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失眠症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指运用中药饮片或颗粒剂,按照中医君臣佐使配伍规律组成方剂,或制成中成药,或单味中药,用于治疗失眠的方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失眠症的治疗方法。本节主要从辨证论治、中成药及单味药治疗进行论述。

一、辨证论治

1.肝火扰心证

(1)临床表现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2)治则治法 疏肝泄热,镇心安神。

(3)代表方 龙胆泻肝汤。

(4)药物组成 龙胆草、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栀子、生甘草。

(5)加减化裁 胸闷胁胀,善叹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肝胆实火,肝火上炎之重症出现头痛欲裂、大便秘结,可服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胆草、大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芦荟、青黛、木香、麝香)。

(6)煎服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痰热扰心证

(1)临床表现 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2)治则治法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3)代表方 黄连温胆汤。

(4)药物组成 黄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5)加减化裁 若心悸动,惊惕不安,加琥珀、珍珠母、朱砂;若痰热盛,痰火上扰心神,彻夜不眠,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或用礞石滚痰丸。

(6)煎服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3.心火亢盛证

(1)临床表现 不寐,心烦,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

(2)治则治法 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3)代表方 朱砂安神丸加减。

(4)药物组成 朱砂、黄连、生地黄、当归、炙甘草。

(5)加减化裁 若便秘溲赤,加大黄、芒硝、淡竹叶引火下行以安心神;若胸中懊 ,胸闷泛恶,加豆豉、竹茹宣通胸中郁火。

(6)煎服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4.胃气不和证

(1)临床表现 睡卧不安,胃脘不适,嗳腐吞酸,腹胀,大便不爽或便秘,苔黄腻,脉沉滑。

(2)治则治法 消食化滞,和胃安神。

(3)代表方 保和丸加减。

(4)药物组成 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可酌加远志、夜交藤、合欢花。

(5)加减化裁 若便秘者,加大黄;小便赤涩者,加滑石;如热象著者,加黄连、栀子;食欲不振且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脘腹胀满者,选加厚朴、槟榔;腹胀便秘者,可选用枳实导滞丸。

(6)煎服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5.心脾两虚证

(1)临床表现 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面色少华,四肢倦怠,腹胀便溏,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2)治则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3)代表方 归脾汤。

(4)药物组成 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5)加减化裁 若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黄、白芍、阿胶;若不寐较重,加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若夜梦纷纭,时醒时寐,加肉桂、黄连;如兼脘闷纳差,苔滑腻,加二陈汤;兼腹泻者,减当归,加苍术、白术之类。

(6)煎服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6.心肾不交证

(1)临床表现 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则治法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3)代表方 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4)药物组成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组成;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

(5)加减化裁 若心阴不足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若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磁石、龙骨、龙齿。

(6)煎服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7.心胆气虚证

(1)临床表现 虚烦不寐,胆怯心悸,触事易惊,终日惕惕,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2)治则治法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3)代表方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4)药物组成 安神定志丸由人参、石菖蒲、龙齿、茯苓、茯神、远志组成;酸枣仁汤由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甘草组成。

(5)加减化裁 若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黄芪;若木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陈皮、山药、白术;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

(6)煎服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中成药治疗

1.甜梦口服液(胶囊)

(1)药物组成 刺五加、黄精、蚕蛾、桑椹、党参、黄芪、砂仁、枸杞子、山楂、熟地黄、淫羊藿(制)、陈皮、茯苓、马钱子(制)、法半夏、泽泻、山药。

(2)产品规格 口服液:10mL×10支/胶囊剂:每粒装约0.4g。

(3)主治功效 益气补肾,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视减听衰,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心慌气短,中风后遗症。对脑功能减退,冠状动脉血管疾患,脑血管栓塞,脱发也有一定疗效。

(4)服用方法 口服液:口服,1次10~20mL,1日2次/胶囊剂:口服,1次3粒,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对牛乳过敏者禁用;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③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遵医嘱;④老年人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2.枣仁安神胶囊(颗粒/口服液)

(1)药物组成 酸枣仁(炒)、丹参、五味子(醋炙)。

(2)产品规格 胶囊剂:每粒装0.45g/颗粒剂:每袋装5g/口服液:每支装10mL。

(3)主治功效 养血安神。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头晕;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4)服用方法 胶囊剂:口服,1次5粒,1日1次,临睡前服用/颗粒剂:开水冲服,1次5g,临睡前服/口服液:口服,晚临睡前服,1次10~20mL,1日1次。

(5)注意事项 ①孕妇慎用;②由于消化不良所导致的睡眠差者忌用;③按照用法用量服用,糖尿病患者、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服药2周症状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⑤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⑥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⑦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⑧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⑨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舒眠胶囊

(1)药物组成 酸枣仁(炒)、柴胡(酒炒)、白芍(炒)、合欢花、合欢皮、僵蚕、蝉蜕、灯心草。

(2)产品规格 每粒装0.4g。

(3)主治功效 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用于肝郁伤神所致的失眠症,症见:失眠多梦,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胁苦满或胸膈不畅,口苦目眩,舌边尖略红,苔白或微黄,脉弦。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3粒,1日2次,晚饭后临睡前服用。

(5)注意事项 ①注意避免精神刺激,酗酒,过度疲劳;②睡前避免摄食过量,不参加导致过度兴奋的活动等。

4.参松养心胶囊

(1)药物组成 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酸枣仁(炒)、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

(2)产品规格 每粒装0.4g。

(3)主治功效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2~4粒,1日3次。

(5)注意事项 ①应注意配合原发性疾病的治疗;②打开防潮袋后,请注意防潮。

5.百乐眠胶囊

(1)药物组成 百合、刺五加、首乌藤、合欢花、珍珠母、石膏、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地黄、麦冬、五味子、灯心草、丹参。辅料为淀粉。

(2)产品规格 每粒装0.27g。

(3)主治功效 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用于肝郁阴虚型失眠症,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眠、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心悸不安等。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4粒,1日2次,14天为1个疗程。

(5)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②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③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⑤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⑧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⑩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参芪五味子片

(1)药物组成 南五味子、党参、黄芪、酸枣仁(炒)。辅料为淀粉、糖粉、滑石粉。

(2)产品规格 素片每片重0.25g。

(3)主治功效 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多梦、健忘、乏力、心悸、气短、自汗。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3~5片,1日3次。

(5)注意事项 ①忌不易消化食物;②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③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⑧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⑩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7.舒肝解郁胶囊

(1)药物组成 贯叶金丝桃、刺五加。

(2)产品规格 每粒装0.36g。

(3)主治功效 疏肝解郁,健脾安神。适用于轻、中度单相抑郁症属肝郁脾虚证者及围绝经期综合征者,症见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反应迟滞,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紧张不安,急躁易怒,食少纳呆,胸闷,疲乏无力,多汗,疼痛,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2粒,1日2次,早晚各1次。疗程为6周。

(5)注意事项 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8.养血清脑颗粒

(1)药物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辅料为:糊精、甜菊素。

(2)产品规格 每袋装4g。

(3)主治功效 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肝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1袋,1日3次。

(5)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②低血压者慎用;③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④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⑤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⑥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⑦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⑧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⑩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安神补脑液

(1)药物组成 鹿茸、制何首乌、淫羊藿、干姜、甘草、大枣、维生素B 1 。辅料为:蔗糖。

(2)产品规格 每支装10mL(含维生素B 1 5mg)。

(3)主治功效 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10mL,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②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③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⑦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⑧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⑩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七叶神安片

(1)药物组成 三七总皂苷。

(2)产品规格 每片含三七叶总皂苷50mg或100mg。

(3)主治功效 益气安神、活血止痛。用于心气血不足、心血瘀阻所致的心悸、失眠、胸痛、胸闷。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50~100mg(1~2片),1日3次;饭后服或遵医嘱。

(5)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②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③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⑦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⑧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⑩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1.夜宁糖浆(胶囊)

(1)药物组成 合欢皮、甘草、首乌藤、大枣、女贞子、灵芝、浮小麦。

(2)产品规格 糖浆:每瓶装100mL/胶囊剂:每粒装0.5g。

(3)主治功效 本品养血安神。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多梦、头晕、乏力;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

(4)服用方法 糖浆:口服,1次40mL,1日2次/胶囊剂:口服,1次3粒,1日3次。

(5)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②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③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④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⑦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⑧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⑩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2.柏子养心丸(片)

(1)药物组成 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制远志、酸枣仁、肉桂、醋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

(2)产品规格 丸剂:每丸重0.6g/片剂:片芯重0.3g。

(3)主治功效 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4)服用方法 丸剂:口服,1次6g(10丸),1日2次/片剂:口服,1次3~4片,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阴虚火旺或肝阳亢者禁用;②保持精神舒畅,劳逸适度。忌过度思维,避免恼怒、抑郁、惊恐等不良情绪;③失眠患者睡前不宜饮用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品;④宜饭后服用;⑤本品处方中含朱砂,不可过服、久服,不可与溴化物、碘化物药物同服;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使用本品应遵医嘱;⑦过敏体质者慎用;⑧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⑨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

13.复方扶芳藤合剂

(1)药物组成 扶芳藤、黄芪、红参。

(2)产品规格 合剂,每支装15mL;每瓶装120mL。

(3)主治功效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症见气短胸闷,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纳谷不馨,脘腹胀满,大便溏软,舌淡胖或有齿痕,脉细弱;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症见上述证候者。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15mL,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周岁以内婴儿禁服,外感发热患者忌服;②忌不易消化食物;③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⑧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⑩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4.十五味沉香丸

(1)药物组成 沉香、藏木香、檀香、紫檀香、红花、肉豆蔻、高山辣根菜、悬钩子茎(去皮、心)、木藤蓼(去皮)、野姜、石灰华、广枣、诃子(去核)、毛诃子(去核)、余甘子。

(2)产品规格 每丸重0.5g。

(3)主治功效 调和气血,止咳,安神。用于气血郁滞,胸痛,干咳气短,失眠。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3丸,1日3次。

(5)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②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③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④肾病患者慎服,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⑦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⑧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⑩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5.三宝胶囊

(1)药物组成 赤芍、丹参、当归、杜仲、龟甲(醋制)、何首乌、菊花、灵芝、鹿茸、麦冬、牡丹皮、人参、肉苁蓉、砂仁、山药、山茱萸、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玄参、泽泻。

(2)产品规格 每粒装0.3g。

(3)主治功效 填精益肾,养心安神。用于腰酸腿软,阳痿遗精,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食欲不振。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3~5粒,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忌不易消化食物;②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③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⑧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⑩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6.天舒胶囊

(1)药物组成 川芎、天麻。

(2)产品规格 每粒装0.34g。

(3)主治功效 活血平肝,通络止痛。瘀血阻络或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日久、痛有定处,或头晕胁痛、失眠烦躁、舌质暗或有瘀斑;血管神经性头痛见上述证候者。

(4)服用方法 饭后口服,1次4粒,1日3次。

(5)注意事项 ①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禁用;②主要治疗颈部外伤后遗症及血瘀所致的血管神经性头痛轻症病者;③服药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④除非在医生指导下,否则不得超过推荐剂量使用;⑤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⑥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⑦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⑧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⑨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7.牛黄降压丸(胶囊、片)

(1)药物组成 羚羊角、珍珠、水牛角浓缩粉、人工牛黄、冰片、白芍、党参、黄芪、决明子、川芎、黄芩提取物、甘松、薄荷、郁金。

(2)产品规格 丸剂:①水蜜丸,每20丸重1.3g;②大蜜丸,每丸重1.6g/胶囊剂:每粒重0.4g/片剂:每片重0.5g。

(3)主治功效 清心化痰,平肝安神。心肝火旺、痰热壅盛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失眠、烦躁不安;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4)服用方法 丸剂:口服,大蜜丸1次1~2丸,1日1次/胶囊剂:口服,1次2~4粒,1日1次/片剂:口服,1次2~4片,1日1次。

(5)注意事项 ①腹泻者忌服;②气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失眠患者忌服;③孕妇慎用;④服药期间忌寒凉、油腻食品;⑤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⑥本品不可整丸吞服。

18.古汉养生精颗粒

(1)药物组成 淫羊藿、枸杞子等。

(2)产品规格 每袋装10g或15g。

(3)主治功效 滋肾益精,补脑安神。用于头晕心悸,目眩耳鸣,健忘失眠,疲乏无力,病后虚弱。

(4)服用方法 开水冲服,1次10~20g,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忌油腻食物;②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③服用该药品同时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④该药品宜饭前服用;⑤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服药2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⑦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⑧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⑨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⑩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9.生血宝合剂

(1)药物组成 制何首乌、女贞子、桑椹、墨旱莲、白芍、黄芪、狗脊。

(2)产品规格 每瓶装100mL。

(3)主治功效 滋补肝肾,益气生血。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所致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咽干,纳差食少;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15mL,1日3次。用时摇匀。

(5)注意事项 请遵医嘱。

20.龟鹿补肾丸

(1)药物组成 菟丝子、淫羊藿、续断、锁阳、狗脊、酸枣仁、何首乌、甘草、陈皮、鹿角胶、熟地黄、龟甲胶、金樱子、黄芪、山药、覆盆子。

(2)产品规格 上药制成大蜜丸,每丸重6g或12g。

(3)主治功效 壮筋骨,益气血,补肾壮阳。用于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肾亏精冷,性欲减退,夜多小便,健忘失眠。

(4)服用方法 口服,水蜜丸每次4.5~9g,大蜜丸每次6~12g,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忌辛辣食物;②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③感冒患者不宜服用;④本品宜饭前服用;⑤服药两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⑦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小儿忌服;⑧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⑨服药期间禁房事。

21.养心定悸口服液(膏)

(1)药物组成 地黄、麦冬、红参、大枣、阿胶、黑芝麻、桂枝、生姜、炙甘草。

(2)产品规格 口服液:每支装10mL;每支装20mL/膏剂:每支10g。

(3)主治功效 养血益气,复脉定悸。用于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不齐,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

(4)服用方法 口服液:口服,1次20mL,1日2次/膏剂:口服,1次15~20g,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腹胀便溏、食少苔腻者忌服;②忌不易消化食物;③凡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风寒或风热者慎服,腹胀便溏、食少苔腻者忌用;④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⑤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⑦服药1周后症状未明显改善,应到医院就诊;⑧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⑩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2.脑立清丸(胶囊)

(1)药物组成 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或猪胆粉)。

(2)产品规格 丸剂:每10丸重1.1g/胶囊剂:每粒装0.33g。

(3)主治功效 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高血压。

(4)服用方法 丸剂:口服,1次10丸,1日2次/胶囊剂:口服,1次3粒,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孕妇及体弱虚寒者忌服,体弱虚寒者表现为气短乏力,倦怠食少,面色白,大便稀溏;②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③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④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⑤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⑥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⑦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⑧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3.活力苏口服液

(1)药物组成 制何首乌、淫羊藿、黄精(制)、枸杞子、黄芪、丹参。

(2)产品规格 口服液,每支装10mL。

(3)主治功效 益气补血,滋养肝肾。用于年老体弱,精神萎靡,失眠健忘,眼花耳聋,脱发或头发早白属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者。现代用于治疗失眠,更年期综合征,脱发或头发早白。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10mL,1日1次,睡前服。3个月为1个疗程。

(5)注意事项 ①忌生冷、油腻食物;②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③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服药两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未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⑤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⑥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⑦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⑧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⑨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4.天王补心丸

(1)药物组成 丹参、当归、石菖蒲、党参、茯苓、五味子、麦冬、天冬、地黄、玄参、远志(制)、酸枣仁(炒)、柏子仁、桔梗、甘草、朱砂。

(2)产品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3)主治功效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1丸,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本品处方中含朱砂,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②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

25.安神补心丸

(1)药物组成 丹参、五味子(蒸)、石菖蒲、安神膏[合欢皮、菟丝子、墨旱莲、首乌藤、地黄、珍珠母、女贞子(蒸)]。辅料:滑石粉。

(2)产品规格 丸剂,每15丸重2g。

(3)主治功效 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15丸,1日3次。

(5)注意事项 ①外感发热患者忌服;②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③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④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⑤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⑦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⑧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⑩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6.安神胶囊

(1)药物组成 炒酸枣仁、川芎、知母、麦冬、制何首乌、五味子、丹参、茯苓。

(2)产品规格 每粒装0.25g。

(3)主治功效 补血滋阴,养心安神。用于阴血不足,失眠多梦,心悸不宁,五心烦热,盗汗耳鸣。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4粒,1日3次。

(5)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②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③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⑦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⑧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⑩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7.滋心阴口服液(胶囊、颗粒)

(1)药物组成 麦冬、赤芍、北沙参、三七。

(2)产品规格 口服液:每支装10mL/胶囊剂:每粒装0.35g/颗粒剂:每袋装6g。

(3)主治功效 滋养心阴,活血止痛。用于心阴不足,胸痹心痛,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冠心病心绞痛。

(4)服用方法 口服液:口服,1次10mL,1日3次/胶囊剂:口服,1次2粒,1日3次/颗粒剂:口服,1次6g,1日3次。

(5)注意事项 请遵医嘱。

28.五味子糖浆

(1)药物组成 五味子。

(2)产品规格 ①每瓶装10mL;②每瓶装100mL。

(3)主治功效 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心肾不足所致的失眠、多梦、头晕;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5~10mL,1日3次。

(5)注意事项 ①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②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③本品宜饭前服用;④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⑦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⑧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⑩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9.乌灵胶囊

(1)药物组成 乌灵菌粉。

(2)产品规格 每粒装0.33g。

(3)主治功效 补肾健脑清心化痰,养心安神。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心悸,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脉细或沉无力;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等。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3粒,1日3次。

(5)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②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③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孕妇慎用,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⑧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⑩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0.归脾丸(合剂)

(1)药物组成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

(2)产品规格 丸剂: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合剂:每支装10mL;每瓶装100mL。

(3)主治功效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4)服用方法 丸剂: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g,水蜜丸每次6g,浓缩丸每次8~10丸,每日3次。合剂:口服,1次10~20mL,1日3次。用时摇匀。

(5)注意事项 ①忌油腻食物;②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③本品宜饭前服用;④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两周症状未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应诊;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⑧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⑩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健脑丸(胶囊)

(1)药物组成 当归、天竺黄、肉苁蓉(盐炙)、龙齿(煅)、山药、琥珀、五味子(酒蒸)、天麻、柏子仁(炒)、丹参、益智仁(盐炒)、人参、远志(甘草水炙)、菊花、九节菖蒲、赭石、胆南星、酸枣仁(盐炒)、枸杞子。

(2)产品规格 丸剂,每10丸重1.5g。

(3)主治功效 补肾健脑,养血安神。用于心肾亏虚所致的记忆减退,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老年轻度认知障碍。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5丸,1日2~3次,饭后服。

(5)注意事项 ①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②孕妇慎用;③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④本品宜饭后服用;⑤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服药两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⑦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⑧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⑩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2.刺五加片

(1)药物组成 刺五加浸膏。辅料:淀粉、碳酸钙、硬脂酸镁、乙醇、滑石粉、蔗糖。

(2)产品规格 每瓶100片。

(3)主治功效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2~3片,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忌不易消化食物;②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③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⑧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⑩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3.健脑补肾丸

(1)药物组成 红参、鹿茸、狗鞭、肉桂、金牛草、炒牛蒡子、金樱子、杜仲炭、川牛膝、金银花、连翘、蝉蜕、山药、制远志、炒酸枣仁、砂仁、当归、龙骨(煅)、煅牡蛎、茯苓、炒白术、桂枝、甘草、豆蔻、酒白芍。

(2)产品规格 薄膜衣丸,每15丸重1.85g;红氧化铁包衣丸,每15丸,丸芯重1.7g。

(3)主治功效 健脑补肾,益气健脾,安神定志。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健忘,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膝酸软,遗精;神经衰弱和性功能障碍。

(4)服用方法 口服,淡盐水或温开水送服,1次15丸,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②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③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④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⑤本品宜饭前服用;⑥服药两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⑦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⑧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⑨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⑩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4.坤宝丸

(1)药物组成 女贞子(酒炙)、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何首乌(黑豆酒炙)、龟甲、地骨皮、南沙参、麦冬、酸枣仁(炒)、地黄、白芍、赤芍、当归、鸡血藤、珍珠母、石斛、菊花、墨旱莲、桑叶、白薇、知母、黄芩。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2)产品规格 每100粒重10g。

(3)主治功效 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通络。用于妇女绝经前后,肝肾阴虚引起的月经紊乱,潮热多汗,失眠健忘,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咽干口渴,四肢酸楚,关节疼痛。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50粒,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忌食辛辣,少进油腻;②肾阳虚症状明显者,如表现形寒肢冷、大便溏薄、面浮肢肿等症,不宜服用;③月经紊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服药4周症状无改善,应到医院诊治;⑤按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⑥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⑦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⑧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⑩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5.金水宝片(胶囊)

(1)药物组成 发酵虫草菌粉(Cs-4)。

(2)产品规格 片剂:每片重0.42g(含发酵虫草菌粉0.25g);每片重0.75g(每片含发酵虫草菌粉0.5g)/胶囊剂:每粒装0.33g。

(3)主治功效 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阳痿早泄见上述证候者。

(4)服用方法 片剂:口服,1次2片,1日3次/胶囊剂:口服,1次3粒,1日3次。

(5)注意事项 ①忌不易消化食物;②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③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⑧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⑩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6.天麻钩藤颗粒

(1)药物组成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盐制)、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茯苓。

(2)产品规格 ①每袋装5g(无蔗糖);②每袋装10g。

(3)主治功效 平肝息风,清热安神。用于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4)服用方法 开水冲服,1次1袋(5g),1日3次,或遵医嘱。

(5)注意事项 ①肝经实火或湿热所致的头痛,不宜使用本方;②阴虚之动风证忌用。

37.松龄血脉康胶囊

(1)药物组成 鲜松叶、葛根、珍珠层粉。

(2)产品规格 每粒装0.5g。

(3)主治功效 平肝潜阳,镇心安神。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高血压病及原发性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4)服用方法 口服,1次3粒,1日3次,或遵医嘱。

(5)注意事项 个别患者服药后可出现轻度腹泻、胃脘胀满等,饭后服用有助于减轻或改善这些症状。

38.血府逐瘀丸

(1)药物组成 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黄、牛膝、枳壳(麸炒)、桔梗、柴胡、甘草。

(2)产品规格 丸剂,每丸重9g。

(3)主治功效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瘀血内阻之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本品主要用于头痛、眩晕、脑损伤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

(4)服用方法 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空腹用红糖水送服。

(5)注意事项 忌食辛冷。孕妇忌服。

三、单味药治疗

1.大枣

(1)其他名称 壶、木蜜、干枣、美枣、良枣、红枣、干赤枣、胶枣、南枣、白蒲枣、半官枣、刺枣。

(2)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心经。

(3)主治功效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本品能养心血,安心神。治心阴不足,肝气失和之妇人脏躁,精神恍惚,无故悲伤欲哭,心中烦乱,不能自主,睡眠不安者,常与小麦、甘草等同用,如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治血虚面色萎黄,心悸失眠者,多与熟地黄、当归、酸枣仁等药配伍。

(4)煎服方法 煎服,6~15g。

(5)注意事项 ①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相宜;②《医学入门》:心下痞,中满呕吐者忌之。多食动风,脾反受病;③《本草经疏》:小儿疳病不宜食,患痰热者不宜食;④《本草汇言》:胃痛气闭者,蛔结腹痛及一切诸虫为病者,咸忌之;⑤《随息居饮食谱》:多食患胀泄热渴,最不益人,凡小儿、产后及温热、暑湿诸病前后、黄疸、肿胀、疳积、痰滞,并忌之。

2.丹参

(1)其他名称 酒丹参、赤参、木羊乳、奔马草、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郄蝉草。

(2)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经。

(3)主治功效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本品性寒入心经,有清心凉血、除烦安神之功。治热入营血,高热神昏,烦躁不寐,常配伍生地黄、玄参等药,如清营汤(《温病条辨》)。治心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常配伍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药,如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4)煎服方法 煎服,10~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5)注意事项 ①无瘀血者慎服;②《本草经集庄》:畏咸水,反藜芦;③《本草经疏》:妊娠无故勿服;④《本草备要》:忌醋;⑤《本经逢原》:大便不实者忌之。

3.石菖蒲

(1)其他名称 菖蒲叶、山菖蒲、水剑草、香菖蒲、药菖蒲。

(2)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心、胃经。

(3)主治功效 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和胃。可用于健忘失眠,耳鸣耳聋,治劳心过度、心神失养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常与人参、白术、龙眼肉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

(4)煎服方法 煎服,3~10g;鲜品加倍。

(5)注意事项 ①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②《本草经集注》: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③《日华子本草》: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④《医学入门》:心劳、神耗者禁用。

4.百合

(1)其他名称 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

(2)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心、肺经。

(3)主治功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本品入心经,能养阴清心,宁心安神。治虚热上扰,失眠,心悸,可与麦冬、酸枣仁、丹参等清心安神药同用。

(4)煎服方法 煎服,6~12g。清心安神宜生用。

(5)注意事项 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

5.朱砂

(1)其他名称 丹粟、丹砂、赤丹、汞沙、辰砂、朱宝砂、洋尖砂、泽光砂、镜面砂、劈砂、片砂。

(2)性味归经 甘,微寒;有毒。归心经。

(3)主治功效 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用于心神不宁,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为清心、镇惊安神之要药,尤宜于心火亢盛,内扰神明之心神不宁,惊悸怔忡,烦躁不眠者。

(4)煎服方法 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5)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忌火煅,宜水飞入药。

6.合欢皮

(1)其他名称 合昏皮、夜合皮、合欢木皮。

(2)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肝、肺经。

(3)主治功效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用于心神不安,愤怒忧郁,失眠多梦,善于疏肝解郁,悦心安神,适宜于情志不遂,愤怒忧郁所致心神不安,烦躁不宁,抑郁失眠。

(4)煎服方法 煎服,6~12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5)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7.灯心草

(1)其他名称 灯心炭、赤须、铁灯心、灯芯、水灯草、灯心、灯草、碧玉草、虎须草、朱拌灯芯、秧草、水灯心、野席草。

(2)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3)主治功效 利小便,清心火。本品性寒,既能入心清心火,又可利尿泄热,以引导心火下降。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

(4)煎服方法 煎服,1~3g。

(5)注意事项 下焦虚寒,小便失禁者禁服。

8.远志

(1)其他名称 葽绕、蕀蒬、棘菀、细草、小鸡腿、小鸡眼、小草根。

(2)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3)主治功效 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开窍,消散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

(4)煎服方法 煎服,3~10g。

(5)注意事项 ①胃溃疡及胃炎患者慎用;②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服;③《本草经集注》: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畏真珠、藜芦、蜚蠊、齐蛤;④《药性论》:畏蛴螬。

9.罗布麻叶

(1)其他名称 泽漆麻、红麻、茶叶花、红柳子、羊肚拉角、罗布麻。

(2)性味归经 甘、苦,凉。归肝经。

(3)主治功效 平肝安神,清热利水。可治疗肝阳上亢及肝火上攻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等。

(4)煎服方法 6~12g。水煎服;单味浸泡代茶服。

(5)注意事项 脾虚慢惊者慎用。

10.珍珠

(1)其他名称 真珠、蚌珠、真珠子、药珠、珠子、濂珠。

(2)性味归经 甘、咸,寒。归心、肝经。

(3)主治功效 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润肤祛斑。本品甘寒质重,入心经,重可镇怯,故有安神定惊之效。主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且性寒清热,甘寒益阴,故尤宜于心虚有热之心烦不眠、多梦健忘等心神不宁之证,常配伍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养心安神药。亦可单用,如《肘后方》用本品研末与蜜和服,治疗心悸失眠。

(4)煎服方法 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5)注意事项 ①《本草经疏》:病不由火热者勿用;②《本草新编》:疮毒若内毒未净,遽用真珠以生肌,转难收口。

11.酸枣仁

(1)其他名称 枣仁、酸枣核。

(2)性味归经 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3)主治功效 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可治疗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为养心安神之要药,尤宜于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之虚烦不眠。

(4)煎服方法 煎服,10~15g。

(5)注意事项 ①凡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②《本草经集注》:恶防己;③《本草经疏》: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邪热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④《得配本草》:肝旺烦躁,肝强不眠,禁用;⑤《本草求真》:性多润,滑泄最忌。

12.柏子仁

(1)其他名称 柏实、柏子、侧柏子、柏仁。

(2)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3)主治功效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多用于心之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虚烦不眠、头晕健忘等。

(4)煎服方法 煎服,3~10g。

(5)注意事项 便溏及痰多者慎服。

13.竹茹

(1)其他名称 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

(2)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心、胆经。

(3)主治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痰热咳嗽,可用于胆火夹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治痰火内扰而致胸闷痰多,心烦不寐,或惊悸不宁者,常配枳实、半夏、茯苓等,如温胆汤(《千金方》)。

(4)煎服方法 煎服,5~10g。生用偏于清化热痰,姜汁炙用偏于和胃止呕。

(5)注意事项 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14.磁石

(1)其他名称 玄石、磁君、处石、延年沙、续未石、拾针、绿秋、伏石母、玄武石、帝流浆、席流浆、瓷石、熁铁石、元武石、吸铁石、吸针石、慈石、灵磁石、活磁石、雄磁石、摄石、铁石、戏铁石。

(2)性味归经 咸,寒。归心、肝、肾经。

(3)主治功效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用于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宜于肾虚肝旺,肝火上炎,扰动心神或惊恐气乱,神不守舍所致的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及癫痫者。

(4)煎服方法 煎服,9~30g,先煎。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宜生用。

(5)注意事项 ①吞服后不易消化,如入丸散,不可多服;②《本草经集注》:柴胡为之使,恶牡丹、莽草,畏黄石脂,杀铁毒;③《本草从新》:重镇伤气,可暂用而不可久;④脾胃虚者,不宜多服、久服。

15.龙骨

(1)其他名称 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

(2)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3)主治功效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为重镇安神的常用药,宜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证。

(4)煎服方法 煎服,15~30g,先煎。外用适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生用。

(5)注意事项 湿热积滞者不宜使用。

16.牡蛎

(1)其他名称 左顾牡蛎、蚝、蠔、蚝壳、牡蛤、左牡蛎、煅牡蛎、海蛎壳、蛎蛤、古贲蛎蛤、古贲、蛎房、蚝山、蚝莆、左壳、海蛎子壳、海蛎子皮。

(2)性味归经 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3)主治功效 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

(4)煎服方法 煎服,9~30g,先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生用。

(5)注意事项 ①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②《本草经集注》: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良,恶麻黄、茱萸、辛夷;③《本草经疏》: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肾虚无火,精寒自出者非宜。

17.紫贝齿

(1)其他名称 紫贝、狗支螺、紫贝止、贝齿、海巴、宝贝、生贝齿、煅贝齿、文贝、砑螺、紫贝子、南蛇牙齿。

(2)性味归经 咸,平。归肝经。

(3)主治功效 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适用于肝阳上扰,心阳躁动之惊悸心烦,失眠多梦者,可与龙骨、磁石、茯神等安神药配伍,共收安神、平肝之效。

(4)煎服方法 煎服,10~15g;先煎,或研末入丸、散剂。

(5)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者慎用。

18.羚羊角

(1)其他名称 灵羊角、九尾羊角、羚羊尖、羚角、羚羊、羚羊粉。

(2)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心经。

(3)主治功效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本品质重沉降,有平抑肝阳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所致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头痛如劈等症,常与石决明、龟甲、生地等同用。

(4)煎服方法 煎服,1~3g,宜另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5)注意事项 本品性寒,脾虚慢惊者忌用。

19.人参

(1)其他名称 棒锤、山参、园参、参叶。

(2)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3)主治功效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本品归心经,能补益心气,安神益智。适宜于心气虚弱,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健忘等,常与黄芪、茯苓、酸枣仁等药配伍。若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失眠,体倦食少者,常配伍黄芪、当归、龙眼肉等补气养血安神药,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肾不交,阴亏血少,虚烦不眠,心悸健忘者,则配伍生地黄、当归、酸枣仁等滋阴养血安神之品,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4)煎服方法 煎服,3~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文火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1次2g,1日2次。

(5)注意事项 ①实证、热证忌服;②《本草经集注》: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③《药对》: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动紫石英;④《药性论》:马蔺为使,恶卤咸;⑤《医学入门》:阴虚火嗽吐血者慎用;⑥《月池人参传》:忌铁器;⑦《药品化义》:若脾胃热实,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积,皆不可用。

20.龙眼肉

(1)其他名称 龙眼、比目、荔枝奴、亚荔枝、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圆眼、蜜脾、桂圆、元眼肉、龙眼干。

(2)性味归经 甘,温。归心、脾经。

(3)主治功效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本品能补心脾、益气血、安神,既不滋腻,又不壅滞,为滋补良药。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常与人参、当归、酸枣仁等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

(4)煎服方法 煎服,9~15g。

(5)注意事项 湿盛中满及有停饮、痰、火者忌服。

21.桑椹

(1)其他名称 桑实、葚、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桑葚子、桑粒、桑果。

(2)性味归经 甘、酸,寒。归心、肝、肾经。

(3)主治功效 滋阴补血,生津润燥。可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本品甘酸,滋补阴血,《滇南本草》谓其“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故常用于肝肾不足,阴血亏虚之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等症。

(4)煎服方法 煎服,9~15g。

(5)注意事项 ①脾胃虚寒便溏者,禁服;②《杨氏产乳》:凡子不得与桑椹子食,令儿心寒;③《本草经疏》: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④《本草省常》:多食致衄,孕妇忌之。

22.莲子

(1)其他名称 薂、藕实、水芝丹、莲实、泽芝、莲蓬子、莲肉。

(2)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3)主治功效 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可用于虚烦,心悸,失眠,本品甘平,入心、肾经,能养心益肾,交通心肾而宁心安神。治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者,常与酸枣仁、茯神、远志等药同用。

(4)煎服方法 煎服,6~15g。

(5)注意事项 ①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服;②《随息居饮食谱》:凡外感前后,疟、疸、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23.琥珀

(1)其他名称 血琥珀、血珀、红琥珀、光珀、育沛、虎珀、虎魄、江珠、琥魄、兽魄、顿牟。

(2)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肝、膀胱经。

(3)主治功效 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健忘等症。

(4)煎服方法 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不入煎剂。外用适量。

(5)注意事项 ①阴虚内热及无瘀滞者忌服;②《本草经疏》:凡阴虚内热,火炎水涸,小便因少而不利者勿服琥珀以强利之,利之则愈损其阴。

24.灵芝

(1)其他名称 三秀、灵芝草、木灵芝、菌灵芝。

(2)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3)主治功效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宜于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神疲,食少者。

(4)煎服方法 煎服,6~12g。

(5)注意事项 ①实证及外感初起者忌用;②灵芝是一种较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故罹患出血性疾病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③过敏体质者慎用。

25.首乌藤

(1)其他名称 夜交藤、九真藤、交藤、棋藤、夜交仝。

(2)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肝经。

(3)主治功效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宜于阴虚血少之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4)煎服方法 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5)注意事项 躁狂属实火者,慎服。

26.珍珠母

(1)其他名称 珠母、真珠母、明珠母、珍珠母粉、煅珠母、珠牡。

(2)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心经。

(3)主治功效 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退翳。用于心神不宁,惊悸失眠,有安神定惊之功。

(4)煎服方法 煎服,10~25g,先煎。

(5)注意事项 本品属性寒镇降之品,故脾胃虚寒及孕妇慎用。

27.茯苓

(1)其他名称 伏灵、不死面、朱茯苓、茯苓个、茯苓块、白茯苓、云苓、松苓、茯菟、松薯、松腴、福临。

(2)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3)主治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本品补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

(4)煎服方法 煎服,10~15g。

(5)注意事项 ①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②《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③《药性论》:忌米醋;④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⑤《本草经疏》:患者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⑥《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28.刺五加

(1)其他名称 刺拐棒、老虎镣子、刺木棒、坎拐棒子。

(2)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脾、肺、肾、心经。

(3)主治功效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本品归心、脾经,能补益心脾之气,并安神益志。治心脾两虚,心神失养的失眠、多梦、健忘,可与酸枣仁、远志、石菖蒲等养心安神之品配伍。

(4)煎服方法 煎服,9~27g。

(5)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服。

29.紫石英

(1)其他名称 萤石、氟石、赤石英、煅紫石英。

(2)性味归经 甘,温。归肾、心、肺经。

(3)主治功效 温肾暖宫,镇心安神,温肺平喘。本品入心经,能镇心安神。治心悸怔忡,虚烦失眠,可与酸枣仁、柏子仁、当归等同用。

(4)煎服方法 煎服,9~15g,先煎。

(5)注意事项 ①阴虚火旺、肺热咳喘者忌用;②《本草经集注》:长石为使,畏扁青、附子;③《本草经疏》:妇人绝孕由于阴虚火旺不能接受精气者忌用;④《得配本草》:血热者忌用。

30.麦冬

(1)其他名称 麦门冬、沿阶草、寸冬、川麦冬、浙麦冬、杭麦冬、爱韭、忍陵。

(2)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3)主治功效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本品归心经,能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除烦安神作用。可用于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多梦等症,宜与生地黄、酸枣仁、柏子仁等养阴安神之品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4)煎服方法 煎服,6~12g。传统认为本品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火大多连心用。

(5)注意事项 ①脾胃虚寒、食少便溏,以及外感风寒、痰湿咳嗽者忌服;②《本草经集注》: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囊;③《药性论》:恶苦芺,畏木耳;④《纲目》:气弱胃寒者,必不可饵。

31.龟甲

(1)其他名称 龟板、乌龟壳、乌龟板、下甲、血板、烫板。

(2)性味归经 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

(3)主治功效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本品归心肾经,又有养血补心,安神定志之效,适用于阴血不足,心肾失养之惊悸、失眠、健忘,常与石菖蒲、远志、龙骨等品同用,如孔圣枕中丹(《千金要方》)。

(4)煎服方法 煎服,9~24g,先煎。本品经砂烫醋淬后,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并除去腥气,便于服用。

(5)注意事项 ①脾胃虚寒者忌服,孕妇慎用;②《本草经集注》:恶沙参、蜚蠊;③《药对》:畏狗胆;④《本草备要》:恶人参;⑤《本草经疏》:妊妇不宜用,患者虚而无热者不宜用。

32.五味子

(1)其他名称 北五味子、辽五味子、五味、辽五味、北五味、壮味、嗽神、玄及、五梅子。

(2)性味归经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3)主治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可用于心悸失眠,本品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4)煎服方法 煎服,2~6g。

(5)注意事项 ①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②《本草经集注》:苁蓉为之使,恶萎蕤,胜乌头。 XedlD8PdG5AVE8HtnxQnYV3AUz4AK8/SpTBV2ce4l9aSs2fQ5HF1qBLQxO1aTTg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