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本草纲目》:“以五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习称“南五加皮”,一般以此为正品,所以也称“真五加皮”。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肾经。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温,味甘,无毒。”
[功能]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
[主治] 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鲜品加倍;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或为末敷。
与牛膝、续断等配伍治疗因肝肾不足引起的脚软无力、小儿发育迟缓、筋弱行迟等证。也常单味浸酒饮服,可视为有强壮作用的镇痛剂,用来治疗骨节酸痛、风湿痹痛。
[使用禁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本草经集注》:“畏蛇皮、玄参。”
《神农本草经疏》:“下部无风寒湿邪而有火者不用,肝肾虚而有火者亦忌之。”
《得配本草》:“肺气虚,水不足,二者禁用。”
[现代研究]
五加皮主要含丁香苷、刺五加苷、硬脂酸、芝麻素、
谷甾醇、
谷甾醇葡萄糖苷、挥发油、维生素A和B
1
、亚麻酸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抗炎镇痛;抗应激,对动物疲劳、缺氧及高温、低温等应激刺激有明显保护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抗体浓度;性激素样作用,能促进未成年大鼠副性腺发育;能影响动物机体的核酸代谢;抗肿瘤;延缓衰老,增强抗病能力;减肥;抑制血小板凝聚和体内血栓形成。
现代临床应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疾病。
异制辨析
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又有炒五加皮、酒制五加皮之分,功效也相异。
炒五加皮 取净五加皮段,用微火炒至变色,有利于保存和药效的发挥。
酒制五加皮 取净五加皮段与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尽时,取出晾干。酒制有利于活血止痛。《本草求原》:“酒浸,治跌打。”《太平圣惠方》:“一味酒渍服,用治风痹不仁,四肢挛急疼痛。”为后世用五加皮制成各种治病养生药酒的流行,开创了先例。
为五加科植物红毛五加的干燥茎皮或根皮。红毛五加为《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豹漆五加。主产于四川茂县,仅少数地区,如广东、四川,常作五加皮用。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肝、肾经。
[功能] 祛风湿,强筋骨,活血利水。
《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久服,轻身耐老”。
[主治] 风寒湿痹,拘挛疼痛,筋骨痿软,足膝无力,心腹疼痛,疝气,跌打损伤,骨折,体虚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可配黄芪、当归、川芎、牛膝、川断等,治疗足膝无力,风寒湿痹。
[使用禁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现代研究] 川加皮主要含丁香树脂酚、胡萝卜苷、吡喃阿拉伯糖苷、丁香酚葡萄糖苷、嘧啶类、嘌呤类、腺苷、甘露醇、多糖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可增加豚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延长乌头碱所致大鼠心律失常的潜伏期,使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立即转为窦性心律;对中枢神经系统,能使小鼠处于安静、自发活动明显减少的状态,可明显对抗安钠咖引起的小鼠中枢兴奋作用;抗炎;抗应激,可明显延长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明显提高小鼠耐减压缺氧能力;抗辐射;对造血功能起保护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能增加由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脾脏重量,有升高溶血素活性及抑制外周T淋巴细胞阳性百分率的效应;其他还能明显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促进动物肾上腺皮质功能,对兔离体肠肌或离体子宫(未孕或妊娠)均有兴奋作用,在荷瘤小鼠中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又称“北五加皮”或“杠柳皮”。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肾、心经。
[功能]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主治] 下肢浮肿,心悸气短,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小便不利,心力衰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外洗。
可合茯苓、大腹皮等渗湿利水药,治疗足胫浮肿之轻症。
[使用禁忌] 本品有较强毒性,不可作五加科植物五加皮的代用品,亦不宜过量或持续长期服用。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是过量的早期表现。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血热,肝阳上亢者忌用。”
[现代研究] 香加皮主要含甾类糖苷、游离孕烯醇类化合物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强心、升压;对中枢神经系统,能引起小鼠兴奋,对声、光等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增强呼吸系统功能;抗癌;抗胆碱酯酶作用;抗放射;较强的杀虫作用。
现代临床应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根据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常用的分(南)五加皮、香加皮和川加皮三种。古代五加皮无南北之分,各旧本草书所载,多为现在的(南)五加皮,后来因药用植物品种增多,出现混杂,才将其分开。三者名称、主治虽有相同,然功效却有差异。
五加皮、川五加皮与香加皮为不同来源的不同药材。其中五加皮与川五加皮功效相似,且都无毒。五加皮的药性温和,除有祛风湿、强筋骨作用外,还有补益肝肾的功效。而川五加皮性较缓和,更宜浸酒,是目前酿制“五加皮酒”的重要原料。然香加皮则有毒性,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长期服用。服用过量可使人先震颤,后麻痹,心肌兴奋,最后引起死亡。但其祛风湿效果更好,且能利水消肿,如“五皮饮”中就以用此香加皮为宜,并有强心的功能,但益肝肾之力不及五加皮。临床使用时需注意区分。
另有雷五加、糙叶五加、滕五加、倒卵叶五加、匙叶五加等,大多出自《贵州草药》等地方本草。具体所述内容较少,大多在五加皮条范围之内,因此不再另列条目累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