人参汤送下,不拘时,米饮汤亦得。(《卫生宝鉴·卷五·劳倦所伤虚中有热》)
【 参考文献 】 罗天益.卫生宝鉴[M].武文玉,孙洪生,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
【 原文 】 《书》云:因事而有大惊恐,不能自遣,胆气不壮,神魂不安,心虚烦闷,自汗体浮,食饮无味。
《书》云:恐惧不解则精伤,骨酸瘛疭,精时自下,五脏失守,阴虚气弱不耐。
《书》云:惊则身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气乃乱矣。
《书》云:大恐伤肾,恐不除则志伤,恍惚不乐,非长生道。
《书》云:惊恐忧思,内伤脏腑,气逆于上,则吐血也。
《书》云: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逆,逆则下焦胀,气乃不行。
有妇人累日不产,以坐草太早,恐惧气结而然,遂与紫苏药破气,方得下。
《书》云:临危冒险则魂飞,戏狂禽异兽则神恐。
《淮南子》曰:大怖生狂。
高逢辰表侄常游惠山,暮归遇一巨人醉卧寺门,惊悸不能解,自是便溺一日五六十次。
心、小肠受盛府也,因惊而心火散失,心寒肾冷而然,其伤心伤肾之验欤。
有朝贵坐寺中,须臾雷击坐后柱且碎,而神色不动。又有使高丽者,遇风樯折,舟人大恐,其人恬然读书,如在斋阁。
苟非所守如此 , 则其为疾 , 当何如耶 ?(《三元参赞延寿书·卷之二·惊恐》)
【 参考文献 】 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M].北京:中国书店,1987.
【 原文 】 连月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恐亦难当。通里心原真妙穴,神针一刺便安康。
通里 , 在腕后侧 , 起骨后一寸 。 直针半寸 , 泻之 , 禁灸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百二十穴玉龙歌·虚烦》)
【 参考文献 】 扁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M]//王国瑞.中国针灸大成:通论卷.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 原文 】 小定志丸 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忧愁愁不乐,忽忽喜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及因事有所大惊,梦寐不祥,登高履险,致神魂不安,惊悸恐怯。
菖蒲 炒 远志 去心 , 姜汁淹 , 各二两 茯苓 茯神 人参 各三两 辰砂 一两 , 为衣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一方,去茯神,名 开心散 。每服二钱匕,不以时服。(《世医得效方·卷第九·大方脉杂医科·健忘·小定志丸》)
【 参考文献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M].田代华,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