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邓某;性别:女;年龄:39岁;职业:公务员
【主诉】 反复哮喘发作3年。
【现病史】 患者因工作发生变动,加之丈夫出现婚外情,两年前突发支气管哮喘。每至午夜,端坐呼吸,咳喘,咯大量白色泡沫清痰。咽痒不适,少寐多梦,焦虑烦躁。面部色斑,大便泄泻。每次发作需用西药方可缓解。
【婚育史】 已婚,生一子。
【体征】 舌苔白滑,脉弦。
【西医相关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支气管哮喘。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外寒里饮,气机不舒。
2.治疗原则 温里散寒,舒畅气机。
3.处方 小青龙汤合酸枣仁汤、柴胡疏肝散加减。
麻黄绒12g,杏仁12g,细辛12g,桂枝15g,柴胡15g,郁金15g,枳壳10g,法半夏15g,五味子15g,酸枣仁15g,远志15g,生姜10g,甘草8g,莲子15g,百合15g,浙贝母15g,紫苏叶12g。
每剂2日,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心理疗法】 ①认知疗法;②音乐疗法。
【西药治疗】 无。
【按语】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病”的范畴。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由津液凝聚而成,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因素——夙根。每遇诱因触及即可发作。《景岳全书·喘促》曰:“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作者,亦名哮喘。”但痰之生成,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所致,因此究其本质,实与个体素质密切相关。患者因不良精神刺激,使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肺升降失序,肺气上逆;或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津液失布,凝而成痰,上贮于肺,壅滞肺气,不得宣降,发为哮喘。加之午夜寒冷,外寒侵袭,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亦可诱发哮喘。故治当温里散寒,舒畅气机。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壅,散寒祛表,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细辛温肺化饮,散寒祛邪;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五味子敛肺止咳;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柴胡疏肝散中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枳壳理气解郁,导滞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调和肝脾之效。方中加杏仁降利肺气,化痰平喘,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浙贝母化痰止咳;郁金疏肝解郁;酸枣仁、远志、莲子宁心安神益智;百合养心润肺;生姜辛温散结,宣散水气,且制半夏之毒;紫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宣通郁结之气。诸药合用,肝郁得疏,肺气得宣,同时配合心理疗法,故而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