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慢性便秘

案例一

林某;性别:女;年龄:53岁;职业:自由职业

【主诉】 便秘20年。

【现病史】 大便5~6天1次,干燥,状如羊屎;焦虑不安,头晕,烦躁易怒,面部色斑,胸胁胀闷,大儿子已31岁,尚没有工作。平素口干口苦,口气臭秽,兴趣减退。

【婚育史】 已婚,育有二子。

【体征】 舌红少苔,脉细弦。

【西医相关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便秘。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肠燥津亏,肝气不疏。

2.治疗原则 增液滋阴,疏肝理气。

3.处方 麻子仁丸合增液承气汤、四逆散加减。

女贞子15g,酒萸肉15g,熟地黄15g,麦冬15g,枸杞子15g,墨旱莲15g,泽泻10g,牡丹皮15g,知母15g,山药15g,炒麦芽30g,炒稻芽30g,枳实10g,白芷10g,大黄5g,苦杏仁10g,桃仁8g,柏子仁15g,川芎15g,当归20g,肉豆蔻15g,柴胡20g,香附15g。

每剂2日,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心理疗法】 ①音乐疗法;②认知疗法。

【西药治疗】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

【按语】 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硬等。患者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或有排便不尽感,病程至少6个月。患者因情志失调,忧愁思虑,或郁怒伤肝,或久坐少动,以致气机郁滞,或木郁乘土,进而导致津液不布,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结。因此,《金匮翼》有“气内滞而物不行”之论。气郁化火,郁火伤津,“无水舟停”,亦可致大便燥结,排出艰难。故治当增液滋阴、疏肝理气。

麻子仁丸中苦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大黄泻下热结,枳实行气导滞,以除胃肠燥热。增液承气汤中生地黄易为熟地黄,再加麦冬以滋阴增液,壮水生津,增水行舟。四逆散中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与枳实为伍,一升一降,加强疏畅气机之功,并奏调和肝脾之效。方中加香附以增疏肝解郁之力;桃仁、柏子仁以增润肠通便之效,柏子仁亦能养心安神;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川芎调肝血而疏肝气;当归养血和血;女贞子、墨旱莲补养肝肾、滋阴养血;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与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熟地黄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防熟地黄之滋腻;牡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肉豆蔻芳香醒脾,行气宽中;白芷疏风解痉。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肝肾得补,津液得充,热邪得泄,同时配合心理疗法,故而收效。

案例二

廖某;性别:女;年龄:33岁;职业:家庭主妇

【主诉】 便秘4年。

【现病史】 大便干结,因工作压力过大,辞职在家休养。结婚一年,有孕育要求。面部痤疮。平素易上火,烦躁易怒,行经腹痛,神疲乏力,情绪低落,少寐多梦。末次月经(LMP)2023年11月30日。

【婚育史】 已婚未育。

【体征】 舌红苔黄,脉细弦。

【西医相关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慢性便秘。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肝脾不和,气血瘀滞。

2.治疗原则 疏肝解郁,理脾通便。

3.处方 增液承气汤合四逆散加减。

炒柴胡20g,香附15g,酸枣仁15g,当归20g,赤芍15g,川芎15g,熟地黄15g,鸡血藤15g,益母草15g,阿胶12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五味子15g,甘草6g,车前子15g,覆盆子15g,生大黄6g,玄参10g,生地黄12g,牡丹皮15g,栀子10g,炙黄芪30g,白术15g,续断15g,远志15g,莲子15g,百合15g。

每剂2日,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心理疗法】 ①认知疗法;②移精变气。

【西药治疗】 无。

【按语】 便秘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大肠传导失常等因素所致。患者因工作压力过大,情志不畅,肝郁不疏,脾气郁滞,肝脾失和;气滞不能行血,气血瘀滞;胃肠燥热,脾津不足。上述因素互为因果,导致肠道传导功能失职而出现慢性便秘,持续4年之久。胃肠燥热,腑气不通则易生面部痤疮,平素易上火;肝郁化火则烦躁易怒;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行经腹痛;情绪抑郁不舒,心神不安则情绪低落,少寐多梦。治宜疏肝解郁、理脾通便。处方选用增液承气汤合四逆散加减化裁。增液承气汤滋阴增液,泄热通便;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其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生地黄、玄参、大黄增液通便;熟地黄、当归、阿胶养血润肠;赤芍、川芎、益母草活血化瘀;酸枣仁、远志、百合安神定志。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脾通便之功,使肠道传导恢复正常则大便调。

案例三

李某;性别:男;年龄:70岁;职业:农民

【主诉】 便秘4年余。

【现病史】 大便先干后黏滞,干如羊屎状,排便困难,需服用林大通便软胶囊后方可排便。前夜受凉后感冒,自服感冒清片后好转,现咳嗽,小便频数,大便三日未解,纳可,寐安。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现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15IU,晚4IU,近期血糖控制良好。高血压病史24年,现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次1片,每日1次。

【婚育史】 已婚已育。

【体征】 舌紫暗,苔白厚腻,脉弦滑。

【西医相关检查】 2022年8月16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肠镜提示结肠黑变病。

【诊断】 慢性便秘。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肝肾亏虚,津枯肠燥。

2.治疗原则 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润肠通便。

3.处方 知柏地黄丸合五仁丸加减。

知母15g,黄柏15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玄参15g,山茱萸15g,山药15g,粉丹皮15g,茯苓30g,枸杞子20g,厚朴15g,肉苁蓉15g,郁李仁15g,火麻仁15g,陈皮15g,柏子仁15g,当归20g,甘草6g,北沙参15g,炒苍术15g,白术15g,炒谷芽30g,炒麦芽30g,炒黄芪30g。

每剂2日,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心理疗法】 ①认知疗法;②音乐疗法。

【西药治疗】 黛力新。

【按语】 该患者年过半百,又有多年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故而肝肾阴虚,津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津亏则大肠干涩,肠道失于濡润,以致大便“干如羊屎状,排便困难”。《严氏济生方·大便门》曰:“《素问》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平居之人,五脏之气贵乎平顺,阴阳二气贵乎不偏,然后津液流通,肠胃益润,则传送如经矣。摄养乖理,三焦气涩,运掉不得,于是乎壅结于肠胃之间,遂成五秘之患。”加之患者长期服用通便药、降糖药、降压药,故而伤及脾胃,脾虚不运,湿邪内阻,又可见“大便先干后黏滞”。故治疗当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润肠通便之法。本案选用知柏地黄丸为主方,长于滋补肝肾,降火益阴,培本清源,加玄参、生地黄、沙参、枸杞子以助滋阴生津、“增水行舟”之效;五仁丸长于润肠通便,加厚朴、当归、肉苁蓉既可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又可增强行气通便之力;以黄芪、苍术、白术、甘草补气健脾,以炒谷芽、炒麦芽消食和胃,使脾胃健运,湿去气行,肠道畅通无阻。 FJZnCV9AgxHtvfVZbBbz/XJPMMSjbSDTTdestp+G+7FQb3+fD24AvP/X/uFKMPv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