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胡某;性别:男;年龄:16岁;职业:学生(高一年级)
【主诉】 头痛1个月余(感冒后加重)。
【现病史】 头痛难忍,伴恶心呕吐,眩晕耳鸣,情绪烦躁,少寐多梦,早醒易惊,口苦,胃脘疼痛不适,遇热痛减,腰膝酸软,大便溏泄,学习成绩不佳(倒数)。
【婚育史】 未婚。
【体征】 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
【西医相关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头痛。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肝阳上亢,寒邪客胃。
2.治疗原则 清肝泻火,祛风除湿。
3.处方 通窍活血汤合川芎茶调散加减。
红花8g,桃仁8g,川芎15g,赤芍15g,白芷15g,桂枝15g,防风15g,荆芥15g,羌活15g,当归15g,延胡索15g,龙胆15g,薄荷10g,天麻15g,苍术15g,炒谷芽、炒麦芽30g。
每剂2日,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心理疗法】 ①支持疗法;②认知疗法。
【西药治疗】 无。
【按语】 头痛是指因头部经脉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患者因起居不慎,外感风寒,上犯颠顶,清阳之气受阻。风为百病之长,“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寒邪侵袭,寒邪束表,卫阳被遏,寒邪入经,血脉凝滞,阻遏脉络而致头痛。《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加之情志不和,郁怒伤肝,则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临证指南医案》云:“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火性炎上,火邪上扰清空之窍而致头痛迁延。故治当清肝泻火,祛风除湿。通窍活血汤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赤芍、川芎助桃、红活血散瘀;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川芎茶调散亦用川芎,乃血中之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薄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辛散上行,以助川芎疏风止痛之功,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薄荷还能清利头目,以其之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方中加苍术燥湿运脾,祛风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桂枝温通经脉;天麻息风平肝;龙胆清泻肝胆实火;谷麦芽消食和胃。诸药合用,风邪得散,气血冲和,经脉舒畅,同时配合心理疗法,故而收效。
案例二
刘某;性别:女;年龄:32岁;职业:国企职员
【主诉】 头痛。
【现病史】 右侧头痛,经前加重,伴恶心乏力,情绪急躁,少寐多梦,咽痛口苦,经期扁桃体化脓(服散列通方可缓解)。育有一子(10岁)。患者工作压力极大。月经量少、色暗且夹有血块,痛经。
【婚育史】 已婚,育一子。
【体征】 舌红苔黄,脉弦数。
【西医相关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头痛。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肝郁化火,气血瘀滞。
2.治疗原则 清肝泻火,活血化瘀。
3.处方 川芎茶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川芎15g,白芷15g,熟地黄15g,生地黄10g,薄荷8g,夏枯草15g,羌活15g,天麻15g,菊花8g,龙胆15g,苍术15g,延胡索15g,莲子15g,酸枣仁15g,合欢皮15g,金银花10g,连翘15g,炒黄芩15g,薄荷8g,甘草8g,陈皮10g,红花8g,桃仁8g。
每剂2日,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心理疗法】 ①认知疗法;②移精变气法。
【西药治疗】 无。
【按语】 患者因工作压力极大,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日久化火,气滞不能行血,日久血瘀致病。肝郁化火,则见情绪急躁;肝火灼伤阴血,则见月经量减少;气滞血瘀,则见月经色暗且夹有血块,痛经;经期正虚,感受风热疫毒之邪,蕴结咽喉,则见咽痛口苦,扁桃体化脓。治宜清肝泻火,活血化瘀。方选川芎茶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其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为“诸经头痛之要药”,长于治少阳、厥阴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神农本草经》言其“主中风入脑头痛”;羌活、白芷疏风止痛,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正如李东垣所言:“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金银花、连翘、薄荷、黄芩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桃仁、红花、延胡索活血化瘀;合欢皮、酸枣仁解郁安神;龙胆、夏枯草清泻肝火。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泻火、活血化瘀之功。
案例三
孔某;性别:女;年龄:44岁;职业:公务员
【主诉】 头痛2年。
【现病史】 头目胀痛,难以转侧,伴有眩晕耳鸣,少寐多梦,早醒易惊,形体消瘦,口干口苦,口腔溃疡,情绪低落,食欲不振,腹胀,腰酸乏力,脱发健忘,潮热盗汗。
【婚育史】 已婚(无子)。
【体征】 舌淡少苔,脉细弦。
【西医相关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头痛。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阴虚阳亢,肝脾不和。
2.治疗原则 镇肝潜阳,调和肝脾。
3.处方 镇肝熄风汤加减。
牛膝15g,代赭石1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炒龟甲12g,玄参15g,麦冬12g,醋北柴胡15g,醋香附15g,盐菟丝子15g,盐续断15g,焦谷芽30g,百合15g,川芎15g,益母草15g,防风15g,广藿香15g,炒麦芽30g,莲子20g。
每剂2日,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心理疗法】 ①支持疗法;②认知疗法。
【西药治疗】 无。
【按语】 由于头为神明之府,“诸阳之会”,“脑为髓海”,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能上注于头,即头与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密切相关,凡能影响脏腑之精血、阳气的因素皆可成为头痛的病因。头痛病位虽在头,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主要致病因素有风、火、痰、瘀、虚;邪阻脉络,清窍不利,精血不足,脑失所养,为头痛之基本病机。患者因“头目胀痛,难以侧转”而就诊,并伴有眩晕耳鸣、少寐多梦、早醒易惊、形体消瘦、口干口苦等症状,此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证;同时又有情绪低落、食欲不振、腹胀等,此多属肝木乘犯脾土所导致,故治以镇肝潜阳、调和肝脾之法。镇肝息风汤是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常用方,方中牛膝、代赭石补益肝肾、镇肝降逆,引气血下行;龙骨、牡蛎、龟甲、玄参益阴潜阳,镇肝息风,兼以滋阴清热,滋水涵木;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又以柴胡、香附、川芎疏肝理气活血,使气血条达;以炒麦芽、焦谷芽、防风、藿香升发脾阳,和胃安中;百合、莲子清心养阴安神;菟丝子、续断补肾助阳,以达肝肾同治,阴阳并补。诸药合用,镇肝潜阳以治标,调和肝脾肾以治本,配以消食和胃药,又可佐制金石、介类药物碍胃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