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车前子(包括制药炒车前子、盐车前子、酒车前子)、车前草

分别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干燥全草。

车前子

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亦称“车前仁”或“生车前子”。

[性味归经] 甘,寒。入肝、肾、肺、小肠经。

《名医别录》:“咸,无毒。”

《药性论》:“甘,平。”

《药品化义》:“味淡,性平。”

《本草蒙筌》:“专入膀胱,兼疗肝脏。”

⑤《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膀胱、小肠三经。”

⑥《神农本草经疏》:“入肾、肝、膀胱三经。”

[功能] 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补肾固精。

《医林纂要探源》:“车前子,功似泽泻,但彼专攻去肾之邪水,此则兼去脾之积湿,彼用根,专下部,此用子,兼润心肾,又甘能补,故古人谓其强阴益精。”

[主治] 热淋涩痛,尿血,水肿胀满,淋浊带下,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湿痹。

《本草经集注》:“车前子主虚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调敷。

《本草纲目》:“凡用车前子,须以水淘洗去泥沙,晒干。入汤液炒过用;入丸、散,则以酒浸一夜,蒸熟研烂,作饼晒干,焙研。”

《日华子诸家本草》:“常山为使。”

车前子味甘淡而气寒,性专降泄,清热通淋力较强,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散中,与木通、瞿麦、萹蓄、栀子、大黄、甘草梢、滑石配伍,治疗小便赤涩或隐闭不通的热淋。对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具有显著功效,为临床所常用,主要用于实证;如肾虚水肿,可配熟地黄、肉桂、附子、牛膝等同用。车前子为清利之品,与菊花、密蒙花、决明子、黄芩、龙胆草、青葙子等同用,可治疗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如肝肾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迎风流泪,可与熟地黄、菟丝子等同用。另外又可通过利小便,实大便来治疗腹泻。治湿热泄泻,轻症者可单味使用,较重者可配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等同用。近世发现车前子能增进支气管黏液的分泌和稀释痰液而呈祛痰作用,所以与杏仁、桔梗、苏子等配伍,能化痰止咳,可用于属肺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使用禁忌] 凡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肾虚精滑及内无湿热者,慎服。

《神农本草经疏》:“车前子性走下窍,虽有强阴益精之功,若遇内伤劳倦,阳气下陷之病,皆不当用。肾气虚脱者忌。与淡渗药同用。”

[现代研究] 车前子含生物碱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多糖类、苯乙醇苷类等,具有利尿通便、祛痰止咳、抗炎、明目、抗结石、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和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

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结肠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高血压、老年白内障、泌尿系统结石、卵巢早衰、不孕症、颊关节紊乱及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恶性肿瘤、褥疮等。

异制辨析

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又有炒车前子、盐车前子、酒车前子之分。

炒车前子 取净车前子,文火炒至鼓起,色稍变深,有爆裂声,取出放凉,简称“炒车前”,也称“炙车前子”。经炒制后,寒性稍缓,去水湿而不伤脾气,宜用于脾虚湿停之泄泻、白带等证。临床常与薏苡仁、白茯苓、白术等同用,能增强渗湿止泻作用。

盐车前子 取净车前子,文火炒至鼓起有爆裂声,喷淋盐水,继续炒干,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盐炒能助其下降之力,味甘微咸,咸味入肾,性寒偏平和,以益肝肾、明眼目为强,多用于肝肾虚弱、眼目昏暗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驻景丸,将其与熟地黄、菟丝子配伍,治疗肝肾虚弱、眼目昏暗或生障翳、迎风流泪等证。

酒车前子 酒制有多种方法,如《本草纲目》:“酒浸一夜……晒干,焙研。”《医宗必读》:“酒拌蒸曝。”《医宗金鉴》:“酒炒。”现行,取净车前子,黄酒拌匀,文火炒至略带火色,取出放凉。酒炒可改变其寒性,并有宣行药势的作用。

有研究发现,车前子炮制后多糖含量较生品下降,多糖成分含量相对降低。盐炙后,苯乙醇苷类含量较生品升高。车前子苷是车前子中镇咳、祛痰的活性成分,炮制后含量有一定程度升高。不同炮制品对黄酮类成分也有影响,清炒车前子黄酮类含量较高,盐炒次之,生品较低,提示清炒、盐炒可提高黄酮类含量。车前子盐炙品对肾保护作用和对肾脏中免疫调节因子的调节作用均优于生品。不同炮制品的止泻作用强弱排序为炒品>酒品≥盐品,而生品则有进一步加重腹泻的趋势。

车前草

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 甘,寒。入肝、肾、肺、膀胱、小肠经。

[功能] 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

[主治] 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鲜者可治热痢。

[用法用量] 内服:9~30g,鲜者30~60g,煎服或捣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本经逢原》:“车前叶捣汁温服,疗火盛泄精甚验。”

[使用禁忌] 《本经逢原》:“若虚滑精气不固者禁用。”

[现代研究] 车前草含有黄酮及其苷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三萜类及甾体类、多糖类、挥发油类、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利尿、镇咳、平喘、祛痰、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降糖、降血脂、降尿酸、抗氧化、抗溃疡、修复受损细胞、减肥、保肝等作用。

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乳糜尿、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急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恶性肿瘤、褥疮、急性乳腺炎、角膜炎、痢疾、阴道炎等。

异取辨析

《得配本草》:“车前子甘、咸、微寒,入足太阳经气分,利水道、除湿热、去胸痹、疗翳障、清肝肺之风热、通尿管之涩痛;根叶甘寒,入手太阳、阳明气分,治疗尿血血痢,明目通淋,消瘕除瘀。”

车前子和车前草的提取物均有降低尿酸的作用,车前草的效果优于车前子。两者均有利尿作用,乙醇提取物为其利尿作用的有效部位,且车前子的利尿作用稍强于车前草。但车前草又偏于凉血解毒,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作用较强,多用于治血淋、衄血、皮肤疮毒。现代研究发现,车前草鲜品提取物中熊果酸含量比干品高1倍多,总黄酮含量高30%。鲜车前草相较于干品,清热、养阴、生津之效更胜。 0RZiDhDiT3+BFy8MFmLaI0jJFuh1NQonAnuLtQb9S7rcw6kQalWkCaczOUje746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