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慢性腹痛

案例一

向某;性别:男;年龄:59岁;职业:事业单位领导

【主诉】 腹痛3个月。

【现病史】 下腹部疼痛,以拘急挛痛为主,曾服用各类抗生素无效,喜温喜按,大便溏泄,食纳减少,形体消瘦,伴少寐多梦,早醒易惊。患者诉自己将退居二线,有一定的焦虑情绪。

【婚育史】 已婚。

【体征】 舌淡苔白,脉细弦。

【西医相关检查】 2023年7月4日云南省中医医院肠镜检查提示无明显异常,大便常规正常,血CA199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 腹痛(心因性腹痛)。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肝脾不和,中焦虚寒。

2.治疗原则 疏肝健脾,温中补虚。

3.处方 小建中汤合四逆散。

桂枝15g,白芍15g,柴胡15g,香附15g,苍术20g,白术20g,法半夏15g,陈皮15g,莲子15g,合欢皮15g,丁香15g,木香15g,藿香15g,大枣20g,生姜10g,枳壳10g,甘草6g。

每剂2日,每日3次,每次150mL,水煎服。

【心理疗法】 ①认知疗法;②支持疗法。

【西药疗法】 黛力新1盒。

【按语】 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指从肋骨以下到腹股沟以上部分的疼痛。患者因情志怫郁,肝气郁滞,失于条达,克伐脾土,肝脾不和,气机失畅,不通则痛,而成腹痛。《证治汇补》谓:“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病程缠绵,损伤脾阳,化源不足,气血匮乏,失其温养,不荣则痛。《景岳全书》曰:“气血虚寒不能营养心脾者,最多心腹痛证。然必以积劳、积损及忧思不遂者,乃有此病。”故治当疏肝健脾,温中补虚。小建中汤中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甘草益气和中。四逆散中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与白芍合用,助肝用而补肝体,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为调肝的常用组合;枳壳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疏畅气机之功,并奏调和肝脾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方中加香附以增疏肝解郁之力;丁香温中降逆,行气止痛;木香行气止痛,健脾和中;藿香芳香化湿,辟秽和中;苍术辛香苦温,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陈皮、半夏理气和胃,燥湿醒脾;合欢皮养心安神;莲子补脾止泻,养心益智。诸药合用,肝郁得疏,脾阳得助,水湿得化,心神得安,同时配合心理疗法,故而收效。

案例二

张某;性别:女;年龄:51岁;职业:自由职业

【主诉】 下腹疼痛2年,加重1年。

【现病史】 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工作生活,食纳尚可,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少寐多梦,早醒易惊,经各大医院治疗无效,面部色斑,畏寒肢冷,食生冷易腹泻。

【婚育史】 已婚。

【体征】 舌淡苔白,脉细弦。

【西医相关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腹痛。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肝脾不和,中焦虚寒。

2.治疗原则 疏肝健脾,温中补虚。

3.处方 小建中汤合四逆散加减。

阿胶12g,当归20g,川芎15g,熟地黄15g,鸡血藤15g,益母草15g,白术15g,陈皮15g,党参20g,茯苓30g,木香15g,赤芍15g,苍术15g,焦山楂20g,薏苡仁20g,法半夏12g,桂枝15g,大黄6g,菊花10g,薄荷8g,丁香15g,香附15g,藿香15g,大枣15g,延胡索15g。

【心理疗法】 ①认知疗法;②支持疗法。

【西药治疗】 黛力新1盒。

【按语】 患者腹痛,因肝脾不和,中焦虚寒所致。中焦虚寒,阳气失于温煦,土虚木乘,则腹痛,喜温喜按。中阳不足,寒邪内生,不得温煦,则畏寒肢冷。中焦虚寒,脾失健运,则进食生冷易腹泻。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日久,累积于心,心神不宁,则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少寐多梦,早醒易惊。治宜疏肝健脾,温中补虚。处方选用小建中汤合四逆散加减化裁。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方中香附、薄荷疏肝解郁;当归、熟地黄、阿胶养血柔肝。《成方便读》曰:“因土虚木克起见,故治法必以补脾为先。”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大枣益气健脾;丁香、桂枝温助脾阳,辛散寒邪;丁香、桂枝与党参、白术、茯苓、大枣相伍,辛甘化阳,温中益气,令中气强健,以抵御肝木之乘。脾虚易生湿,故本方配伍苍术、半夏、茯苓、薏苡仁、藿香燥湿助脾运。再加陈皮、木香行气止痛,醒脾和胃。患者久病入络,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配伍川芎、鸡血藤、赤芍、延胡索等活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脾虚得复,肝郁得疏,寒邪得散,气血流通,则慢性腹痛得愈。 yBOfQrk+mw2docM7iIzyYfQN8J7WmyI4X9sEhjQu96YwK3awZqohEB8pXJmzOV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