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国医大师施杞介绍

施杞,男,1937年8月生于江苏东台。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名中医,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1963年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六年制本科毕业。从医62载,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指导老师,香港大学名誉教授。

曾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第四届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五、第六届会长,《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医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骨伤》《中医正骨》《世界中医骨科杂志》《西部中医药》杂志顾问,《上海中医药杂志》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主编。

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一体两翼”的大鹏战略,开创了现代中医学科建设创新模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成就显著。先后培养硕士49名、博士66名、博士后5名、学术继承人和“高徒”74名,培养的学生中包括全国劳动模范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并有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国家级人才计划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此外还有100余人成为全国各地学科带头人。施杞为“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现在六代同堂,连同其学生再传弟子,目前施氏弟子已逾3 000人,分布于全国22个省市及海外。

率领研究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00多项,共发表论文68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0多篇。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统编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以及学术专著38部,其中《中医骨内科学》为我国首部骨内科学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以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6项。创建了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奠定了学术基础。

先后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第二届“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首批“全国中医骨伤名师”,“中国好医生”,上海中医药发展终身成就奖,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特殊贡献奖,“上海医学百年发展终身成就奖”,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奖等荣誉,并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在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如颈腰椎病、四肢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折延迟愈合、脑外伤综合征及骨伤科疾病围手术期的中医药治疗与骨伤科内伤疑难杂病的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强调中医内科学及骨伤学科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养生”五位一体的学术思想。

施杞师承石筱山与石幼山,从医60余年来致力于石筱山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传承创新。施杞2012年领衔创建“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10余年来率领六代门人进一步深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了更好地汇聚门人精英,推动研究,提高水平,扩大在全国传播的范围,他又于2021年10月成立了“石筱山伤科学术联盟”,以弘扬石筱山伤科临证精粹,保护特色,光耀品牌,汇聚贤才,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继往开来,创新发展。

2014年施杞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设立了“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关节炎研究所施杞名中医工作室”,2015年起在光华医院招录博士,2016年起在光华医院开设特需门诊。2016年及2019年连续承担2期光华卓越PI项目“名中医骨关节病诊治经验传承研究”,2019年和2020年分别接受光华医院肖涟波院长和程少丹主任拜师,将他们接纳为入室弟子。2020年在光华医院成立了“石氏伤科流派施杞传承病房”,2021年将光华医院纳入“石筱山伤科学术联盟”成员单位。2022年在光华医院设立“国医大师施杞长宁传承工作室”。2023年在光华医院设立“施杞国医大师骨伤传承教学基地”。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在光华医院形成新的关节病石氏伤科传承体系。 Lisj/XV/12jFBdKeezIHFIQZk+gilbA8YqbjRgcKqsmXwpZEv7qMTEYcFIZj7j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