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 桑寄生(包括制药酒桑寄生)、槲寄生

桑寄生

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又名“广寄生”。

[性味归经] 苦、甘,平。入肝、肾经。

[功能]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

[主治] 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脚气,风湿痹痛,头昏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产后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配伍川断、狗脊、杜仲之类,治疗肝肾亏损、腰酸疼痛、足膝无力甚则不用者。

[现代研究] 桑寄生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和少量的右旋儿茶酚,具有以下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对正常和颤动的豚鼠离体心脏冠状血管有舒张作用,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利尿;抗微生物。

现代临床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等。

异制辨析

酒桑寄生 取净桑寄生片或段,用酒喷洒拌匀,闷透,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酒制可增强祛风湿、强筋骨的作用。

槲寄生

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又名“北寄生”。

[性味归经] 苦,平。入肝、肾经。

[功能]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主治] 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昏目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 槲寄生主要含黄酮类、三萜类,还有其他苷类、有机酸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作用,对离体兔心冠脉呈舒张作用,显著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

现代临床应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

同名异药辨

古代所用桑寄生包括同科植物槲寄生,近年来《中国药典》等著作开始将槲寄生单独分条列出。桑寄生和槲寄生为两种不同药材,药性也略有差异。二者虽都入肝、肾经,但桑寄生味苦甘性平,槲寄生味苦性平。桑寄生和槲寄生都有补肝肾、强筋骨和安胎的作用,但桑寄生更偏于补肝肾,槲寄生更偏于祛风湿。 q361/J9lug1RX7IRDoAL0vMCBdoMG6RcLbE397xRzkwMh6oe2L6zmFvAon5Q+Pk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