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会出现自我意识,再到学龄期、少年期、青年期……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会持续一生。当你的孩子开始认真地“照镜子”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了。
大千世界,万物中最聪明的人类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用头脑解决问题、探索世界。随着哲学、心理学、脑科学等学科的发展,研究逐渐指向了人世间最大也最复杂的谜团——人类自身。
人对自我生命的探究自古有之。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它被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每个人追问生命的源头,都会从认识自我开始。
早期最为经典的关于人类自身的思考,来自一个古希腊神话,这也是心理学上的经典故事。熟悉“狮身人面像”的朋友,估计也听说过,它叫“斯芬克斯之谜”: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长着狮子的身体、女人的头。它每天都坐守在一座城附近的悬崖上,只要有人从旁边路过,它就会洋洋自得地向这个人提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回答不出,它就以此为借口吃掉路人。一个又一个的路人因为猜不出谜底被吃掉了,斯芬克斯也非常自信地认为没有人能猜出答案。终于有一天,一个叫俄狄浦斯的人来到这里,并猜中了谜底——人!最后,斯芬克斯因为有人破解了谜语而羞惭难当,跳崖而死。这个神话的寓意就是:人类容易认识到很多事物,但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探索自己!
一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人世间的各种问题便开始包围住了他。襁褓中时因饥饿而嗷嗷求饱,因寒冷而哇哇求暖。孩提时因要玩具而哭闹,因受到不公平对待而委屈,因与伙伴争吵而伤心,因家贫受辱而难过。到了少年转青年的阶段,经历了一些世事,受了些挫折,头脑中的问题一天比一天多,开始质疑友情、怀疑爱情、抨击权力、憎恶金钱、痛恨战争。由此而引发出终级问题: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的终极意义究竟是什么?当你产生关于“生命”的困扰时,那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开启对自我构建的全面认识。
脑科学认为,我们人类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有四个,分别是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额叶主要控制意志,负责思考、记忆和情绪管理等;顶叶主要负责处理知觉、注意力、躯体运动调节等;枕叶主要负责处理视觉信息;颞叶主要负责处理听觉和嗅觉刺激。脑科学让人类对自我的研究有了更多的可供参考的客观依据。
芸芸众生,千人千面。相同的是,人都要经历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老年期这样的普遍生命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身心发展特征,即使在懵懂无知的婴幼儿时期,也有自我发展的规律。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自我”是个人自我意识的凝聚,即人对自身的观念系统。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中论述“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时指出:儿童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①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②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③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传细致的评价。小学生自我意识表现形式之一是自制力,他们逐渐养成在学习时自我控制的习惯。自制力提高了,儿童不仅能发现自己学习中的缺点,而且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正这些缺点。
《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综述》认为,人在经历了婴幼儿期、学龄期、少年期、青年期的发展历程后,大约到青年中期,随着个体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实践活动的深入,自我意识逐渐达到稳定和成熟的水平。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会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身发展造成障碍。
《人民日报》中《1—12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育方法》列举了学生各年级段的主要特征,指导家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应对。以小学1—6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例,儿童自我发展规律如下表所述。
儿童容易因为自我的片面认识而影响到对他人的评价,父母也容易因为对儿童不够尊重和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够了解,从而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沙盘游戏能帮助儿童把内在的世界浮现在作品中,便于父母更加了解孩子当前的状况。现在,让我们以一个沙盘游戏案例来开展心理辅导,以做示范。
小宇,男,三年级学生,开朗活泼,聪明伶俐,喜欢下课和同学玩闹,和同学相处愉快,也喜欢主动当老师的小助手。但当课堂内容有点难度的时候,他就不太愿意继续思考。他不喜欢背古诗,学习上不主动,有时课堂上会表现得心不在焉,而且会做一些小动作。老师把这些小毛病反馈给父母后,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小宇的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年龄与小宇相差不大,哥哥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对他发脾气,吼他、抢他东西,甚至打他。小宇个子小,说话也不像哥哥那样振振有词,所以只有避让哥哥。
有一次,小宇在课堂上随意摆出的一个沙盘作品,引起了老师的重视。作品中沙具数量较少,比较突出的是一个很大的骷髅,而且骷髅里面还放了个人。小宇做了用沙掩埋骷髅的动作,企图把它埋起来,而且还埋了个金字塔,金字塔塔尖隐约可见。
按照沙盘游戏专家魏广东在他的专著《沙盘游戏治疗》中的描述,掩埋物品属于心灵受到伤害的表现。骷髅象征着死亡、恐惧、压抑、刺激、未知、神秘力量等,金字塔象征着权力、威望、历史积淀、不可动摇等。
小宇内心压抑,没有被充分理解,也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需要通过引导,使孩子对自我进行更好的认识。
孩子讲述:沙盘里有两艘船正在穿过桥洞,通往骷髅城堡,骷髅城堡里藏有一个人,他已经死了。沙盘周边是一些著名的建筑。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意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很糟糕,对自己没有信心,学习和做事都很随意,所以才用沙盘中的死亡外显内在的悲凉压抑。把沙盘作品呈现出来后,就更能认识到自己当前的境遇和状态。同时,他已深切意识到自己现在信心不足的根源。通过摆沙盘、讲沙盘故事,重视自己的感受,直面现状,孩子心里就会放松许多,也能更好地正视自己的问题。
通过多元评价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衡量自己,找回自己忽略掉的、做得好的方面,不能因为暂时的某个缺点就一叶障目、萎靡不振。
老师告诉小宇,我们在学校里很多方面的表现都可能得到肯定,学习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项,即使被批评了,只要努力改进,认真做好,成绩就一定会有进步。然后老师拿出一份《十项常规评价》让小宇自评。只要做到了,就可以打钩儿。
A.上课坐姿端正,老师讲课能认真倾听。
B.课堂上同学发言不随便打断,能专心倾听。
C.敢于积极举手发表意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D.书写工整,按时完成作业,尽量避免出错。
E.喜欢阅读课外书,认为读书是件快乐的事。
F.喜欢和大家分享丰富的知识或动听的故事。
G.每天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有喜欢的运动项目。
H.对待老师有礼貌,对待同学很友好。
I.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善于合作。
J.喜欢动手制作,爱问为什么,喜欢探索创新。
小宇打完钩儿后发现自己只有一项没得分,它九项都能得分。小宇有些高兴,虽然自己在“完成作业”这一项上很犹豫,最终没有打钩儿,但在其他方面自己都是很不错的。
小宇在老师的启发下找到了自己如下所述的独特性:
A.很善于观察,知道老师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并会及时帮助老师。
B.热爱劳动,常常积极主动地打扫班级卫生。
C.穿戴整齐,注重形象美。
D.富有爱心,爱护小动物,有饲养小动物的宝贵经验。
E.孝顺父母,总是先让爸妈品尝食物,还为爸妈制作贺卡;关心哥哥,分享物品时总会率先想到哥哥。
F.热衷于旅游,不仅感受过国内大多数地方的风土人情,还领略过多个国家的风景。
G.连续几年坚持足球训练,球踢得不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总是用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去和别人做得好的地方比,不要一味地贬低自己,消磨自我独特性。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增强个体自信,修正不足,成就更好的自己。
给小宇灌输一个公式:1.01^365=37.783434332887,它的结果远远大于1。其中1.01=1+0.01,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1.01的365次方,也就是说在365天(一年)以后,你的进步会很大,甚至产生质的飞跃。所以,肯定小宇每天的一点点进步,会让小宇产生进步的意识和持久的动力。
让孩子感觉到被爱,帮助孩子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归属感以及与家人之间的联结。父亲、母亲说话时应语调轻柔、语速缓慢。说话时多用正向语言,看到问题不要直接批评,而是直接给孩子正向的改进建议。
父母可以利用空余时间主动和小宇探讨“情绪”这个话题,向孩子表达“负性情绪的产生是人之常情”这一观念。孩子心里有不愉快时,可以主动向自己最亲密的爸爸妈妈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就是在清理心理垃圾,清空不良情绪,以便恢复良好状态。
孩子健康成长需要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他们要逐步适应社会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会对他人逐渐产生情感理解与支持,这样就会减弱自我价值贬低所带来的损伤。让孩子了解社会情感的重要性,坚持训练孩子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和记录他人对自己好的一面,并且适时表达出来。当孩子的心中装满别人时,别人就会装着他,在意他,需要他。
动力源来自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在身体方面,建议父母每天陪孩子进行半小时的适量运动,向孩子讲明运动的意义。在运动中,有目标、有要求,重视追求付出努力的过程及获取成就感,这也是帮助孩子找到自信的方法。在心理层面,建议父母陪伴和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劳动中锻炼孩子的忍耐力,从劳动中让孩子学会体谅、尊重父母,从劳动中孩子可以创造智慧,并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请孩子给爸爸妈妈打分,然后结合分数谈谈父母为什么能得这么多分,哪些方面进步后还能再得分;父母也细心观察孩子,并记录孩子每天进步的地方,每记录7天后做一个小结,并留心孩子的改变。21天为一个小阶段。如此坚持下来,看看孩子和父母都获得了哪些喜人的成绩。
最终,小宇的父母因为寻找到了更合理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从此父母不再乱发脾气,也不再无底线地包容孩子的错误,而是理性地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孩子的后期沙盘作品也不再呈现骷髅、掩埋等伤害性主题了。一切恢复如常。
当孩子和家庭把关注点转移到对自我的认识、了解和肯定后,发生的问题就变成了成长的契机。孩子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后,潜力就被激发了出来。孩子把自我压抑的糟糕情绪及时宣泄后,内心轻松了许多,对未来充满向往;孩子体验到在家中劳动的价值,并尝试承担部分家庭责任;孩子自我的“独特性”变成了提升“自信”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