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枫皮基原植物为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八角属 Illicium 植物地枫皮 Illicium difengpi B.N.Chang et al.。别名枫榔、矮顶香、钻地枫、追地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灌木,高1~3 m,全株均具八角的芳香气味。根外皮暗红褐色,内皮红褐色;嫩枝褐色;树皮有纵向皱纹;叶常3~5片聚生或在枝的近顶端簇生,革质或厚革质;花紫红色或红色,腋生或近顶生,单朵或2~4朵簇生;果梗长1~4 cm;聚合果直径2.5~3 cm,蓇葖9~11枚;种子长6~7 mm。花期4~5月,果期8~10月。生于海拔200~500 m的石灰岩石山山顶与有土的石缝中或石山疏林下及海拔700~1 200 m的石山,分布于广西西南部的都安、马山、德保至龙州等地。
地枫皮植株
地枫皮药材
地枫皮以干燥树皮入药,味涩、微辛,性温。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劳伤腰痛等症。
目前地枫皮进行组织培养常采用茎段为外植体,用幼嫩茎段做外植体时,通常取上部带腋芽的茎段,将茎段切成1 cm带一个以上腋芽的茎段,流水冲洗30 min,之后转移至超净工作台内进行无菌操作,依次经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清洗3次,0.1% HgCl 2 灭菌10 min,无菌水清洗5次后,再用无菌滤纸吸干茎段表面水分,接种于MS培养基中。
诱导采用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 mg/L NAA+5.0 g/L琼脂+30.0 g/L蔗糖,对地枫皮茎段进行不定芽诱导,取外植体消毒接入初代诱导培养基,每日光照16 h,光强2 000 lx,培养温度为(25±1)℃,培养30 d后,诱导率可达80%,且长出的不定芽较为健壮。
地枫皮初代诱导
地枫皮丛生芽增殖
在MS+2.0 mg/L 6-BA+1.0 mg/L KT+0.3 mg/L NAA+5.0 g/L琼脂+30.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对地枫皮不定芽进行增殖培养,培养30 d后,地枫皮的增殖效果比较好,增殖系数达3.2。
地枫皮丛生芽长至2~3 cm时,切分成单芽,基于1/2 MS培养基添加1.0 mg/L NAA对地枫皮进行壮苗生根培养,每株苗长根为10~20条,粗细适中,根茎粗壮,适合移栽炼苗。
地枫皮生根
地枫皮组培苗移栽
经生根培养后的地枫皮组培苗,长至3 cm高时,挑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的组培苗移入常温室内放置,拧松组培瓶瓶盖,2 d后掀开盖子让组培苗与空气完全接触,其间需向瓶内的组培苗洒水保持瓶内湿度。3 d后从瓶内取出组培苗,洗净根部残留培养基,移栽于灭菌的泥炭:蛭石=1:1的混合基质中,移栽30 d后的组培苗生长良好,成活率为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