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涯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快速发展、面临多个成长议题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的青少年属于轻度抑郁风险群体。报告指出,住校、父母外出工作等缺少父母照顾与陪伴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郁、孤独、手机成瘾的问题。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不和睦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风险更高。对手机过度依赖或手机成瘾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报告指出,33.4%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对“我不能忍受没有手机”的选项表示同意,这表明这部分青少年可能已对手机产生心理依赖。同时,她们会花更长的时间在手机上,有超过1/3的青少年可能因使用手机而影响了现实中的学习任务。
这些都说明学生心理健康正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更多的干预措施,提前筹划,以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后果,部分学生是因为在面对压力时不能够更好的应对,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或者解决问题时遭到无情地打击或拒绝,于是他们或选择隐忍,或选择不合适的方式释放压力,比如通过玩手机的方式释放压力,最后导致过度依赖手机,问题越累积越严重,最终出现抑郁情绪。上述情况,大多数时候是因为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甚至是在孩子已经发出求助信号,仍然没有当回事,觉得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比如认为是孩子内心不够强大,抗挫折能力差等,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如果能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后期自然就会减少很多麻烦,也能给家长和社会减轻很多负担。本书不是一本追根溯源的书,也不是解决本质问题的书,而是一本在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时能让学生和家长掌握到一种及时调节的技能,从而有效避免问题的扩大化的指导书。本书的作用是有限的,编写本书的目的仅仅是希望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能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避免累积成更严重的心理或精神问题。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对焦虑情绪的识别。介绍学生面对压力时可能出现的症状,供学生和家长学习并熟知,以便问题发生时及时觉察,并根据后三部分提供的方法解决,做到早预防、早觉察、早处理。同时,每个症状我们都列举了一个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和家长对问题的认识得更清晰。这里特别说明,基于患者信息保密原则,本书的每个案例虽然都来自临床,但都是经过部分改编的,是不会体现原个案的真实信息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学生在遇到压力时自我调适的方法,包括17种焦虑的自我调节技巧,里面的内容你可以一一掌握,也可以不面面俱到。掌握几种最适合自己的调适方式,当你感到焦虑时能够熟练运用,从而解决问题。也可以常加练习,内化成自己的本领,把调适当成自己的日常习惯。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家庭的支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安全基地和避风港,孩子遇到问题能够靠岸停一下,补给好能量才能够继续航行。如果学生遇到压力问题,家长能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这对孩子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部分用递进的方式给家长提供了5种可用的方式方法,供家长参考:倾听、理解、陪伴、支持、促进。第四部分主要推荐其他三种方式,比如学生在学校学习,有问题能够求助老师是一种便捷的方式,相对来说,老师是最懂学生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经验,有效的利用好老师的帮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当然,同伴关系在学生生涯中也是相当重要的,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同伴的支持有时大于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因为同伴是同龄人,更能站在类似的立场上理解自己。最后,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求助专业人士。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最后一节我们把求助专业人士的重要性和求助方式做了详细介绍。
青少年代表着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愿这本书能够给在希望大道上奔跑的孩子提供一些参考。“加一点点油”,让孩子能够在这条成长的道路中跑得更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