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发展永恒的主题,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本书较为全面地记录了10年来我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带领团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情况,旨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中医骨伤科是以防治各种外伤和内损所引起的皮肉筋骨及气血、经络、脏腑病证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临床应用科学。它根植于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以中医临床各科所积累的相关经验为底蕴,充分彰显了中医学疗法的特色和优势。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及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老年退行性疾病日益增多,临床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与脊柱、骨关节等相关的慢性筋骨病发病率高达25%以上,成为目前骨伤科领域的主要病证。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骨伤科以其独特的理论及众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大多数慢性筋骨病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我1998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专注于骨伤科临床和科研工作。2003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创建了脊柱病研究所。2014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设立了“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关节炎研究所施杞名中医工作室”,并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招录博士,开设特需门诊,承担光华卓越PI项目“名中医骨关节病诊治经验传承研究”,成立“石氏伤科流派施杞传承病房”“国医大师施杞长宁传承工作室”和“施杞国医大师骨伤传承教学基地”。经过10年的发展,我带领的光华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肖涟波院长带领的骨伤科先后成为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入选上海市“十三五”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骨伤优势专科;程少丹主任带领的康复科也先后入选上海市“十四五”中医特色专科、上海市中医药(临床类)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
为了更好地传承我的学术经验,我的学术传承人肖涟波院长组织团队成员整理了过去10年来我在光华医院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医案、文稿、讲稿和笔记,汇编成《国医大师施杞光华医院传薪录》,较全面地展示了我在光华医院的带教成果。光华医院是上海市唯一以关节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我们继承石筱山伤科学术思想,开创了中医骨内科学,并将其应用于人工关节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开发了系列围手术期方药,并在临床运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我和肖涟波院长的带领下,我们坚持“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推进中医骨伤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参与本书编写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均为我培养的学术传承人。他们经过多年的学术熏陶和积累,思路有共鸣,临床有共识,使本书编写顺利完成并具有特色,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当前,中华民族正迎来伟大复兴,中医药事业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阔步前进。我们要以更大的热情和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医药,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正如唐代杜荀鹤在《小松》中所言:“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我们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同仁和朋友们,希望能够为中医骨伤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中医药事业不断繁荣发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斯以为序。
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
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