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

案例一

陆某;性别:男;年龄:58岁;职业:公务员

【主诉】 腹部隐痛多年。

【现病史】 腹部隐痛多年,伴按压痛,口干口苦,水入即吐;甚至吞咽困难,盗汗,颜面部汗多,眠差,早醒易惊,多梦,纳差。与妻子长期分居,家庭经济压力大。

【婚育史】 离异。

【体征】 舌淡苔白,脉弦细。

【西医相关检查】 患者于2023年8月6日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医院B超提示:①肝58段实性结节(血管瘤可能);②胆囊多发息肉样改变;③肝外胆管上段扩张声像;④前列腺增生症Ⅰ度。

【诊断】 腹痛(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肝脾不和,中焦虚寒。

2.治疗原则 疏肝健脾,温中散寒。

3.处方 丁蔻理中丸合五苓散、四逆散加减。

茯苓30g,肉豆蔻15g,薏苡仁30g,法半夏12g,香附15g,桂枝15g,炙甘草10g,白术15g,陈皮15g,苍术20g,木香15g,当归15g,北柴胡15g,桑寄生15g,川芎15g,大枣20g,党参20g,杜仲15g,黄连6g,泽泻10g。

每剂2日,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心理疗法】 ①音乐疗法;②松弛疗法。

【西药治疗】 无。

【按语】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餐后饱胀感、早饱、中上腹痛及中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腹痛”的范畴。患者因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气失条达,肝郁气滞,横逆攻脾,肝脾不和,气机失畅,不通则痛,而致腹痛。《类证治裁》曰:“七情气郁,攻冲作痛。”腹痛日久,损其脾阳,中阳衰惫,气血不足,脏腑经络,失其温养,血行迟滞,不荣则痛。《诸病源候论》曰:“久腹痛,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故治当疏肝健脾,温中散寒。丁蔻理中丸中肉豆蔻芳香醒脾,行气宽中;党参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五苓散中泽泻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茯苓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又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四逆散中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方中加香附以增疏肝解郁之力;当归、川芎养血和血,与柴胡、香附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木香行气止痛;苍术辛香苦温,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陈皮、半夏理气和胃,燥湿醒脾;薏苡仁渗湿健脾;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黄连清泻胃热;大枣健脾和胃。诸药合用,肝郁得疏,脾阳得补,水湿得化,肝肾得充,同时配合心理疗法,故而收效。

案例二

李某;性别:女;年龄:36岁;职业:职员

【主诉】 胃脘胀痛。

【现病史】 纳差,食后腹胀,矢气频转,反酸灼心,严重影响睡眠,体重增加。焦虑不安,少寐多梦,早醒易惊;其孩子在学校经常出问题,家长被请到学校,与班主任关系不融洽。月经淋漓,量多有血块,乳房胀痛。

【婚育史】 已婚,育有一子。

【体征】 舌红苔黄,脉细弦。

【西医相关检查】 2023年10月3日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0.5cm。①子宫内膜回声均匀;②子宫后壁稍低回声,性质待查(腺肌瘤);③子宫肌瘤(壁间)。

【诊断】 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肝郁气滞,脾胃不和。

2.治疗原则 疏肝理气,养胃健脾。

3.处方 六君子汤合逍遥散、四逆散加减。

熟地黄15g,白术15g,陈皮15g,党参20g,木香15g,薏苡仁20g,山药15g,黄芩15g,芡实15g,苍术15g,炒鸡内金15g,法半夏15g,重楼10g,阿胶12g,甘草10g,莲子15g,柴胡15g,香附15g,炙黄芪20g,焦神曲15g。

每剂2日,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心理疗法】 ①支持疗法;②移精变气法。

【西药治疗】 无。

【按语】 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患者因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与孩子班主任关系不融洽,导致肝郁气滞。肝郁克伐脾土太过,导致脾虚不运、胃不受纳,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脾不和日久,累积于心,心神不宁,焦虑不安则少寐多梦,早醒易惊。肝郁气滞则乳房胀痛;气滞不能行血则月经有血块;脾虚失于健运,胃气上逆则纳差、食后腹胀、矢气频转、反酸灼心。治宜疏肝理气,养胃健脾。处方选用六君子汤合逍遥散、四逆散加减化裁。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其中,柴胡辛、苦,香附辛、微苦、微甘,二药合用,疏肝解郁;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味甘,益气健脾;半夏、陈皮、木香、苍术燥湿行气、降逆止呕;鸡内金、神曲消食和胃;熟地黄、阿胶养血柔肝。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诸药配伍,可使肝郁得疏,脾虚得复,胃逆得降,则肝郁气滞,脾胃不和之功能性消化不良痊愈。

案例三

郭某;性别:女;年龄:34岁;职业:护士

【主诉】 胃脘胀痛反复发作半年余。

【现病史】 生育二娃,大儿子5岁,小儿子3岁。工作压力大,老公脾气暴躁,在家经常指责孩子,夫妻长期吵架不和睦。现胃脘胀痛,大便泄泻,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少寐多梦,早醒易惊,情绪焦虑,月经淋漓,1个月前查出子宫内膜息肉后行宫腔镜手术。

【婚育史】 已婚,育有二子。

【体征】 舌红苔黄,脉细数。

【西医相关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肝郁脾虚,胃气失和。

2.治疗原则 疏肝健脾,和胃止痛。

3.处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

北柴胡15g,白芍15g,香附15g,白术15g,茯苓20g,党参20g,炙黄芪30g,木香15g,薏苡仁15g,阿胶15g,当归20g,肉豆蔻15g,苍术20g,法半夏15g,陈皮15g,炒酸枣仁15g,合欢皮15g,丁香15g,莲子15g,菊花8g,续断15g,鸡内金15g。

每剂2日,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心理疗法】 ①音乐疗法;②认知疗法;③气功疗法。

【西药治疗】 无。

【按语】 患者由于家庭不和睦、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导致胃脘胀痛反复发作半年余,此属中医胃痛之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同时,脾胃的受纳运化,有赖于肝之疏泄,即“土得木而达”之意(《素问·宝命全形论》),所以二者病理上就会出现木旺克土或土虚木乘之变。患者经常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以致胃气失和,气机阻滞,即可发为胃痛,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胃病源流》所说:“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治以疏肝健脾、和胃止痛之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方中柴胡、香附、白芍疏肝解郁,柔肝缓急止痛;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扶土抑木;丁香、木香、鸡内金理气和胃止痛;肉豆蔻、薏苡仁、苍术、半夏、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和胃;莲子、炒酸枣仁、合欢皮清心解郁安神。由于患者又有月经淋漓,1个月前查出子宫内膜息肉后行宫腔镜手术,故加当归、阿胶养血止血,续断补肝肾以治崩漏。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止痛安神之功。 FJZnCV9AgxHtvfVZbBbz/XJPMMSjbSDTTdestp+G+7FQb3+fD24AvP/X/uFKMPv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