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牛膝(包括制药炒牛膝、酒牛膝、盐牛膝、牛膝炭)、川牛膝(包括制药酒川牛膝、盐川牛膝)、土牛膝

牛膝

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本草经集注》云:“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主产于河南古怀庆府,为“四大怀药”之一,习称“怀牛膝”。

[性味归经] 苦、甘、酸,平。入肝、肾经。

[功能] 生用散瘀血,消痈肿;熟用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 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2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捣汁滴鼻;或研末撒入牙缝。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炒用,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宜生用。

[使用禁忌] 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滑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禁服。

《本草经集注》:“恶萤火、陆英、龟甲。畏白前。”

《药性论》:“忌牛肉。”

《神农本草经疏》:“经闭未久,疑似有娠者勿用;上焦药中勿入;血崩不止者忌之。”

④《本草正》:“同麝香用,堕胎尤速。”

⑤《药品化义》:“若泻痢脾虚而腿膝酸疼皆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中气不足,小便自利,俱禁用。”

⑦《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性专下注,凡下焦气化不固,一切滑脱诸证皆忌之。”

[现代研究] 牛膝主要含皂苷类、多糖类、甾酮类、氨基酸类化合物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镇痛;抗炎;对离体蛙心、麻醉猫和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有短暂降压作用,血压下降同时伴呼吸兴奋;对胃肠道的作用,对犬、兔的胃运动暂时兴奋后转为抑制,对小鼠离体肠有抑制作用;利胆;对未孕及初孕小鼠离体子宫有较强的兴奋作用,使张力、收缩力及节律均增加;抗生育作用;对正常大鼠的高低切变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显著降低作用;降血糖;降脂;蛋白同化,能使小鼠肝中蛋白质和RNA合成显著增加,其效果与蛋白同化激素4-氯睾酮的作用相似;对免疫功能正常或低下的动物均有免疫增强作用,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能增强;延缓衰老;轻微利尿作用。

现代临床还应用于扩宫引产,治疗麻疹合并喉炎等。

异制辨析

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又有炒牛膝、酒牛膝、盐牛膝、牛膝炭之分,功效也相异。

炒牛膝 取牛膝段,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

酒牛膝 取牛膝段,黄酒拌匀,闷润至透,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酒炙后,可增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肢体活动不利等。

盐牛膝 取牛膝段,盐水拌匀,闷润至透,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盐炙后,能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的作用,并能引药至膝。用于肾虚腰痛,月水不利,脐腹作痛,湿热下注,尤以下半身腰膝关节疼痛为长。

牛膝炭 取牛膝段,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深黄色,喷洒清水,灭去火星,取出晾凉。牛膝炭祛瘀止血,治龋齿。

古代牛膝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酒制(酒渍、酒浸、酒煮、酒洗、酒炒、酒蒸、酒熬膏等)、炒制、焙制、盐制、炙制、药汁制等法,据古文献记载,以酒制品为多用。而现代制用以生切制、炒制、酒制、盐制等法为主。生牛膝具有活血祛瘀、消痈肿、利尿通淋之功;炒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酒制后能增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作用。盐炙后能引药入肾,引血下行,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川牛膝

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又名“甜牛膝”。

[性味归经] 甘、微苦,平。入肝、肾经。

[功能]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主治] 经闭癥瘕,胞衣不下,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热淋,石淋,痛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或泡酒。

[使用禁忌]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服。

《湖南药物志》:“脾虚泄泻不宜用。”

[现代研究] 川牛膝主要含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如 蜕皮甾酮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抗生育作用;有一定的活血作用,但其效果不如怀牛膝;影响代谢,增加未成熟阉割雄大鼠提肛肌重量,对未成熟及成熟大鼠可增加体重、内脏及骨骼肌重量和总蛋白量,明显影响糖代谢,增加肝糖原及肌糖原含量,对脂肪代谢影响很小;利胆;降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能使羊红细胞免疫小鼠的脾脏抗体形成细胞增加;蜕皮甾酮对天芥菜碱所致肝炎大鼠有加速肝功能恢复正常的作用。

现代临床应用于各类膝骨关节炎治疗。

异制辨析

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又有酒川牛膝、盐川牛膝之分,功效也相异。

酒川牛膝 取川牛膝片,黄酒拌匀,闷润至透,文火炒干,取出放凉。酒炒后增强活血祛瘀的功能,用于血瘀腹痛、癥瘕、风寒湿痹。

盐川牛膝 取川牛膝片,盐水拌匀,闷润至透,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盐炒入肾,软坚,增强治疗腰膝酸痛的作用。

土牛膝

为苋科植物牛膝的野生种及柳叶牛膝、粗毛牛膝、钝叶土牛膝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酸,寒。入肝、肾经。

[功能] 活血祛瘀,泻火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 经闭,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痢疾,白喉,咽喉肿痛,疮痈,淋证,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捣汁滴耳;或研末吹喉。

[使用禁忌] 《卫生易简方》:“孕妇勿服,破血坠胎。”

[现代研究] 土牛膝主要含蜕皮甾酮、牛膝甾酮、齐墩果酸、齐墩果酸葡萄糖醛酸酯、熊果酸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对雌性小鼠有中期引产和抗生育作用,显著抗早孕和抗着床作用;对大鼠动情期子宫有显著兴奋作用;抗炎;对蛋白合成前体渗入肝、肾组织有促进作用。

现代临床应用于防治白喉,治疗急性中耳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者、急慢性肾炎等。

同名异药辨

由于其产地、品种的不同,有怀牛膝、川牛膝、土牛膝之分。《本草正义》云:“牛膝之川产者,不专以滑泄见功,而宣通关节之力则一,颇为有利无弊,肝肾阴虚而机关不利者宜之。但今时市肆中之所谓川膝,则其形甚大而性质空松,又与石顽之说不类。然用之于肩背手臂,疏通脉络,流利骨节,其效颇著。盖其质空疏,则其力能旁形上达,以视怀膝视如一类二种,随笔写来,含浑用之,不知分辨,误矣。”怀牛膝和川牛膝两者均有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尿通淋的作用,而怀牛膝更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更长于活血化瘀、祛风利湿。而土牛膝则更长于泻火解毒,活血通淋。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区分。

四川西昌和云南部分地区常把当地产的同科植物麻牛膝混称川牛膝入药,应用时宜分用之。 Y1LfdSG8y17WIZUhsy0Yl9prI1eGhb363L2+sfHNat7nBA8rTqJdTfciOTV9uJ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