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又名“粉防己”。
[性味归经] 苦,寒。入膀胱、肺经。
《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 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主治] 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使用禁忌] 食欲不振及阴虚无湿热者禁服。
《本草经集注》:“恶细辛。畏萆薢。”
李东垣:“上焦湿热者,不可用。”(《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疏》:“凡胃虚阴虚,自汗盗汗,口苦舌干,肾虚小水不利,及胎前产后血虚,虽有下焦湿热,慎勿用之。”
④《得配本草》:“气分风热,小便不通,元气虚弱,阴虚内热,病后虚渴,皆禁用。”
[现代研究] 汉防己主要含生物碱,如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轮环藤酚碱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对心脏作用,对犬左心室功能呈显著抑制效应;对离体猫心冠状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冠脉流量增加;对离体兔主动脉条具有直接的松弛作用,对犬有降压作用,且舒张压降低幅度明显大于收缩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钙拮抗;免疫抑制;抗炎;对大鼠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对大鼠实验性矽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肿瘤;利尿。
现代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心绞痛等。
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和毛木防己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苦、辛,寒。入膀胱、肾、脾、肺经。
[功能] 祛风止痛,行水消肿,解毒,降血压。
[主治] 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外治跌打损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磨浓汁涂敷。
可配伍桂枝、人参以通阳益气、消水化饮,治疗胸膈支饮。
[使用禁忌] 阴虚、无湿热者及孕妇慎服。随着对马兜铃酸毒性的研究,发现关木通、木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等中草药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目前,马兜铃酸含量较高的关木通、木防己、青木香等药材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禁用。
《药性论》:“畏女菀、卤碱。”
[现代研究] 木防己主要含多种生物碱,如木防己碱、异木防己碱、木兰花碱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镇痛;解热;抗炎;肌肉松弛;降压;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断交感神经节传递;升高正常大鼠总胆固醇,降低正常大鼠和高脂饲养大鼠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促进家兔血栓形成;α受体阻断作用,小剂量能兴奋兔小肠、子宫,大剂量使之麻醉,可使蛙的瞳孔缩小,蛙、小鼠、兔的呼吸麻痹。
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疼痛及关节炎等。
由于其产地、品种的不同,有汉防己与木防己之分。《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曰:“汉防己,君。味苦,有小毒。能治湿风口面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使。畏女菀、卤咸,味辛苦。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去膀胱热。”关于汉防己与木防己二者的区别,《本草纲目拾遗》曰:“木汉二防己……汉主水气,木主风气宣通。”《长沙药解》曰:“汉防己泄经络之湿淫,木防己泄脏腑之水邪。凡痰饮内停,湿邪外郁,皮肤黄黑,膀胱热涩,手足挛急,关节肿痛之症,悉宜防己。”《本草正义》曰:“藏器虽谓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张石顽亦有根苗分治之说,似乎二者功力颇近,正不必拘牵旧说,执而不化。”可见汉防己主行水,可泻下焦湿热;而木防己善祛风通络,治疗风湿痹痛为主。因此临床上病证偏于下部,且湿重于风者,多用汉防己;而病证偏于上部,且风重于湿者,则多用木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