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条件、劳动条件、卫生条件、生活方式及文化教育环境等。社会环境对人的体质及疾病发生会产生直接影响。
人类的疾病谱和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人生活在社会中,道德观念、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生活方式、饮食起居、政治地位、人际关系等,都会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产生直接影响。可见,防病保健并非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需要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医学,全面认识疾病、防治疾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人际交往作为人生的重要内容,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是人们养生延年不可缺少的行为活动。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不断地完善自己,并由此获得了友谊和情感上的充实,使身心愉悦,满足了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良性的人际交往可以起到摆脱孤独,感受温暖,减轻痛苦,增添快乐,调节心理平衡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预防精神心理障碍这一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证,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建立健康交际环境宜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正确的行为措施,这样才能达到有益身心健康的目的。
1.建立健康交际环境的原则
诚实守信、尊重平等、宽容大度、相互理解、互利互惠、掌握适度原则等。
2.建立和谐交际环境的措施
重视仪表形象、加强个性修养、真诚关爱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运用微笑语言、使用礼貌语言、学会幽默风趣、克服不良心态。获取和谐的交际环境,必须克服不良心态,做到“勿气”“勿疑”“勿怯”“勿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