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佛手(包括川佛手、广佛手、佛手花;制药佛手露)

佛手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

[性味归经] 辛、苦、酸,温。入肝、脾、胃、肺经。

[功能]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主治] 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泡茶饮。

[使用禁忌]

《本经逢原》:“痢久气虚,非其所宜。”

《本草便读》:“阴血不足者,亦嫌其燥耳。”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阴虚有火,无气滞者忌用。”

[现代研究] 佛手主要含挥发油、佛手柑内酯、黄酮、多糖、橙皮苷、柠檬油素、香豆素类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平喘;显著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抑制中枢;显著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和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对大鼠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控糖;抗炎;抗氧化;减轻肝损伤;抗肿瘤。

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小儿传染性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肝癌、结肠癌、老年痴呆、失眠等。佛手柑精油雾化吸入治疗产后抑郁。

异产(采)辨析

由于其产地不同,有川佛手、广佛手之分。

川佛手 为佛手幼嫩果实的纵切厚片。主产于四川合江、江津、泸县、犍为,云南易门、宾川等地。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的作用。

广佛手 为佛手成熟果实的纵切薄片。主产于广东高要、集散于肇庆,其次产于广西凌乐、灌阳。具有健脾和胃、舒筋活血、理气化痰的功效,被列为广东地道药材“十大广药”之一,也可用来沏茶、泡酒和煲汤。

异取辨析

由于其采集部位不同,还有花入药,称为“佛手花”。

佛手花 为佛手的干燥花朵和花蕾。味微苦,性微温。入肝、胃经。功能疏肝理气,和胃快膈。主治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内服:煎汤,3~6g。可配伍扁豆花、厚朴花、石菖蒲治疗夏日伤暑,湿浊中阻,胃纳不佳。佛手花能醒脾开胃、快膈止呕,与佛手功效相似,但作用较缓。

异制辨析

佛手露 取佛手成熟果实,用蒸馏法取得的汁液。味微辛、淡,性平。佛手露更善行气解郁,主治胸膈郁闷不舒。内服:隔水炖温,30~60g。 sSHJhzfRNoRoroamX0yXlegEB92uJuFEkflmoVUvAAx3gJFFb/d2PFVgIiNDVw6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