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医案选介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脾肾阳虚证)

苏某,女,34岁,于2014年5月30日就诊。主诉:月经周期推后,未避孕2年未孕。患者自诉近2年来月经周期推后,周期37~45天,月经量少,色暗红,末次月经2014年5月30日,现经行第1天,量少,色暗红,经前腹痛,夜梦多,于1年前曾在外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服用达英-35治疗,现已经停药。有生育要求,未避孕未孕2年。月经14岁初潮,2~3/37~45天,月经量少,痛经,孕1产1,2009年顺产1女婴。性激素六项(2014年3月30日):FSH:6.12IU/L,LH:13.5IU/L,PRL:13.82ng/mL,E 2 :17.09pg/mL,P:0.19ng/mL,T:0.6ng/mL(正常值为0.11~0.57ng/mL)。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西医诊断:①多囊卵巢综合征。②不孕症。

中医诊断:①月经后期。②不孕症。③痛经。

辨证:脾肾阳虚证。

治则:补肾益气,温养冲任。

方药:右归丸加减。

处方:当归10g,白芍20g,山茱萸10g,怀山药10g,熟地黄20g,鹿角胶10g(烊化),黄芪20g,白术10g,菟丝子10g,陈皮5g,甘草10g,香附10g,续断10g。共1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6月18日):月经周期第18天,末次月经2014年5月30日,5天干净,量中等,经来推后,现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继续予以补肾健脾、益气调经为法治疗,处方:黄芪20g,当归10g,鹿角胶10g(烊化),白术10g,柴胡10g,山茱萸10g,陈皮5g,甘草10g,茯苓10g,紫河车10g,续断10g。共1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4年7月14日):月经周期第15天,末次月经:2014年6月30日,经期5天,痛经,经量少,周期30天,大便溏烂,日行2~3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经治疗患者月经周期正常,继续守方加减治疗,处方:当归10g,白芍20g,白术10g,鹿角胶10g(烊化),黄芪20g,续断10g,菟丝子10g,紫河车10g,熟地黄20g,柴胡10g,怀山药10g,山茱萸10g。共15剂,每日1剂,水煎服。在此基础上治疗2个月。

四诊(2014年9月12日):月经周期第13天,末次月经:2014年8月30日,周期30天,痛经,夜寐差,梦多,舌淡红,边有齿印,脉沉弱。复查性激素六项(2014年9月4日):正常。FSH:7.06IU/L,LH:4.2IU/L,PRL:16.85ng/mL,E 2 :66pg/mL,P:0.13ng/mL,T:0.45ng/mL(正常值为0.11~0.57ng/mL)。今B超:子宫大小正常,内膜厚7mm,左侧卵泡0.9cm×0.8cm,右侧卵泡0.9cm×0.7cm。考虑卵泡不长,予以补肾填精壮阳,助卵泡发育之右归丸加减。处方:鹿角胶10g(烊化),紫河车10g,菟丝子20g,枸杞子10g,五味子5g,当归10g,白芍20g,淫羊藿10g,巴戟天10g,甘草10g,续断10g。共15剂,每日1剂,水煎服。在此基础上结合月经周期调周治疗,月经后期补肾填精,排卵后加用温肾壮阳,治疗3个月。

复诊(2015年1月14日):月经周期第17天,末次月经:2014年12月28日,周期为29天,舌淡红,边有齿印,脉沉弱。B超监测:内膜8mm,左侧卵泡17mm×18mm。考虑有成熟卵泡排出,予以补肾安胎之寿胎丸加减治疗,处方:菟丝子20g,当归10g,川芎10g,甘草6g,川续断10g,山茱萸10g,桑寄生10g,阿胶10g(烊化),白术10g。共15剂,每日1剂,水煎服。

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治疗,于2015年7月1日复诊,停经41天,末次月经5月20日。下腹隐痛10余天,无阴道流血,白带正常,纳寐可,偶有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果为2362mIU/mL。考虑患者治疗后已经妊娠,根据证候考虑为脾肾两虚,予以补肾健脾,益气安胎,方选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处方:菟丝子10g,川续断10g,杜仲10g,桑寄生10g,阿胶10g(烊化),白术10g,茯苓10g,生党参20g,当归10g,白芍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后服用。

按语: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育年龄妇女中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其特点为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妇女体内男性激素产生过剩),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疮。本例患者月经后期,未进行避孕未孕2年,而且经行痛经,属于中医学“月经后期,痛经,不孕症”的范畴。患者舌淡,边有齿印,脉沉细,考虑为脾肾阳虚所致。因先天肾气不足,肾虚精血亏少,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化生匮乏,冲任亏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出现月经后期、量少;而肾虚、冲任虚衰,则不能摄精成孕,故不孕;肾精不足,不能濡养胞宫冲任,故下腹隐痛;肾阴不足,虚火上扰心神,致夜寐欠佳。因此,该病诊断为“月经后期、痛经、不孕症”,辨证为脾肾阳虚,治法补肾健脾,养血调经,方选右归丸加减。方中山茱萸、熟地黄、山药补肾养血填精,巴戟天、淫羊藿代替附子、肉桂,合鹿角胶、紫河车温补肾阳,填精补髓;当归、白芍补血柔肝养阴,黄芪健脾益气,合怀山药以补脾益气助脾胃运化,以资后天气血生化之源;香附、柴胡、陈皮行气活血通经,补中有行;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补养肝脾肾精血,冲任气血冲盛,血海按时满溢,复查性激素恢复正常。因卵泡发育不良,在此基础上结合月经周期治疗,经后补肾养阴,排卵期补肾助阳,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填精益髓,冲任得固,故经治疗后卵泡发育成熟,受精成孕。孕后补肾益气安胎,故肾气盛,气血旺,则胎自安。

本病案采用右归丸方剂治疗不孕症,体现了陈慧侬教授“补肾调周治疗不孕症”的学术观点。

(二)不孕症、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肾阴虚夹湿热证)

刘某,女,37岁,于2015年6月24日就诊,主诉:经行腹痛2年,未避孕未孕1年。患者自述2年前开始出现经行下腹疼痛,月经周期提前至24~25天,经量中等,有血块,经行下腹疼痛,第1~2天痛甚,经期为5~7天,末次月经2015年6月15日。2015年3月因子宫内膜息肉,在宫腔镜下行手术切除。患者现觉腰酸、口干、心烦失眠、纳寐欠佳、二便调,舌红暗,苔黄腻,脉细弱。孕0产0。性激素:FSH为19IU/L,余正常;丈夫精液分析结果正常。

西医诊断:①不孕症。②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中医诊断:①不孕症。②痛经。

辨证:肾阴虚夹湿热瘀结证。

治法:养阴清热,活血化瘀。

方药:大补阴丸合三妙散加减。

处方:龟甲10g,知母10g,黄柏10g,熟地黄10g,生地黄10g,苍术10g,薏苡仁10g,怀山药10g,白术10g,川楝子10g,九香虫10g,五灵脂10g。共1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7月10日):于7月9日经行,现经行第2天,周期25天,经量中等,经色暗红,有血块,经行第1天下腹痛较前缓解,块出痛减,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细弦。性激素六项:FSH:11.51IU/L,LH:5.49IU/L,PRL:11.92ng/mL,E 2 :20.18pg/mL,P:0.49ng/mL,T:0.19ng/mL。经过治疗,FSH已经降至基本正常,考虑经行期,经后补肾养阴,在上方基础去五灵脂,加山茱萸10g,枸杞子10g,地骨皮10g。处方:龟甲10g,知母10g,黄柏10g,熟地黄10g,苍术10g,薏苡仁10g,山茱萸10g,怀山药10g,枸杞子10g,生地黄10g,地骨皮10g,白术10g,川楝子10g,九香虫10g。共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5年7月20日):月经周期第12天,无不适,舌红,苔黄腻,脉细弦。考虑排卵期,在补肾养阴的大补阴丸基础上促卵泡发育。处方:龟甲10g,知母10g,黄柏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怀山药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生地黄10g,地骨皮10g,川楝子10g,墨旱莲10g。共15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2015年8月5日):月经周期的第26天,原月经周期25天,觉下腹坠胀,偶有腰酸,纳寐可,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细滑。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考虑血热所致胎动不安,予以补肾养阴、清热安胎的保阴煎加减。处方:续断10g,桑寄生10g,菟丝子10g,白芍10g,阿胶10g(烊化),川楝子10g,黄柏10g,当归10g,茯苓10g,甘草10g,熟地黄10g,石斛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因婚后不孕、痛经就诊,FSH为19IU/L,属于西医学的不孕症、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学属不孕症、痛经。患者因肾精亏虚,精血不足,以致阴虚血热,热迫血妄行则月经周期提前;肾虚不能濡养腰府则腰酸;肾精不足,虚热内生,上扰心神,出现失眠多梦;舌红为肾精亏虚的表现。患者有痛经,有血块,舌暗红,脉弦,说明患者肾精亏虚,水不涵木,气滞血瘀,瘀阻冲任,不通则痛。舌红,苔黄腻,说明有湿热。故本病诊断为不孕症、痛经,辨证为肾阴虚夹湿热瘀结证,治宜补肾养阴,清热祛湿,活血化瘀,处方选大补阴丸合三妙散加减。方中龟甲、熟地黄、生地黄滋肾养阴补血;黄柏、知母清热泻火;山药、白术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并助脾健运祛湿;黄柏、薏苡仁、苍术清热祛湿;川楝子、九香虫、五灵脂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并结合调周治疗,经后期补肾养阴,排卵期加菟丝子等补肾助阳,共奏补肾益精、清热祛湿之效,故肾阴充足,冲任气血充盛故有子。孕后考虑阴虚血热损伤冲任,胎元不固导致胎动不安,故予以补肾养阴清热安胎的保阴煎治疗,使得湿热祛,肾气盛以系胎,冲任阴血充足以养胎则胎安。本病案应用大补阴丸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所致的不孕症,体现了陈慧侬教授“补肾养阴、病症结合”的学术观点。

(三)不孕症、月经后期(肾阳虚夹血瘀证)

杨某,女,28岁,于2013年9月25日初诊。主诉:人流术后月经周期推后,未避孕未孕4年。病史:患者自述2009年因早孕行人流术,术后月经周期为40~42天,末次月经9月11日,经期4天,经量中等,无痛经。现未避孕未孕4年,腰酸,纳可,寐欠佳。孕1产0,2009年人流1次。输卵管造影检查提示:左侧输卵管通畅,右侧输卵管通而不畅。B超监测显示有优势卵泡但未破裂,性激素六项正常。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西医诊断:不孕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中医诊断:①不孕症。②月经后期。

辨证:肾阳虚夹血瘀证。

治法:补肾养血,固冲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减。

处方:菟丝子20g,太子参20g,白术10g,甘草10g,川续断10g,杜仲10g,当归10g,川芎10g,巴戟天10g,淫羊藿10g,鹿角胶10g(烊化)。共1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3年10月8日):月经周期第28天,末次月经为9月11日,周期为40天,经行4天干净,患者现觉腰部酸痛,右下腹隐痛,纳可,寐欠佳,二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弱。处方:淫羊藿10g,仙茅10g,当归10g,川芎10g,甘草10g,丹参10g,益母草10g,牛膝10g,川楝子10g,巴戟天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3年10月18日):月经周期第37天,经未行,无特殊不适,舌红,苔薄白,脉沉弱。考虑经前期,予以活血通经。处方:龟甲10g,知母10g,白芍20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5g,川续断10g,杜仲12g,丹参12g,益母草10g,牛膝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2013年10月25日):患者月经周期第3天,末次月经为10月22日,周期41天,经量中等,至今未净,经前乳房胀痛,口干,多梦,二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弱。患者舌淡说明肾阳虚,舌暗说明有瘀血,现为经后期,在补肾养阴的基础上温肾壮阳,活血化瘀。处方:山茱萸10g,何首乌20g,熟地黄20g,丹参10g,川芎10g,当归10g,香附10g,白芍20g,鹿角胶10g(烊化),蒲黄炭10g,甘草10g,牡丹皮10g。共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2013年11月8日):月经周期第16天,咽痛、咳嗽、流清涕、头晕,B超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厚度8mm,左侧卵泡7mm×6mm,右侧卵泡9mm×5mm。舌淡红,苔薄黄,脉浮。考虑风热感冒,予以疏风清热、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0g,山芝麻10g,黄芩10g,薄荷6g(后下),法半夏10g,荆芥10g,白芍10g,当归10g,甘草6g,白术10g,桑寄生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六诊(2013年11月14日):月经周期第23天,感冒已经痊愈,现无不适,纳可,寐欠佳,二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弱。考虑月经将行,予以疏肝理气的逍遥散加减。处方:当归10g,白芍10g,甘草6g,柴胡10g,川续断10g,白术10g,鹿角霜10g,益母草10g,巴戟天10g,川芎10g,熟地黄10g。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七诊(2013年11月28日):月经周期第5天,末次月经11月23日,周期30天,经量中等,至今未净,经前乳房胀痛,二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弦。现为经后期,在补肾养阴的基础上温肾壮阳,活血化瘀。处方:当归10g,白芍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何首乌20g,鹿角胶10g(烊化),川芎10g,香附10g,甘草10g,法半夏10g,陈皮5g,紫河车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八诊(2013年12月5日):月经周期第13天,无不适。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今日B超结果:子宫内膜厚度4mm,右侧卵泡28mm×22mm,张力欠佳。右侧卵泡发育已达28mm×22mm,但仍未破裂。结合患者舌暗红,脉细弱,考虑为肾阳虚血瘀所致,予以补肾温阳、活血化瘀促卵泡破裂。处方:当归10g,川芎10g,甘草10g,香附10g,川续断10g,赤芍10g,杜仲10g,皂角刺10g,巴戟天10g,淫羊藿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九诊(2013年12月16日):月经周期第24天,大便溏烂,夜寐可,纳可,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弱。于12月7日月经周期第15天,行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mm,右侧卵泡22mm×26mm,张力差。考虑卵泡已经排出,继续使用补肾温阳、活血化瘀的当归芍药散治疗,处方:淫羊藿10g,巴戟天10g,当归10g,白芍20g,甘草10g,赤芍10g,川续断10g,杜仲10g,鬼箭羽10g,丹参12g,艾叶10g,白术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十诊(2013年12月23日):停经31天,经未行,周期30~40天,无不适,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弱。考虑月经将行,予以活血通经之四物汤加减。处方: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香附10g,艾叶10g,牛膝10g,川续断10g,甘草10g,丹参12g,牡丹皮10g,怀山药10g,益母草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十一诊(2013年12月30日):停经38天,经未行,周期30~40天,无不适,晨起大便溏烂,日行一次。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弱。考虑脾虚失于运化而致大便溏烂,予以健脾益气之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白术10g,茯苓10g,生党参12g,砂仁5g(后下),木香5g,益母草10g,鹿角霜10g,甘草10g,菟丝子10g,白芍20g,甘草10g,香附10g,牛膝10g。共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十二诊(2014年1月10日):停经49天,经未行,昨天下腹隐痛,已经乳胀10余天,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弦。予以补肾活血通经。处方:黄芪20g,血竭5g,川续断10g,甘草10g,丹参12g,桃仁10g,益母草10g,牛膝10g,菟丝子10g,巴戟天10g,川芎10g,白术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十二诊(2014年1月17日):停经55天,经未行,现腰痛,口干,乳房胀痛,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弦。处方:黄芪20g,淫羊藿10g,仙茅10g,香附10g,甘草10g,艾叶10g,牛膝10g,丹参12g,桃仁10g,益母草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十三诊(2014年1月23日):停经62天,自觉体倦多梦,纳差,便溏,舌暗,苔薄白,脉细滑,B超:早孕见胎心胎芽。考虑孕后脾虚失于健运,予以补肾健脾安胎之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处方:菟丝子10g,桑寄生10g,黄芪20g,生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甘草10g,砂仁5g(后下)。共15剂,每天1剂,水煎服。在此方基础加减治疗15天,诸症缓解,建议进行定期产检。

按语: 患者月经周期延后、未避孕未孕4年,属于中医学的月经后期、不孕症。根据患者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考虑为肾虚证。肾虚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出现卵泡发育不良导致不孕症;肾虚精亏血少,冲任亏虚,血海不能如期满溢,致使月经后期;此外,肾虚不能濡养外府,故出现腰酸和下腹坠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均为肾虚的表现。另外,根据患者舌暗,考虑患者有瘀血,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从而导致月经后期;瘀血阻滞胞宫胞脉,导致卵泡不破,故本病诊断为月经后期、不孕症,辨证为肾虚血瘀证,治则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方选归肾丸加减。方中山茱萸、熟地黄养血益精;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川续断和杜仲补肾温阳,促进卵泡发育;白术健脾益气,鹿角胶补阴助阳以养任督二脉,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活血、养血调经之功效,同时排卵期加活血通络的皂角刺、赤芍等助卵泡成熟并排卵,在着床期继续予以补肾活血之品助受精卵着床,使肾气盛,气血调,冲任充,血海如期满溢,故月事以时下,有子。孕后结合患者的舌脉予以辨证治疗,患者舌淡薄白,考虑患者脾肾两虚,予当归芍药散、四君子汤合寿胎丸补肾养血,固冲安胎。寿胎丸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具有补肾安胎之功效,主治肾虚滑胎,以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者。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肾旺自能荫胎;桑寄生、续断能够补肝肾,固冲任,使胎气强壮;阿胶滋养阴血。此外,还要加用当归芍药散合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使肾气盛、气血旺,则胎自安。

(四)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肾阴虚夹血瘀证)

陈某,女,38岁,于2014年1月9日就诊。主诉:未避孕未孕5年,经行腹痛5年。病史:患者自诉婚后未避孕未孕5年,性生活正常,月经12岁初潮,月经推后,周期35~50天,经期5~7天,经行下腹剧痛,疼痛拒按,经色暗,血块多,经前乳房胀痛,口干、口苦,末次月经2014年1月9日。于2013年5月9日行宫腹腔镜手术提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Ⅰ期。②双侧输卵管囊肿。③原发性不孕。④子宫内膜炎。术后予以孕三烯酮6个月治疗。曾患有“结核性胸膜炎”病史,经治已痊愈。舌暗有瘀斑,脉弦。

西医诊断:①不孕症。②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诊断:①不孕症。②痛经。③月经后期。

辨证:肾阴虚兼血瘀证。

治法:补肾养阴,化瘀止痛。

方药:内异痛经灵合大补阴丸加减。

处方:龟甲10g,知母10g,熟地黄10g,黄柏10g,北黄芪20g,血竭5g,丹参10g,鬼箭羽10g,当归10g,川芎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共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1月20日):月经周期第12天,口干口苦,大便溏烂,肛门有下坠感。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6mm,左侧卵泡12mm×9mm。舌质稍红,苔黄腻,脉细弦。考虑排卵期,卵泡发育不良,在补肾养阴的基础上加补肾壮阳之品。处方:枸杞子10g,菟丝子20g,龟甲10g,熟地黄10g,黄柏10g,麦冬10g,鹿角胶10g(烊化),茯苓10g,川楝子10g,墨旱莲10g,女贞子10g,甘草10g。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4年2月18日):于2014年2月17日经行,经行第2天,经量中等,色暗红,经行腹痛、腰酸较前缓解,周期38天。舌质稍红,苔黄腻,脉细弦。考虑患者上月卵泡发育不良,经后期在补肾养阴的基础上,加温肾壮阳之覆盆子、鹿角胶。处方:山茱萸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龟甲10g,鹿角胶10g(烊化),覆盆子10g,黄柏10g,丹参12g,白术10g,茯苓10,砂仁5g(后下),甘草5g。共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2014年3月7日):月经周期第18天,大便溏烂,肛门有下坠感。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8mm,左侧卵泡18mm×18mm。考虑排卵期,予以补肾养阴,活血助排卵。处方:当归10g,川芎10g,甘草10g,丹参10g,皂角刺10g,白芍20g,鹿角胶10g(烊化),紫河车10g,菟丝子10g,柴胡10g,白术10g,黄柏10g,龟甲10g。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在此基础上经后期守2月17日处方12剂,排卵后守3月7日处方加减治疗14剂。于2014年11月7日因停经34天,恶心欲吐,查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经治疗已经妊娠,孕后予以补肾养阴、健脾安胎治疗,现已经顺产1孩。

按语: 患者因未避孕未孕、经行腹痛、月经周期推后5年就诊,属于中医学的不孕症、痛经、月经后期。患者有结核性胸膜炎,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则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则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出现痛经;肾阴亏虚,气滞血瘀,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则月经后期;肾阴亏虚,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出现不孕。故本病中医诊断为不孕症、痛经、月经后期;辨证为肾阴虚夹血瘀证,治则补肾养阴,化瘀止痛。治疗分期进行,首先腹腔镜手术多损伤气血,湿热瘀结,予以补肾养阴,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选内异痛经灵合大补阴丸加减。内异痛经灵为陈慧侬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方,方中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血竭、鬼箭羽、丹参活血化瘀;三妙散清热燥湿;大补阴丸补肾养阴清热;黄芪健脾益气,防活血化瘀伤及正气;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其次结合月经周期予以补肾养阴,助卵泡发育治疗,经后期加大补阴丸以补肾养阴,排卵后加鹿角胶、巴戟天等补肾助阳。经此治疗,肝肾精血调和,冲任气血通畅,故经调成孕。

(五)不孕症、月经后期(肾阳虚夹血瘀证)

苏某,女,31岁,护士,于2013年4月8日初诊。主诉:月经周期推后、未避孕未孕3年。病史:患者自述3年来月经周期推后,时两月一潮,外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已经5个月,检查发现雌二醇偏低,服用补佳乐有所好转。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子宫未见异常并且双侧输卵管通畅。B超提示:子宫肌瘤。近3个月月经基本正常,末次月经为4月4日,经量中等,经色暗红,无痛经。性激素检查:T为1.17ng/mL(参考值为0.11~0.57ng/mL)。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现服用甲巯咪唑药物维持量治疗。舌淡红,苔薄白,边缘有齿痕,脉沉细。孕0产0。

西医诊断:①不孕症。②多囊卵巢综合征。③子宫肌瘤。

中医诊断:①不孕症。②月经后期。

辨证:肾阳虚夹血瘀证。

治则:补肾填精,益髓补虚。

方药:右归丸加减。

处方:当归10g,白芍10g,甘草10g,川芎10g,香附10g,鹿角胶10g,何首乌20g,山茱萸10g,黄芪10g,血竭5g,川楝子10g,巴戟天10g。共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3年4月19日):月经周期第15天,B超:左卵泡16mm×14mm,子宫内膜厚度7.3mm,无不适,脉细弱。考虑排卵期,在补肾填精的基础上温肾壮阳。处方:巴戟天10g,淫羊藿10g,鹿角胶10g(烊化),紫河车10g,当归10g,川芎10g,黄芪20g,川楝子10g,皂角刺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3年5月2日):月经周期第28天,有生育计划,上月监测卵泡,卵泡未破裂黄素化,考虑月经将行,予以经后第3天用药补肾填精。处方:制何首乌20g,山茱萸10g,白芍20g,川芎10g,香附10g,甘草10g,白术10g,熟地黄20g,鹿角胶10g(烊化),紫河车10g,龟甲10g。共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2013年5月17日):月经周期第11天,末次月经5月6日,经行第3天经色暗红,经期7天干净,无痛经,周期32天。考虑排卵期将至,上月卵泡不破裂黄素化,治疗在补肾填精、助卵泡发育的基础上温肾壮阳,加用活血化瘀促卵泡破裂。处方:鹿角胶10g(烊化),紫河车10g,当归10g,川芎10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龟甲10g,川续断10g,杜仲10g,巴戟天10g,丹参2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2013年5月24日):月经周期第18天,末次月经5月6日,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8mm,右侧卵泡1.6mm×1.0mm,子宫肌瘤。白带少,体倦乏力,脉细弱。处方:川芎1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10g,香附10g,巴戟天10g,鹿角胶10g(烊化),紫河车10g,丹参12g,龟甲10g。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此基础守方加减治疗6个月。

六诊(2013年12月9日):停经79天,末次月经9月20日,无腹痛及阴道流血,便溏,日行三次。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1038.53IU/L,P:27.18ng/mL,B超:孕囊5cm×5.3cm×1.8cm,有胎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经治疗患者已经妊娠,结合中医学“治未病”,为防治胎动不安,治则予以补肾健脾,益气安胎,方选寿胎丸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菟丝子10g,桑寄生10g,阿胶10g(烊化),川续断10g,白术10g,茯苓10g,生党参12g,甘草10g,砂仁5g(后下),木香5g(后下)。共15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语: 患者月经周期推后、未避孕未孕3年,属于中医学的月经后期、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为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且无排卵,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月经周期,促进其有成熟卵泡和排卵。根据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的表现,考虑该患者为脾肾两虚,肾气亏虚,天癸不至,冲任失养,血海不能充盈,导致不孕。肾阳虚弱,冲任失养,血海不能按时充盈,故月经周期推后,量少色淡。该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提示肾阳不足。因此,本病中医诊断为不孕症、月经后期,辨证为肾阳虚证。治法是温肾助阳,填精益髓。方选右归丸加减。方中鹿角胶、山茱萸、紫河车补肾助阳而益精气;巴戟天、淫羊藿温肾壮阳,以促进肾精助卵泡发育;当归、白芍养血调经;川芎、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气调经;针对患者子宫肌瘤,瘀血阻滞胞宫,予以血竭活血止痛;黄芪益气健脾。并结合月经周期治疗,经后补肾养阴,排卵期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在补肾养阴填精的基础上,加温肾壮阳活血之巴戟天、丹参、皂角刺等,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填精益髓,冲任得固。经治疗,达到温肾助阳、填精助孕之功效,使精血充足,冲任得养,胎孕乃成。孕后补肾健脾,益气安胎,故肾气盛,气血旺,则胎自安。 Gas/q9ka1TR5IcMDE7x6arhkiulV6EuYzyj9LL2VhxgpBLRRrKNsYC4ZffpcEEr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