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持续加快,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心身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过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营养不良性疾病等已逐步得到控制,取而代之的是由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导致的过度紧张与适应不良性疾病。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曾经预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为响应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的加大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性研究、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以及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指导方针,拟出版一部既保留中医特色,又融入现代心理治疗的综合性心身疾病医案专著。
心身疾病是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相关性的躯体性疾病的总称,是介于躯体疾病和神经症及心理异常之间的一大类疾病。严格意义上讲,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等在其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广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或病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助推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我国是世界医学心理学思想的发源地之一,中医心理学不仅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早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医学心理学的思想内容便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现代西方医学心理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在《黄帝内经》中也有精辟论述。历代医家如华佗、张仲景、孙思邈、张子和、张景岳等,都对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医学界人士对中医心身医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本书从中医常见疾病的案例入手,经过近5年的临床收集,详细整理了包括处方用药、组方分析、心理治疗等内容的医案百余则。书中内容按临床科属共分6大部分,包括内科、妇产科、皮肤科、儿科、五官科和口腔科心身疾病,以及其他心身疾病案例。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学习心身医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中西医临床各科从业人员治疗心身疾病的参考用书。
参加本著作编写的老师们均为高校长期从事心身医学科研及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书中若有不足之处,恳请同人及学习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日臻完善。
秦竹 张胜
乙巳年戊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