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写说明

一、本书使用相类比较法,对334味常用药物分两篇,进行同中求异的功效辨析。上篇分三章,每章药物以名称笔画为序,以方便读者查找。下篇分17章98条,以药物功效分类排序。

二、上篇第一章同名异产(采)辨,21条,收药38种。对虽属同种药物,但由于产地或采用时间不同,功效有差别者,或者虽属同种植物(或动物),但已经衍生成为单味药材的品种,进行辨析。如果产地不同,功效相同,而仅是强弱有异,则不予论述。

三、上篇第二章同物异取辨,38条,收药98味(按目前单独使用为单位。如甘草为一味,甘草节与甘草头因一般已不单独使用,则不计在内)。对同一种植物(或动物),由于采用部分不同,所致功效相异的药物,或已经衍生成为单味药材的品种,进行相互比较分析。倘使功效相同,如防风叶、防风花的功效,包括在防风内,则不另列。有些供药多的植物,则按习惯分开论述。如藕节与莲子,虽同出一物,但一个是根,一个是子,在名称上、功效上都不会混淆,所以也不讨论;仅对莲子、莲衣、莲须、莲房、石莲子等,在名称或功效上相近,但功效又有差异的药物,才进行辨析。

四、上篇第三章同药异制辨,60条,对同一种药物,由于制法不同,而产生功效相异的几种制药,不仅包括炮制品,也包括已经衍生开发成单味药材的品种,基于不同疗效进行辨析。这类药物较多,书中仅收炮制较为特殊、功效差异较大,或近来不为注意的68种药物。对常用熟悉的常规炮制药物,则不予论述。

五、下篇同治异效辨,共17章98条,收药130种(与上篇重复者除外),对主治相同,而功效又有相异的药物进行比较分析。

六、每味药初次出现时,均简要地列其名称、基原、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禁忌、现代研究,随后根据其所在篇章的内容,进行比较、论述。药品名称、基原、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禁忌均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为基准,参考《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做必要的补充及修订。这样一方面可以对这334味临床常用药物进行一定的解读,另一方面也为读者对药物辨析的独立思考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以减少进一步深入探讨所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

七、在对药物进行类比辨析的同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临床常用别名,并尽可能地通过归纳总结提出我们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读者学习和研究医学文献,扩大知识面作参考。

八、本书只是在提出用比较法研究中药时,按不同的划分方法举例,论述了部分常用药物。有些药物的论述与当前的使用状况可能有出入,如山栀仁与山栀皮(同物异取)、青连翘与黄连翘(同物异采)、抚芎与川芎(同物异产)等,不少地区已不再区分,但作为古人的经验,考虑有一定的道理,暂时保留,以供读者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作借鉴。

九、本书论述内容,除了在介绍药物所属植物品种基原外,均以中医传统理论论述为主,同时简约地加入相关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的内容,以适当展示中药的现代研究进展,方便读者理解和分析比较。

十、对每一章出现的药物,在论述上以本章内容为主,其他内容则附在一起论述。如“异取辨析”之后,附加“异制辨析”的内容,集中一处,以方便阅读。

本书属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陈熠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项目(项目编号:SHGZS-202231)。 ci5JKjvglDf4lTcSQU1NV7vvtMEn2vu7dwwsZ9AYDwwPwWMEuSzvOF3pivNC+g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