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陈某;性别:女;年龄:32岁;职业:全职太太
【主诉】 头晕,头痛1年。
【现病史】 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200/110mmHg。全职在家带孩子,丈夫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焦虑不安,头晕头痛,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少寐多梦,早醒易惊。
【婚育史】 已婚,育二女。
【体征】 舌红苔黄,脉细弦。
【西医相关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高血压病。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肝阳上亢,肝郁气滞。
2.治疗原则 平肝潜阳,解郁安神。
3.处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逍遥散加减。
煅龙骨15g,炒酸枣仁15g,丹参15g,茯苓30g,合欢皮15g,煅牡蛎15g,北柴胡15g,香附15g,桂枝15g,连翘10g,当归15g,天麻15g,莲子15g,熟地黄15g,百合15g,白术15g,阿胶12g,牛膝15g,甘草8g,大枣20g,藿香15g。
每剂2日,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心理疗法】 ①支持疗法;②移精变气法。
【西药治疗】 无。
【按语】 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病也称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患者或因恼怒过度,导致肝气郁结,化火上逆,上扰清窍;或因忧思伤脾,气血乏源,日久清窍失养,发生眩晕、头痛,《证治汇补》说:“七情所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肝主疏泄,赖肾精以充养。只有在肝气疏泄正常的情况下,人才能气血和平,心情舒畅,而不为病伤。《临证指南医案·郁》曰:“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长期忧郁恼怒,肝气郁结,郁久化火,使肝阴暗耗,继则下耗肾水,而阴虚阳亢,风阳升动,上扰清窍,而致眩晕;肝为风木之脏,风火相煽,火随气窜,上扰颠顶,则发为头痛。《医灯续焰》说:“夫火性炎上,得风愈炽,冲于颠顶,动摇旋转,不言可知。”《类证治裁》也说:“头为诸阳之会,阳升风动,上扰颠顶,耳目乃清空之窍,风阳旋沸,斯眩晕作焉。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升主动。”气血失和,血不养心,则失眠多梦。故治当平肝潜阳,解郁安神。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龙骨、牡蛎固涩潜阳,收敛浮越之心阳,安神止烦;桂枝辛温,甘草甘温,二者法取桂枝甘草汤之意,辛甘养阳,以温复心阳。酸枣仁汤中酸枣仁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宁心安神。逍遥散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以御木侮,且使营血生化有源。方中加香附疏肝解郁;合欢皮养心安神;丹参清心活血;天麻息风平肝;莲子、大枣健脾养心;熟地黄、阿胶滋阴养血,补肾填精;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连翘清热疏风;藿香化湿和胃。诸药合用,肝木条达,气血冲和,同时配合心理疗法,故而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