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指出:“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了156项适宜技术的基础上,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使中医微创技术在院内感染控制方面有了遵循的标准。钩活术专业委员会和钩活术流派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指南》为标准,结合钩活术疗法本身的特点,制定了钩活术疗法院内感染控制指南;同时,钩活术流派在20多年的大量临床中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在古九针和新九针的基础上创新研制出了独具特色的钩活术钩
针,由最初1996年的1个型号发展创新至现在的83个型号,根据不同的病程和部位分型治疗、准确定位成为钩活术的特色,由此而产生了张力和压力理论的创新。2016年编写出版了钩活术技术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此次修订又增加了一部分优势病种,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版路径方案为标准,内容全面、实用,使得技术的创新发展及时有效地用于指导临床,这是钩活术疗法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历程中的自我发展与完善。钩活术流派今后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原则,为5年后方案路径再次修订打下基础,为中医临床技术发展和“健康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
201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