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微创技术是根据中医皮部、经筋、经络、五体及脏腑相关理论,采用特殊针具,对病变部位进行刺、切、割、剥、铲等治疗。常用针具有针刀、带刃针、铍针、水针刀、刃针、钩针(钩活术针具)、长圆针、拨针和松解针等。其治疗要求是以最小的解剖和生理干预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以最低的生物和社会负担获得最佳的健康保障。本技术包括微创松解术(平行、垂直)、微创减张术(自外向内、自内向外)、微创减压术(软组织、硬组织)、微创矫形术、微创剥离术、微创分离术(锐性分离、钝性分离)、微创触及术(脊神经、周围神经)、微创刺激术(经络穴位、组织)等。钩活术疗法属中医微创钩针技术的范围,中医微创较多术式都能在钩活术中体现。钩针技术(钩活术疗法)设计的钩针新颖独特,钩尖、钩刃、钩板、钩弧融为一体,多法并用,推进拉出,通过钝性锐性、弧线直线、减压减张操作,由软到硬,使皮筋肉骨得到平衡。经过34年的临床应用,中医微创钩针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规范操作、系统培训,在中医微创标准化方面走在了前列。2016年,钩活术技术的诊疗方案、临床路径、操作规范、感染控制指南得以制定,现把指导临床4年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增加优势病种进行修订,与国际学术标准修订相吻合,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版路径方案为标准,内容全面、实用,层次分明,依据确凿,具有实用性、及时性,可有效指导临床,有益于钩针技术(钩活术疗法)安全有续发展。希望钩针技术方案、路径的修订出版更加丰富中医微创技术的内容,为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作出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 董福慧
2019年12月3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