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医事传略

(一)寒窗圆梦上医路

1938年10月,韦贵康出生于广西宾阳县高田乡,父亲韦富田给儿子取名“贵康”,寓意身体健康便为贵。4岁那年,韦富田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痨”并离世。那时,韦贵康的妹妹韦贵容尚不满一岁,母亲才29岁。随后母亲一人独自支撑起养育兄妹的任务,少年的韦贵康求知若渴。1952年夏,他与堂哥韦贵生顺利考上初中,两人勤奋好学,特别是韦贵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在初二时,韦贵生因为肺炎感染离开了人世。父亲和堂兄的离世在韦贵康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年轻的韦贵康立誓要学医,将来成为一名医生。

在几经波折后,1959年,韦贵康通过高考进入了广西中医专科学校(现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业学习。由于成绩优异,在学习一年后被学校联名推荐,保送到洛阳的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学习,攻读中医骨伤专业。在河南平乐正骨学院4年学习期间,韦贵康在校长、平乐郭氏正骨传人高云峰的言传身教,以及各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系统、全面地学习了中医骨伤学,并在第一学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本科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韦贵康本可以分配到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担任重点院校的专业教师。然而,作为独子,韦贵康更愿意在母亲身边尽孝,他一直深思熟虑地考虑着自己的未来。对别离多年的家乡有着深深的牵挂,所以,毅然选择了报名回广西工作,进入了广西中医学院(1964年由广西中医专科学校升格本科建制,校名为广西中医学院,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这里,他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成为一名医生。

(二)博学中西勇创新

大学毕业后,韦贵康并不满足仅基于课本知识。他不断向当地民间医生学习实践经验,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临床业务能力。韦贵康在从事教学和医疗工作仅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好评,并被选为重点培训的业务骨干。1965年,韦贵康被推荐到天津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他师从著名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家尚天裕教授等一些著名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家。这次学习使韦贵康在业务理论方面得到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新疗法”方面。

1975年10月,卫生部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损伤学习班”。韦贵康再次得到了上级组织的关心和推荐,并参加了为期三个半月的培训学习。此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著名医疗专家冯天有医师的“新医正骨疗法”。正是通过这次学习,让韦贵康有了一次“创新”之路。

有一天,一位姓顾的工人因颈痛伴随高血压前来就诊。由于颈椎的结构比腰椎、胸椎等部位脆弱,医疗界对手法治疗颈椎病一向很小心谨慎,再加上高血压是推拿手法的禁忌,所以韦贵康婉言拒绝了患者做旋转复位手法的请求。第二天,由于颈痛加重,这位患者又来了。看着患者痛苦的样子,韦贵康在权衡轻重后决定尝试进行一次创新,给患者做旋转复位的手法治疗。事实上,施治手法之后,顾先生明显感觉症状减轻。5天后,顾先生带来了感谢信,不仅治好了颈椎病,连高血压也好了。正是这次“意外发现”为韦贵康征服“脊柱相关疾病”揭开了序幕。这次大胆创新给韦贵康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广西之后,韦贵康又治愈了数十例血压异常的颈椎病患者。于是,他与同事一起将“颈椎性血压异常”这一“顽症”作为主攻方向,倾注心血,深入钻研,并进一步提出了“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撰写了10多万字的“脊柱相关疾病”的学术论文,在业界广受好评。1991年,韦贵康团队申报的“旋转复位手法与治疗颈椎性高血压异常疗效研究”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药科学进步奖三等奖。韦贵康认为,心脑血管疾病、肺病、胃病、糖尿病、抑郁症、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耳鸣、慢性疲劳综合征、男性阳痿、女性月经紊乱等都与脊柱的问题相关。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政策逐渐深入人心。那时,韦贵康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骨科专家和大学骨干教师。当韦贵康从报纸和医学杂志上了解到,上海市各大医院已推广应用先进的各种西医手术新技术疗法时,他向学院领导报告并请求到上海市新华医院进修深造。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组织的批准同意。在新华医院进修期间,韦贵康虚心向胡清潭等教授专家请教,并学习了“镍钛记忆钉固定技术”“全关节置换术”“脊柱侧弯畸形手术”等新技术疗法,还专门学习了“显微外科”和“小儿骨科”等方面的知识。韦贵康还专程到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参观学习。返回南宁后,他在广西中医学院进行业务推广。经过近一年的辛勤努力和认真传授,确保每一位骨伤科医生和进修医生学员都能熟练掌握以上这些先进的手术新疗法,有效推动了骨伤科的发展,并使其成为如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重点科室。

(三)仁心仁术重研究

韦贵康身为院长,平易近人、无微不至地对待学生与患者,从不摆架子。他关心学生的困难,了解他们的住宿和饮食情况,关注他们的上课情况。他把患者看作自己的亲人,记忆力惊人,几乎能够熟知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并时常告诫学生“细节的处理在治疗中决定成败”。他为患者治病,若一次治愈,就不会让患者再跑第二趟;针对来自农村的患者生活条件差的问题,他会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韦贵康说:“治愈一个患者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所在,不是个人的功劳;而对于未能治愈的患者或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能是我们这些医生还没有尽到应该尽的责任。因此,一个好医生应该具备百分之百的爱心来同情患者,并精益求精地为患者治疗。”

韦贵康有一双厚实的手掌,大拇指比常人更加粗壮。他少年时身体虚弱,为了强身健体,苦练功夫。他靠着倒立、手撑地来回走动来锻炼身体;同时手戳沙袋,练习指功和劈功,曾单手劈断叠放在一起的四块砖头。现在,他的大拇指可以对抗40千克的力量,让很多年轻人也望尘莫及。韦氏手法还融入了现代科学理念和生物力学原理。在治疗患者时,他的双手富有灵活性,能够一点一按地触摸病根所在的位置,判断椎节错位的方向,并可以快速地将其复位。业内人士称他的手法为“稳、准、轻、巧、透”。

他的手法成功地治疗了颈椎性血压异常病例,为他和他的同事在研究脊柱相关疾病方面打开了突破口。他们发现,脊柱力量不平衡引起的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位移,会导致头晕、头痛、视力障碍、失眠、心律异常、低热、排尿异常、颅脑损伤并脊柱损伤后综合征、腰腿痛等多种症状。他们将这种病症称为“脊柱相关疾病”,这与内科、神经科、五官科等常见疾病相似,因此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韦贵康和他的同事们加强了对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韦贵康撰写了超过10万字的“脊柱相关疾病”的学术论文,阐述了他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这些学术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同行的关注。

在新世纪之交的岁月里,韦贵康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和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他虽年过花甲,但仍然一直领导着门下的弟子和学生们前沿地从事医学科技的攻坚工作。韦贵康编写了《脊柱相关疾病学》《中国手法诊治大全》《实用中医骨伤科学》等26部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发行。他还发表了166篇论文,在专利方面也取得了3项成果。此外,他还主持或指导了31项课题研究,取得了6项省部级成果和2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传承中医走世界

为了让中医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韦贵康逐年增加广西中医学院国外医师进修培训名额,进一步扩大该校招收国外考生攻读中医骨伤等专业。1994年,何保宗等12名考生成为广西中医学院在新加坡录取的第一届中医骨伤科硕士研究生。与他们同期而来的还有丘德兴、卢荣初等来自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学生,韦贵康担任他们的总导师。经过各位教授、专家的3年精心教学,1997年按期毕业,均取得骨伤科专业的硕士学位。20多年来,韦贵康和其他教授共培养指导来自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硕士研究生50多人,博士研究生4人。如今,来到该校学习中医药、中医骨伤专业的国外进修生已达1000多人次,国外中医骨伤科硕士生、博士生近百人。这些学生身怀中医技艺,为世界各地的患者造福,也成了推动中医发展的“引擎”。

1991年10月,韦贵康正式创建了“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的学术组织。协会成立会议上,他被大家选为本会理事长。2005年上半年,韦贵康倡议成立“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的国际性社会组织学术团体,并于同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大会上正式成立。该联合会会员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会员数量已达5000多人。

在韦贵康的带领和组织下,先后在南宁、桂林、北海、柳州、上海、佛山、广州、沈阳、深圳、呼和浩特,以及新加坡、越南河内、阿联酋迪拜、美国旧金山等地成功主办或承办了20多次国际性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术大会及相关专题学术研究会。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手法医学学习班数期,为国内外培训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专业人员5000多人。韦贵康和该联合会的同行们,为让中医走向世界而付出的聪明才智和辛苦汗水,已经换来了辉煌成绩,并将在振兴世界中医药事业史册上绽放异彩。 FO3hhOWE21KS5iR+wpNJ0M1+/M5w8Ja4H/3v1y4leZtLeTZgdW1TunvzYidp+cm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