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息”即指劳作和休息。养生强调作息时间顺应自然规律和人体的生理节律,循序而动。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都要保持一定的节律,才能发挥最佳的功能状态,有利于生物节律的形成和稳定,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养成规律作息的关键是要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样可使人生机勃勃,精神饱满地工作、学习。
首先,起卧休息应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例如,一年之内,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日常作息也应相应形成春夏晚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的不同规律。一日之内,平旦之时阳气从阴始生,到日中之时,则阳气最盛,午后则阳气渐弱而阴气渐长,深夜时分则阴气最为隆盛。相应地,人们应在白昼阳气隆盛之时从事日常活动,而到夜晚阳气衰微的时候,就要安卧休息。总之,人体的规律作息习惯要符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道理。
其次,注意遵循自身生物钟运转规律。例如,工作时间,应随着年龄体质而进行相应调整。常人一般为八小时,但年老体弱精气不足者,则应相应地缩短工作时间。规律作息习惯的建立,可使体内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协调统一,更好地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使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长时间维持正常状态。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生理需要,在睡眠状态下人体的组织器官大多处于休整状态,从而大大降低了气血的消耗,使其得到必要的补充与修复。高质量的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最佳方法,并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1.调摄精神
睡前应防止情绪的过激,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
2.稍事活动
睡前可在家中缓缓散步,单调的散步活动能增强睡意,并消耗一些体力,使入睡更加容易。但是,睡前活动不可过量,否则阳气浮动,神不归脏,难于安卧。
3.濯足、按摩涌泉穴
坚持每晚用热水濯足,双脚相互摩擦或用双手按摩足背、足心,并由下至上按摩小腿,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度。泡完后用毛巾擦干,继而坐在床上准备进行足底按摩。这样可以滋肾清热,导火下行,故可取得除烦宁神的作用。
1.睡眠姿势
在睡眠姿势方面,要求“卧如弓”。古今医家都认为常人右侧卧是最佳卧姿。右侧卧位,即身体侧向右边,四肢略为屈曲,双上肢略为前置,下肢自然弯曲,躯体呈弓形。根据人体生理结构,右侧卧时心输出量较大,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得到加强,人自身感觉也比较舒适。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右侧卧的睡姿有利于养生保健,但入睡后要保持睡姿永远不变是无法做到的,也是不现实的。对孕妇来说,宜左侧卧,因左侧卧最利于胎儿生长,并可减少妊娠并发症。婴幼儿应该在成人的帮助下经常变换体位,一般每隔1~2小时翻一次身。心衰患者及咳喘发作者宜取半坐位或半侧位,同时将枕与后背垫高。胸膜积液患者,宜取患侧卧位。有瘀血症状的心肺疾病患者,如肺心病患者等,应忌左侧卧或俯卧。
2.睡眠方位
睡眠方位指睡眠时头足的方向位置。中医认为,北方属水,为阴中之阴位,主冬主寒,头乃诸阳之会,故北首而卧恐阴寒之气直伤人体元阳,损害元神之府。
3.睡眠时间
小儿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睡眠次数越多。成年人实际睡眠时间减少至每日需要8小时,人至50岁以后,对睡眠时间的需求又会逐渐增加。子午觉是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每天于子时(夜间23时至1时)和午时(白天11时至13时)入睡。中医养生学认为,日寝夜寐,一昼夜间寐分为二,每日时至午后,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后,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阴阳并养,则最有利于神健体康。日寝夜寐以养身心的关键在于日寝。午觉不宜超过1小时,每日中午小睡能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与休息,可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有益缓解疲劳,减少心血管病发生,从而避免早衰。子、午两时睡眠的质量和效率都高,坚持“子时大睡,午时小憩”,老年人还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符合养生道理。
睡时不要思考日间或过去未来的杂事,甚至忧愁焦虑;不可张口呼吸;不可掩面;不可对火炉;不可当风;睡前忌热水浴和冷水浴;忌晚餐太荤和太晚。
1.自我调节
睡眠的关键在于自我心神的调节,心神安宁是入睡及提高睡眠质量的前提。
2.饮食安神
睡前可少量服食一些有益睡眠的食物,如核桃、蜂蜜、百合、桂圆、牛奶、酸枣仁、香蕉、莲子、大枣、小麦、木耳、苹果等,还可配合药膳保健。常见可供辨证选择的助眠膳食有:①心脾血虚证。苡仁红枣粥(薏苡仁30g,红枣8枚,糙糯米60g,红糖60g);小麦红枣粥(小麦50g,粳米50g,红枣5枚,桂圆肉15g,白糖适量);龙眼莲子羹(龙眼肉20g,莲子20g,百合20g,冰糖20g)。②心虚胆怯证。人参桂圆醴(野山参5g,桂圆肉200g,高粱酒1000mL)。③阴虚火旺证。枣竹灯心粥(枣仁20g,玉竹20g,灯心草6g,糯米200g)。④心肾不交证。苦丁肉桂袋泡茶(苦丁茶5g,肉桂2g,夜交藤3g)。⑤痰热壅遏证。竹沥贝蔻饮(新鲜苦竹三尺长者十余根,白豆蔻3g,川贝母20g,冰糖20g)。⑥血虚肝郁证。阿胶佛手羹(阿胶5g,佛手片10g,柏子仁15g,鸡肝1具,冰糖20g)。⑦中焦不和证。山楂入寐饮(山楂100g,白糖50g);神曲茶(神曲10g,红茶末5g)。此外,经常因工作性质很晚才吃饭的人,平时应多食用蔬菜、水果、豆制品、海带及紫菜等食物。
3.音乐安神
睡前可选择自己喜爱的舒缓的轻音乐,以较低分贝收听,如海浪缓慢拍打沙滩声音、丛林中风鸣鸟叫声等,人随着音乐节律调整呼吸节律,使其逐渐减慢,降低机体代谢率,帮助入寐。
4.香熏助眠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质量上乘的香料或精油。打开香水瓶的瓶盖,放在枕边,或用香熏灯在房中熏1~2滴精油,有催人入睡的功效。
“劳逸适度”即指工作和休闲娱乐应量力而行、交替进行、相互调节,从而保证二者均不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使健康得以长久维持。劳和逸均包括形体与精神两方面,劳逸适度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使人精力充沛,而且能使人精神振奋,工作积极。
1.过劳
过劳即劳累太过,也称劳倦所伤,包括体劳、神劳和房劳三个方面。体劳是形体过于劳累,如积劳成疾,或病后体虚,勉强劳作致病,其可耗损脾、肺之气;神劳即劳神,主要指思虑不解,用脑过度;房劳主要指房事太过,或手淫成习,或妇女早孕多育等。
2.过逸
过逸即过度安逸,包括体力和脑力两方面。《素问·宣明五气》更提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其中之“久卧”“久坐”是过逸的两种类型。“久卧伤气”,指睡卧过久可致阳气敷布失常,气滞为病;“久坐伤肉”,指蹲、坐过久,可致四肢血脉运行不畅,新血不能达于四肢,使肌肉不荣、瘀血内生而为病。
1.量力而行
体力劳动要轻重相宜,依据体力大小量力而行。
2.脑体结合
脑力劳动要与身体活动相结合。比如,体力劳动者,休息时可参与弈棋、阅读、书画之类的娱乐休闲活动,使劳累的形体得到放松的同时,过逸的心神得以小劳;而脑力劳动者,休息时则不妨多活动形体。
3.休息多样化
不仅采用睡眠形式的休息,也可选用听音乐、下棋、聊天、观景、散步、打拳、钓鱼、赋诗作画等休息方式。根据工作特点,在工作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一些养生保健行为融入其中。例如,整天坐在办公桌前工作的人,下肢常常一动不动,要注意多做踮脚尖、扣五趾等下肢活动,而如果颈部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应注意在工作时变换体位。用眼人群,应注意穿插眼保健操、看绿色植物、极目远眺等;用嗓人群,应注意学习正确发音,工作时饮用润喉利咽药茶等。
起居环境是指住所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可分为居室周边环境和居室内环境。适宜的起居环境,可促进人的健康长寿。
住宅环境是指围绕在居住场所周边的自然环境。如何选择一个科学合理、舒适清静的住宅环境,对保障身心健康、延年益寿非常重要。
1.选空气清新之处
外部通风条件好很重要,它直接影响了住宅环境的空气质量。
2.选地势较高之处
中医认为,居处潮湿是湿邪伤人的主要原因和途径。地势低洼的地方,特别是雨水、台风较多的地方,更易积水、淹水,土地相对潮湿,会影响居住者的健康甚或改变其体质。住宅也不是越高越好,高巅之上,风邪多至,空气往往较冷。所以,要选择高低恰当之处。
3.宜选安静清幽之处
居住环境的安宁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环境安静清幽,人们的精神会得到放松,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有利于心态平和。
4.宜选背山临水、风景宜人之处
背山临水,风景宜人,视野开阔,最是宜居之所。相较而言,向东、向南或东南的山坡最佳,阳光充足。在现代都市里,虽然少有山水可依,但可选择相对更加自然的生态环境,比如附近有公园的居住地。
5.房屋结构宜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活习惯和物质条件不同,房屋结构的设计也应因地制宜,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这种现象在当代表现得较为严重。因此,选择住宅环境时,除贴近自然因素外,对环境污染要加以了解和避忌。
1.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也称为大气污染,首先伤害的是呼吸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全身中毒。其次是损害消化道。此外,污染物还可对皮肤、黏膜直接造成危害。
2.噪声污染
当噪声超过一定的分贝,就会干扰人的睡眠,影响人的正常生活,降低工作效率。在吵闹的环境中工作易致烦躁、疲劳、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噪声对听力的损害最为直接,强噪声使人感觉刺耳难受,或感耳部疼痛,使听力下降。若突然暴露在140分贝以上的噪声中,会引起鼓膜破裂,造成耳聋。
3.光污染
因其以各种方式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进行着无形的危害,光污染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比如婴幼儿经常处于光照环境下,会引发睡眠和营养方面的问题;被一些人造光源长期照射会诱发电光性眼炎,而且影响正常生活,诱发神经衰弱,甚至精神疾病等;光污染还能破坏生态平衡,使多种鸟类繁殖提前,危害植物生长,产生温室效应等。
4.电磁污染
电磁辐射可使人表现出精神恍惚、烦躁不安、兴奋失眠或惊恐等。因此不要居住在有高压、高电磁、高放射的地方。另外,许多建筑材料,如沙石、石灰,以及加工后的无釉地砖、彩釉地砖、花岗岩、瓷片、混凝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
1.室外环境美化
植树、栽花、种草等可美化居住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轻污染,给人以清洁、舒畅、富有生气的感觉,有利于人体健康。
2.阳台窗台美化
在阳台上可自制花坛养花,种上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如天竺葵、牡丹、月季、玫瑰、海棠、水竹、兰花、万年青等。栽种花草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加以选择,如喜欢青枝绿叶的,可栽仙人掌、紫罗兰、透叶莲等;喜欢色艳花香的,可种茶花、水仙、夜来香;希望四季花开的,应当搭配栽种兰花、牡丹花、茉莉花、月季花、菊花等。许多花草除了美化环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忍冬花能清热解毒,可用开水泡或略煎煮后饮其茶,能祛暑清热,防治风热感冒;兰花祛暑化湿,洗净后煮服,可用于夏季头晕胸闷、恶心厌食;菊花可清热明目平肝,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及高血压头晕目眩等。
1.居室朝向佳
居室朝向以坐北朝南为佳,即功能性房间,如客厅、主卧等,其主要采光面在南侧。
2.居室结构合理
(1)居室的组成:每户住宅应包括主室和辅室。主室为一个起居室和适当数目的卧室;辅室是主室以外的其他房间,包括厨房、卫生间、储藏室、过道和阳台等。
(2)居室容积:一个人如果拥有30m3的居室容积,其温热感觉及心脏活动是最良好的。
(3)居室高度:居室天花板与人头顶之间的距离以1~1.5m最佳。
(4)居室进深:居室进深与居室宽度之比最好是3∶2。
3.居室微小环境适宜
夏季室内适宜温度为21~32℃,相对湿度30%~65%,气流速度0.2~0.5m/s,最大气流速度小于3m/s;冬季室内适宜温度为16~20℃,相对湿度30%~45%,气流速度0.1~0.5m/s。
4.室内采光通风良好
室内采光包括自然采光与人工采光两种。自然采光优于人工采光,其对室内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一般认为,北方较冷的地区,冬季南向居室每天至少应有3小时日照,其他房间日照时间不能低于1小时;夏季则应尽量减少阳光直射,防止室温过高,或只接受清晨和傍晚较温和的阳光。当自然光线不足时,要利用人工光线照明。居室的自然通风可保证房间的空气清洁,排除室内的秽浊之气,加强散热,改善人的工作、休息环境。尤其是厨房与厕所更应保持良好通风,可加装排风换气设备。特别是在夏季炎热之时,应使室内形成穿堂风,这样可以减少空调使用,既健康又环保。
1.装修污染
装修污染危害最大的是甲醛、苯、挥发性有机物等。各种刨花板、高密度板、胶合板中均含有甲醛。长期居住在甲醛超标的房间,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作用。如果在新装修的家中居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疲劳、恶心、咽干、皮肤干燥瘙痒等不适症状,多考虑甲醛超标所致。室内装修所用的油漆、涂料等含有苯系化合物。苯是致癌物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一定量会引起中毒。慢性苯中毒主要使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严重者引起白血病等。因此,装修时要尽量选用环保材料,新装修的房屋,必须彻底通风一段时间再入住。
2.潮湿阴暗
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的房间里,易患感冒、冻疮、风湿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反之,居室环境高温多湿,易使人感到闷热难耐,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低下,严重者导致中暑甚至死亡;居室光线阴暗,视力调节紧张,易患近视;居室长期紫外线照射不足,易使儿童发育迟缓、患佝偻病。
此外,室内空气污染往往比室外空气污染严重。就一天时间而言,早晚更甚,尤其是冬天,因紧闭门窗,室内空气污染非常严重。室内空气污染易导致呼吸道疾病,严重时可致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