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我国结束南北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当时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繁盛的经济文化,为医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物质基础。隋唐统治阶级建立了更趋完善的医学教育及医政制度,多次组织编修大型医方及本草著作,有效推动了医学知识的普及。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医学术开始从门派授受向文本传承过渡,诞生了《诸病源候论》《新修本草》《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集成性典籍,大量收录隋唐以前的医学文献,其中不仅对奔豚、恐证、惊病等情志病证专列篇目论述,收载紫雪丹、温胆汤、磁朱丸等治疗情志病证的经验方药,还可见对心理疗法的论述,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所主张的“少思、少欲、少愁、少怒”。

隋唐时期中医文献中对情志病证的相关记载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此前历代中医情志理论发展的脉络,本章节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总结特点如下。

1. 对焦虑症的症状记载丰富 隋唐时期的医书中对“奔豚、恐症、惊病、百合病”等常见疾病的症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其症状比如“食饮辄呕、气满、胸中狂痴不定、妄言妄见、心下闷乱、乍瘥乍剧、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心中踊踊、烦闷惊恐、五脏觉不安、忽忽喜悲、心中善恐怖、虚悸恐畏、悲思恍惚、心神不定、惕惕然、目视䀮䀮、恍惚不安、默默欲卧复不得眠”等伴随症状也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2. 阐述有因病所致焦虑的病理演变 该时期认为焦虑症多由伤寒大病后失调,形寒饮寒,纵志放情、惊恐忧思等所引起。

3. 演示了焦虑症在发生 演变及治疗转归上的特点 《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奔豚转归为“贲豚为患,发多气急,气急则死不可救”。

4. 对焦虑症的治疗提供多种方法 该时期焦虑症的治疗以中草药为主,《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对方药的适应症状及处方剂量等进行了详尽的记载。除此之外,也注重非药物疗法,在《千金翼方》中提出以针灸治疗奔豚气。针药联合治疗焦虑症,在今天仍值得广泛研究和探讨。 qj6MocE80PAYBNlcoeyGxedEy9ZztxdrR7xNPqosbGB2eMUj75dpcwmami/a4z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