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肉桂、肉桂心、肉桂子

分别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干燥树皮去掉表皮部分和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

肉桂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能]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主治] 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g,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擦。

肉桂辛热纯阳,能温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为治下元虚冷之要药。常与附子、熟地、山茱萸等温补肝肾药同用,如桂附八味丸;脾肾阳衰者,配附子、干姜、白术等以温补脾肾,如桂附理中丸。若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见上热下寒者,可用以引火归元。肉桂既能散沉寒,又能通血脉,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所致的痛证均可应用。可单味研末冲服,或配伍其他散寒止痛药;血分有寒,血行不畅者,可配伍当归、川芎等活血通经的药物。肉桂能散寒温阳,通畅气血。阴疽,可配熟地、鹿角胶、麻黄等,如阳和汤;气血虚者,配黄芪、当归等,如托里黄芪汤。此外,气衰血少之证,常以少量肉桂配入补气养血药中,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功效,如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中应用本品,即是此义。肉桂还能与寒凉药同用,如滋肾通关丸(李东垣)用少量肉桂以助气化。

[使用禁忌] 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用;阴虚火旺忌服;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神农本草经疏》:“血崩血淋尿血,阴虚吐血咯血,鼻衄齿衄,汗血,小便因热不利,大便因热燥结,肺热咳嗽,产后去血过多,及产后血虚发热,小产后血虚寒热,阴虚五心烦热,似中风口眼歪斜,失音不语,语言蹇涩,手足偏枯,中暑昏晕,中热腹痛,妇人阴虚少腹痛,一切温病热病头痛口渴,阳症发斑发狂,小儿痧症腹痛作泻,痘疮血热干枯黑陷,妇人血热经行先期,妇人阴虚内热经闭,妇人阴虚寒热往来,口苦舌干。妇人血热经行作痛,男妇阴虚,内热外寒,中暑泻利暴注如火热,一切滞下纯血,由于心经伏热,肠风下血,脏毒便血,阳厥似阴,梦遗精滑,虚阳数举,脱阴目盲等三十余证,法并忌之。”

《得配本草》:“痰嗽咽痛、血虚内燥、孕妇、产后血热,四者禁用。”

《本草求真》:“精亏血少,肝盛火起者切忌。”

[现代研究] 肉桂含有挥发油、多酚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多糖类等成分。其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四种有效活性成分,包括香豆素、桂皮醇、肉桂酸、桂皮醛,其中桂皮醛含量最高。肉桂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过敏、心血管保护、抗骨质疏松、抗失眠等作用。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肿瘤、炎症,以及生殖系统、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等。

肉桂心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去掉表皮部分。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脾、肾、肺经。

[功能] 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

[主治] 九种心痛,腹内冷痛,五劳七伤,风痹癥瘕,风僻失音喉痹,痈疽痘疮,解蛇蝮毒。

《神农本草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主上气咳逆,结气,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药性论》《雷公炮制药性解》《本草纲目》和《本草易读》均记载桂心:“九种心痛,腹内冷气痛不可忍,咳逆结气壅痹,脚痹不仁,止下痢,杀三虫,治鼻中息肉,破血,通利月闭,胞衣不下。”

《日华子本草辑注》:“疗一切风气,通九窍,利关节,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及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益气明目并五劳七伤。”

④《本草纲目》:“治风僻失音喉痹,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腹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g,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擦。

[使用禁忌] 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用;阴虚火旺忌服;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现代研究] 肉桂心含有挥发油、鞣质、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过敏、心血管保护、抗骨质疏松、抗失眠等作用。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肿瘤、炎症,以及生殖系统、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等。

肉桂子

为樟科植物桂树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又名“桂丁”。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 温中散寒,止痛,止呃。

[主治] 心胸疼痛,胃腹冷痛,恶心,嗳气,呃逆,呕吐,肺寒咳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研末吞服,每次1~3g。

《百草镜》:“治心痛,辟寒邪胃痛:桂丁研细,酒下三钱。”

[使用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现代研究] 肉桂子含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等多种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病毒、抗癌、镇静镇痛、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咳喘、胃痛、胃肠胀气绞痛、失眠、焦虑等。

异取辨析

《中药学》1984版谓:“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皮或粗皮,干皮去表皮者称桂心。”《中药大辞典》曰:“至于‘桂心’,即肉桂加工过程中检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肉桂辛甘大热,长于温肾助阳,常用治里寒证,还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软弱、夜尿频多、阳痿宫寒等。桂心能“治一切风气痛,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暖腰膝,治风痹,骨节挛缩”。《本经逢原》:“桂心既去外层苦燥之性,独取中心甘润之味,专温营分之里药,故治九种心痛、腹内冷痛,破痃癖等病,与经络躯壳之病无预,非若肉桂之兼通经脉、和营卫、坚筋骨,有寒湿风痹等治也。” d9o4nsuEEk8lmjlemN/86xis1aSmQXgqjN+DcE46w3OVy54A4tqknlORe5skkQc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