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十六章 笔做刀枪,舆论为王

半个小时后,一辆印着“滨城日报”字样的二八大杠自行车,风风火火地冲进了顾氏食品厂的大门。

车上跳下来一高一矮两个男人,高的那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正是滨城日报的王牌记者,赵祥。

矮的那个则背着一台沉重的海鸥牌相机,眼神锐利,是报社的首席摄影师,老李。

两人一踏入厂区,脚步就下意识地顿住了。

他们预想中,会看到一个虽然恢复了生产,但依旧破败混乱的国营老厂。

可眼前的景象,却彻底颠覆了他们的想象。

地面,是刚刚用清水冲刷过的,干净得能倒映出天空的云。

厂房的墙壁虽然斑驳,但窗户却擦得一尘不染,明亮如镜。

空气中,没有一丝工业废料的异味,只有一股让人精神振奋的、浓郁的肉香和鼎沸的人声。

“这……这是那个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第二食品厂?”

摄影师老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赵祥的镜片后面,则闪烁着职业新闻人特有的、发现了宝藏般的兴奋光芒。

他知道,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巨大的新闻价值!

就在这时,顾卫国带着杨威,从办公楼里迎了出来。

“赵记者,李师傅,一路辛苦。”

顾卫国的脸上,带着热情而又质朴的笑容,他伸出手,紧紧握住了赵祥的手,“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你们给盼来了!我们厂这几百号工人,可都憋着一肚子的话,想跟党和人民说说呢!”

这番话说得,亲切、实在,又瞬间拔高了这次采访的意义,让赵祥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被重视感。

“顾厂长,您太客气了!”

赵祥连忙说道,“我们是党的新闻工作者,为人民服务,为工人发声,是我们的职责!”

简单的寒暄后,顾卫国并没有把他们往办公室里请,而是指了指厂区里最显眼的一面墙。

那面墙上,挂着两块牌子。

一块,是早已锈迹斑斑、字迹模糊、写着“滨城第二食品厂”的老铁牌,上面还残留着风吹雨打的痕跡。

而另一块,是刚刚用红布和金字赶制出来的、崭新的临时招牌――“滨城顾氏食品厂”,那五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新与旧,衰败与新生,形成了无比强烈的视觉冲击!

摄影师老李的眼睛瞬间就亮了,他二话不说,举起相机,“咔嚓!咔嚓!”

就是两张!

他知道,这张照片,光是放在报纸上,就足以说明一切!

“赵记者,我们厂的故事,要从这块老牌子说起。”

顾卫国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他指着那块锈迹斑斑的铁牌,眼中流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沉痛的缅怀,“它也曾有过辉煌,养活了我们几代人。可惜啊,时代变了,思想僵化了,它就成了压在我们几百个家庭身上的一座大山。”

“三个月,整整三个月,工人们一分钱都拿不到。家里孩子上不起学,老人看不起病。我这个厨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

他的话音刚落,杨威便“恰到好处”地,将几个早就等候在一旁的老工人,领到了记者面前。

为首的,正是生产主任孙正。

“赵记者,您可要为我们说句公道话啊!”

孙正一上来,那双饱经风霜的老眼里,就蓄满了泪水,他指着自己身上那件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工服,“您看我这身衣服,穿了快十年了!不是不想换,是没钱换啊!前两个月,我老伴心脏病犯了,急着住院,我……我一个大男人,跑遍了亲戚朋友,连五十块钱都借不出来!要不是顾厂长,我……我这条老命,还有我老伴那条命,就都交代了!”

说着,一个年过半百的汉子,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哽咽了起来。

紧接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工也站了出来,她红着眼圈说道:“我男人走得早,我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厂里发不出工资,我每天就去菜市场捡人家不要的烂菜叶子,回来给孩子熬粥喝。孩子饿得直哭,问我‘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能吃上一顿肉啊’。我听着,心都碎了……”

一个个真实而又充满了血泪的故事,从这些最底层的工人口中说出,那股强大的、源于现实的悲情力量,瞬间就击中了赵祥和老李的心!

他们不是在采访,而是在亲眼见证一个时代的伤疤!

“后来呢?”

赵祥的声音,都有些沙哑了。

“后来!顾厂长来了!”

孙正猛地一抹眼泪,挺直了腰杆,他的脸上,瞬间爆发出一种劫后余生般的、无比灿烂的光彩!

他指着旁边那块崭新的牌子,声音洪亮如钟!

“顾厂长,自掏腰包,接下了我们这个烂摊子!他跟我们说,‘旧的规矩,养懒汉,饿死勤快人,咱们不要了!’他给我们立了新规矩――多劳多得,上不封顶!”

“就在前天!我们拿到了三个月来的第一笔工资!不,不是工资!是预支的工资和奖金!我孙正,拿了一百块!一百块啊同志!”

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十张崭新的大团结,像举着一面旗帜一样,在镜头前骄傲地展示着!

“我们都拿到了!”

他身后的工人们,也纷纷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己的那份“血汗钱”,一张张崭新的钞票,在阳光下,汇成了一片最动人的风景!

摄影师老李的手,已经按得有些发酸了!

他知道,今天的每一张底片,都珍贵无比!

就在这气氛达到顶点的时刻,顾卫国却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赵记者,这些都是工人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只是,给了他们一个能靠自己双手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已。”

他谦虚地说道,将所有的功劳都推给了工人。

随即,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忧心忡忡”的表情。

“但是,我们现在,压力很大啊。”

他叹了口气,领着记者,走向了那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我们厂侥幸研发出了一种新产品,品质还不错,甚至……甚至引起了军分区首长的关注。”

“什么?军分区?”

赵祥立刻捕捉到了这个最关键的信息!

“是啊。”

顾卫国苦笑着,指着车间里那些还在轰鸣的老旧机器,“可您看看我们这些设备,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了。军粮,那是多大的责任?我们是真怕啊!怕因为我们这硬件条件跟不上,耽误了部队的大事,辜负了领导和子弟兵们的期望!”

他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将一个企业家的责任感和面对困难的“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祥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立刻明白了顾卫国今天请他来的真正目的!

他不仅仅是要报道工人的故事,他这是要通过媒体,向全社会“求助”!

向市政府“喊话”啊!

这是一个有担当、有能力、却被客观条件束缚住了手脚的英雄企业家的形象!

这新闻要是发出去,市里要是再不给政策、不给扶持,那简直天理难容!

“顾厂长,您放心!”

赵祥郑重地握住顾卫国的手,“您反映的这些困难,您对国家和军队的这份责任心!我一定,原原本本地,一个字不差地,写进我的报道里!我相信,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看到了,也一定会为您,为我们滨城有这样一家工厂,而感到骄傲,并给予最大的支持!”

就在这时,摄影师老李的镜头,无意中扫到了远处一个正在埋头擦拭窗台的瘦高身影。

他觉得那人有些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咦,那不是……第二食品厂以前的赵副厂长吗?他怎么……”

老李疑惑地问了一句。

赵祥也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顿时愣住了。

顾卫国闻言,脸上露出了更加“沉痛”和“惋惜”的表情,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唉,一言难尽啊。”

他摇着头,“赵立勇同志,是我们厂的老干部了。就是思想……思想一时半会儿,还没转过弯来。前几天,还差点因为一些误会,酿成生产事故。”

他看着赵祥,用一种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语重心长的语气说道:“但是,我们新时代的工厂不能搞过去那一套,不能因为同志犯了错就一棍子打死。我跟他说,思想上的问题,就要通过劳动来改造。什么时候,他把这厂区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每一块砖瓦都擦干净了,什么时候,他的思想也就干净了。”

“我相信,我们的组织,我们的集体,是能够帮助他,挽救他的。”

“赵记者,你说,我这样做,对吗?”

赵祥看着顾卫国,这位滨城日报的王牌记者,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被狠狠地撞击了一下!

他瞬间明白了!

眼前这个男人,哪里是在问他自己做得对不对?

他这是在给他,给《滨城日报》,递过来一把削铁如泥、锋利无比的手术刀!

他要用这把名为“舆论”的刀,剖开的,不仅仅是一个落后干部的思想问题,而是整个滨城国营企业改革中所面临的、最深层次的、关于“人”的顽疾!

“对!太对了!”

赵祥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镜片后的那双眼睛里,迸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属于新闻人的炽热火焰,“顾厂长!您的胸怀,您的格局,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家的范畴!您是真正的教育家,是真正的改革者!”

他紧紧地握住顾卫国的手,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您放心!今天我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感受的一切!我一定,会用我这支笔,原原本本,淋漓尽致地,把它写出来!我要让全滨城的人民都看看,什么,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企业家精神!” F6GHBw7D8lM8tKmI0CVhBsHzXNMGpHAhrMNFM89OdmJzeQJpcg2v5rChvty1G4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