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瑾明教授注重以壮医三道两路思维分析病情,灵活设计治疗方案,内外结合,手法轻灵无痛,遣方用药精准,致力于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现选取代表性医案作为例子,以三个辨证证型分类介绍如下。
黄瑾明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谷道气虚证在广西地区非常普遍。在此基础上,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介绍。
病例1:宫颈癌术后调理
何某,女,45岁,于2016年8月5日初诊。主要症状为宫颈癌术后疼痛持续2个月以上。病史:于2016年5月16日在某医院接受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并施行25次放疗。目前,患者神疲乏力,动则大汗淋漓,肛门疼痛,大便秘结,脉沉细,舌质淡白,舌苔薄白。
诊断:宫颈癌术后,壮医三道两路辨证:谷道气虚合并水道瘀毒证。
治则:调气、补虚、解毒。
治法:①内服黄氏调气汤基本方,加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猫爪草15g,丹参12g,蜂房5g,浮小麦30g,大枣10g,七叶一枝花5g,金耳环5g,三姐妹10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饭后温服。②水煎坐浴处方:苍术25g,黄芩25g,苦参25g,五倍子15g,槐花15g,蛇床子20g,地榆20g,冰片2g。每日1剂,水煎过滤,候温坐浴。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
疗效:经上述治疗2个月,共服药30剂,坐浴6次后,患者体力增加,疲乏感完全消除,肛门不再疼痛,各种症状均已消失。
按语: 本例患者为癌症术后多次放疗,表现为毒虚夹杂。黄瑾明教授辨证为谷道气虚合并水道瘀毒证,以调气补虚经典验方黄氏调气汤治疗谷道气虚,同时加入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猫爪草、七叶一枝花、金耳环和三姐妹等解毒壮药,用药精准,辅以黄氏水煎坐浴处方外洗解毒止痛,方案科学,疗效显著。
病例2:左肺占位性病变伴慢性咳嗽
王某,女,64岁。2018年11月30日初诊,当时患有咳嗽反复2个月之久。
现病史:从2个月前开始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伴有咽痒、口苦等不适症状。脉滑数,舌质淡白,舌苔薄白。患者于11月29日到某医院就诊并接受CT检查,诊断结果为“左肺门占位”(恶性可能),伴左肺上叶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纵隔淋巴结增大。
诊断:咳嗽。壮医三道两路辨证:谷道气虚合并气道阻塞证。
治则:调气、补虚、祛瘀。
治法:①壮医针灸,取脐内环八穴行天阴阳针法,包括天突、膻中、内关、足三里、合谷、曲池、三阴交、复溜等穴位,无痛进针。每次各留针30分钟,每3天针灸1次。②内服黄氏调气汤基本方,加入沙参15g,茯苓15g,山茱萸15g,法半夏10g,紫菀10g,海浮石6g,玉竹10g,百合10g。每日1剂,水煎分成2次,饭后温服。
疗效:经过3个月的治疗,包括24次针灸和56剂药物治疗后,患者于2019年3月29日到某医院进行复查,发现左肺门占位消失,其余相关症状也已经消失。
按语: 本例患者被诊断为左肺占位性病变伴慢性咳嗽,且意外发现有恶性可能。黄瑾明教授以谷道气虚合并气道阻塞证辨明证候,应用经典验方黄氏调气汤治疗,同时结合咳嗽加健脾止咳药组。在治疗中,患者采用黄氏壮医天阴阳针法系统治疗,没有使用攻邪之法,但仍然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这个案例为后学提供了一种对于中医学理论的深入思考。
病例3:胃脘痛
毛某,女,24岁,于2018年12月28日首诊。当时主要症状为反复胃脘部胀痛长达10年之久。
现病史:10年来,患者反复出现胃脘部胀痛,且伴有腹部胀满等症状。食用生冷食物会加重症状,但没有明显的反酸情况。晨起漱口欲吐,乏力困倦,易烦躁,四肢冰冷,手心易出汗,二便调,寐差。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胴尹(胃痛)。壮医三道两路辨证:谷道气虚证。
治则:调气及补虚。
治法:①壮医针灸,取脐内环八穴行天阴阳针法,包括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和复溜等穴位,无痛进针,每次各留针30分钟。每3天针灸1次。②内服黄氏壮医调气汤基本方,加入柏子仁20g,酸枣仁15g,五味子15g,厚朴10g,郁金15g,大腹皮10g,延胡索15g。每日1剂,水煎分成2次,饭后温服。
疗效:经过7次针灸和7剂药物治疗,患者胃脘部胀痛明显减轻,精力充沛,睡眠和饮食都有了显著改善。继续使用上述方案治疗,共服用14剂,巩固疗效。
按语: 本例患者被诊断为谷道气虚证,虽然胃痛已经持续10年之久,但黄瑾明教授依旧采用了黄氏调气汤作为治疗方案,并加以气安神止痛药组以协助治疗。在治疗中,患者采用黄氏壮医天阴阳针法系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证明了中医治疗的长期和治本之道。
黄瑾明教授认为,妇女孕产相关病属于水道病范畴,辨证多属水道阳虚证。
病例4:习惯性流产
陈某,女,27岁,在2016年6月16日首次到诊。
主诉:两年内妊娠异常并流产2次。
病史:2013年妊娠后1个月出现自然流产。2014年怀孕2个多月后胎停,接受人工流产。2014年10月31日就诊于广州某医院,确诊为封闭抗体阴性。平时易手脚冰凉,大便溏烂,神疲乏力,脉沉细,舌质淡白,舌苔薄白。
诊断:习惯性流产,壮医三道两路辨证:水道阳虚证。
治则:调气、温阳、补虚。
治法:①注射丈夫血清,每20日注射1次(在妇幼医院进行)。②壮医采用针灸疗法,选取脐内环穴进行天阴阳针法。选择膻中、足三里、三阴交、复溜等穴位无痛进针,每个穴位留针30分钟,并每3天进行1次针灸。③内服黄氏滋水补阳汤,处方:生地黄20g,熟地黄20g,当归20g,淫羊藿15g,补骨脂15g,紫河车10g,鹿角胶12g,再加入菟丝子30g,枸杞子30g,艾叶5g,花椒5g,巴戟天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热服用。
疗效:通过上述治疗方法持续治疗1年,共注射血清8次,每月定期进行针灸疗法10次,服用药物10剂。2017年6月17日,确诊患者已怀孕,随着进一步观察,未发生流产。2018年3月12日,该患者顺利分娩一个女婴,母女健康。
按语: 本例患者两年内妊娠异常并流产两次,黄瑾明教授辨证为典型水道阳虚证。经过治疗,采用了黄氏滋水补阳汤经典验方,同时进行黄氏壮医天阴阳针法和西方医学注射丈夫血清的综合治疗,确保该患者成功怀孕分娩。
黄瑾明教授自拟黄氏解毒理肤汤,对于皮肤龙火两路引发的皮肤病变,采用辨证论治,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病例5:培额(带状疱疹)
韦某,女,52岁。初诊时间为2019年8月31日。
主诉:皮肤出现簇状疱疹并伴有灼痛,已持续7天。
病史:患者7天前开始在左臀部、左腹股沟下、大腿根部,以及左侧大阴唇等部位出现簇状疱疹,呈带状分布,集中出现瘀点,并伴随灼痛、汗多。手心发热,口干引饮。舌质红,舌苔少,脉滑数。
诊断:培额(带状疱疹)。壮医三道两路辨证:龙路及火路湿热瘀毒证。
治则:解毒、祛瘀。
治法:①采用壮医针灸,选取脐内的环八穴,使用天阴阳针法,取膻中、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冲、安眠三穴、内关、神门等无痛进针,并将其留针30分钟。每天进行一次针灸。②采用壮医排毒汤外洗。③内服黄氏解毒理肤汤后进行加减:对于黄氏解毒理肤汤的配方,其所包含的中药有生地黄25g,金银花15g,佩兰10g,防风10g,钩藤10g,牛蒡子10g,红花5g,茜根15g,白花蛇舌草15g,板蓝根30g,土茯苓30g,蜂房5g,半枝莲15g,七叶一枝花5g,白蒺藜10g,猫爪草15g,丹参12g,金耳环5g,三姐妹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
疗效:经过上述治疗17天后,于9月17日患者的簇状疱疹完全消退,痂皮全部脱去,皮肤瘀点消失。疼痛明显减轻。继续使用黄氏解毒理肤汤进行治疗,并增加使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每周进行两次。在全疗程使用针灸及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达到15次,服用药物40剂并外洗40次之后,患者的疼痛完全消失,未遗留后遗神经痛。
按语: 本例患者为带状疱疹,该病为壮医中的疑难皮肤病,病情使患者十分痛苦。黄瑾明教授通过壮医三道两路辨证,认为该病证属于龙路和火路的湿热瘀毒证,采用黄氏解毒理肤汤内服,壮医排毒汤外洗,并结合壮医天阴阳针法进行系统治疗,最终使患者成功摆脱疼痛并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