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钙质 居家锻炼
张阿姨今年刚满65岁,照镜子时发现自己比去年矮了,背也有些驼了,自言自语道:“哎,人老了不中用咧。”
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张阿姨赶忙跑到院子里去搬花盆,猛地一下,腰背部剧痛难忍,被家人送到医院一查,腰椎压缩性骨折了!
张阿姨的故事并不是个例,老年人搬重物或跌倒易出现骨折,是因为他们的骨骼脆性变大,而藏在其中的罪魁祸首便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被大家忽视,发现的时候人体通常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骨质流失、骨密度显著降低,这些骨质疏松部位骨骼脆性增加,一旦受力重就容易出现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比如低钙饮食、缺乏运动、年龄大于50岁、绝经后女性、遗传因素、长期使用激素等。
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需定期到医院检测骨密度,若结果为“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则需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钙是人体骨骼合成所需的重要物质,人体到达峰值骨量的年龄是30岁左右,之后骨量就开始逐年下降。我们把人体骨骼比作“钙质银行”,为了避免这座银行的过早亏空,越年轻时存进钙质越好,能减缓骨质流失。所以30岁以后就要注重补钙、越早越好。
补钙提倡食补,既好吸收又安全,比如牛奶、豆类、虾皮、坚果、绿叶蔬菜等都是含钙丰富的食物,可以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通常成人每天所需钙摄入量为800毫克,孕妇、哺乳期女性以及50岁以上人群所需钙摄入量为1 000毫克。建议每天保证15 ~ 30分钟晒太阳时间,帮助促进钙质吸收,同时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浓茶、咖啡等。
除了食补,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另一“法宝”,因为运动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通过提高产生负性微电位与钙离子结合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同时还可以改善身体平衡协调能力,预防跌倒,降低骨折的风险。
(1)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绳,这些运动可以刺激骨合成、增加骨密度;老年人推荐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传统健身功法,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及协调能力,每周可进行2 ~ 3次锻炼。
(2)抗阻运动:弹力带抗阻训练、平板支撑、哑铃举重等运动可以提高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每周可进行2 ~ 3次练习。
(3)居家锻炼的原则:每个人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运动方式及频率,需要循序渐进、适量为度,千万不要逞强。另外,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较差,运动时一定要预防跌倒,避免发生骨折等不良后果。
(1)预防骨质疏松,需要长期管理、持之以恒,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维护骨骼健康。
(2)补钙药物及改善骨质疏松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任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