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严氏外科流派

一、流派起源

严氏外科流派,肇始于清朝光绪年间的严海葆(1880—1944)。严海葆字源来,镇海县人。少时常游鄞县天童寺,遇寺内医僧大和尚,见之曰:此子有异质,聪慧过人,可教也。遂收为门徒,将生平之医学知识尤其疡科,尽传于严。逾三年,乃悬壶甬上。严氏勤奋好学,古今方药无不精研细读,与名医范文甫交往甚密,医术日精。至中年,医望甚高,求诊者门庭若市。生平慷慨好施,有口皆碑。行医四十年,积有丰富之外科经验,凡遇险重之症,每内服、外敷同时并用,即可履夷出险,转而为安。自创复方三黄膏、黄连液及蒲公英汤等验方,内服、外敷并用,颇有奇效,打造了甬派中医外科的金字招牌。严氏广栽桃李,称誉浙东,其弟子刘中柱、闻茂康、卢家祥等在宁波、上海及舟山行医。

二、传承脉络

严氏外科流派以师授、家传、新式教育相结合模式为主。严氏外科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传人,形成了以刘中柱、崔云、陈宁刚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严氏外科流派传承脉络。

(一)第二代传承人:刘中柱、严瑞卿、陈瑞刚、李学康、卢家祥

刘中柱(1919—2004),生于浙江乐清,1936年随父来甬,从师严海葆,继承其衣钵,1941年继承师道悬壶甬上,自设外科诊所,1953年起先后在鼓楼联合诊所、孝闻卫生院工作。1977年与钟一棠、张沛虬、宋世焱、罗仲丹等参与筹建宁波市中医院,开创了宁波市中医院外科。1983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名老中医”称号,1984年受卫生部委托参与编写了《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86年评为副主任医师,1992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曾任宁波中医院外科主任、浙江省中医外科学会副主任、宁波市中医学会理事、宁波市中医药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宁波市政协委员等职。并潜心乳腺病、疔疮痈疽、肛肠等疾病的研究。

图2-6 严氏外科流派传承脉络图

(二)第三代传承人:崔云、邹荣生、刘战胜、屠苗振

崔云,主任医师,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宁波市首批重点特色中医专科男性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国际中医男科学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宁波市中医药学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外科、男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系2021年宁波市杰出人才,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宁波市首批重点特色中医专科男性专科学术带头人,其擅长男科疾病诊治。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奖1项,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奖二等奖1项,浙江自然科学学术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编、参编学术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译文160余篇。患者影响已辐射至省内外其他地区,并接待了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以色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患者。

刘战胜,副主任医师,1965年毕业于宁波市卫生局中医甲班,原就职于宁波市鼓楼医院(现为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师从父亲刘中柱主任,潜心于乳腺病、疔疮痈疽、窦道瘘管、湿疹、带状疱疹等治疗的研究。坚持中西医结合理念、理论和临床并重的严谨治学态度,积累下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术会议交流发表论文10余篇。协助刘中柱主任整理编写《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受浙江省卫生厅和浙江科技出版社委托参与编写《医林荟萃——浙江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邹荣生,副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现任宁波市中医院外科、皮肤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蛇伤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从事中医外科、皮肤科临床工作26年。曾师从浙东外科知名中医刘中柱,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病、窦道瘘管、皮肤病、毒蛇咬伤等外科、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其主持市级科研课题“速可乳宁药物纹胸”。曾有多篇文章在省市及以上刊物上发表。

屠苗振,1976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于1980年调入宁波市中医院中医外科临床工作,随刘中柱主任医师学习诊治中医外科的常见多发病。1983年10月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随上海著名痔科专家闻茂康教授进修学习痔瘘病的诊疗技术1年,返院后一直从事肛肠科的痔、瘘、裂等疾病的诊治工作。其先后又在北京、南京中医学院短期培训学习,对肛肠科疾患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混合痔的外切内扎术、复杂性肛瘘的切开挂线、小儿肛瘘切开术以及陈旧性肛裂的封闭扩肛治疗,以及中医中药辨证论治便秘、肠泄(结肠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发表有《徐长卿注射液局封扩肛治疗肛裂102例》《蚕沙苦胆汤外洗治疗肛周湿疹》等多篇论文。

(三)第四代传承人:陈宁刚、董晓明、郑武、冯奕

陈宁刚,主任医师,宁波市名中医,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中医外科全国名老中医崔云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后备带头人,并承担市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分会全国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皮肤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皮肤分会委员,宁波市医学会皮肤分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其擅长皮肤病及皮肤美容诊治。承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8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

董晓明,从事肛肠科诊疗工作,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先后多年从事外科、肛肠科工作,擅长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肛肠科常见病及疑难病,对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陈旧性肛裂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此外,研制了专用于肛裂治疗的肛裂注射液以及用于痔瘘术后疼痛防治的混合长效止痛液,这些创新疗法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实用价值。近年来,开展的中医中药治疗各种便秘、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开展了各种肛肠手术及结肠镜检查治疗。此外担任全国肛肠学会理事,浙江省肛肠学会委员,发表期刊及会议论文近20篇。

郑武,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993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精、附睾炎、前列腺炎、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精索静脉曲张等男科疾病及中医外科治疗方面的疑难病。

冯奕,医学学士,主任医师。宁波市首批中青年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崔云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委员,宁波市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委员。从事中医男科工作20余年,以“治病求本”“治未病”为治医理念。擅长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精囊疾病以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调理。发表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

(四)第五代传承人:叶静静、刘玲琳、鲁晏武等

叶静静,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美容主诊医师,宁波市中青年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全国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宁波市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市中西医皮肤性病专委会特应性皮炎学组组长。其擅长皮肤疾病、面部损美性疾病中西医诊治。承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宁波市级课题等多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刘玲琳,医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医坛新秀,先后入选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分会青年委员,宁波市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委员。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及甲状腺疾病,曾获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鲁晏武,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从事中医皮肤病及中医流派传承研究。深研严氏外科,临床上博采众家,始终坚持中医药理论,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银屑病等自身免疫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经验。

三、学术特色

严氏外科集师传精华和自身实践经验,在临床上内外融通,中西并举,强调整体和分治观念,提倡症因证治的量化思维,重视先后天之本。能够与时俱进地汲取中医治病的精髓,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一)内外合治

中医外科疾病,有别于内科疾病,严氏外科认为内治、外治殊途同归,二者有效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故而临床诊治在常规中药汤剂内服基础上,应同样重视中医外治。而中医外科治疗疾病的外治技术纷繁复杂,严氏外科告诫门人需仔细辨别不同外用药和外治技术的优点,在疾病治疗的不同阶段合理选用,才能发挥最佳疗效。如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由于其临床征象与乳癌相似,容易误诊误治,西药尚无特效药,一般采用乳腺局部切除甚至全切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有复发风险,严氏外科则采用挂线、垫棉、切开、提脓去腐药外敷等中医外治技术,结合清热之剂内服的方式,这样愈后瘢痕小,乳腺外形损伤轻,治疗后不易复发。祛邪扶正,针对这些乳腺疾病的发病及变化特色,结合乳腺疾病脏腑经络所属的共性,在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的情况下,致肝郁脾虚、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于乳络,形成乳中结块,日久郁而化火,热盛肉腐,则见肿块局部红肿,脓肿形成。此时扶正祛邪是治疗大法。严氏外科通过多年临证实践,将祛邪概括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4法,而扶正则主要包括健脾化湿、补益脾胃、调摄冲任、补肾填精4法。

(二)整体观念

严氏外科认为,痈疽疾病多因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病理产物堆积于经络所致,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严氏外科倡导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虽以局部为主,但其治疗需有整体观念,从宏观上把握痈疽疾病的病因病机、发展趋势,认识疾病的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才能进一步提高外科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严氏外科从整体出发,结合局部症状,将痈疽的发病过程归纳为3个阶段:初期(肿胀期)、中期(化脓期)、末期(溃后期)。严氏认为治疗该病的总原则不外乎疏肝清胃、活血化瘀、理气通乳、清热解毒之法。洞悉临床病情的发展,深思症状的鉴别变化,初期治疗应以发散表邪、清热利气为主;中期以托毒外出、消肿去腐为主;末期应以调气血、扶正兼祛余邪为主。

(三)细究局症

中医外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别于内科疾病诊治,其特色在于中医外用药物和外治技术的运用。严氏外科告诫门人,中医外科疾病局部辨证和整体辨证具有相同的地位。但是临床诊疗中,严氏外科发现中医外用药物相较于中药内服药物,存在品类稀少、制剂工艺落后、患者使用不方便等缺点。严氏外科广采名验方,改良创制出三黄消肿膏、栀黄散、生肌玉红膏和小檗碱液等院内制剂,具有高效、价廉、便携、不良反应小的特点,畅销多年,至今仍是浙东地区患者口口相传的好药。 brcZkaqNEq/PS5Te2ARhAI8r3bCiViFDW7hXBJQe4TAq+ULl7rKJf+Dc9GqJTgS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