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物,生生息息。人之生命,生、长、壮、老、已。这些自然法则的背后,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时间。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空间可以相对不变,但时间却永不停息。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月之弦动,日之昼夜更替,对人都产生着相应的影响,这是中医天人相应和整体观念的体现。古代医家将这些规律应用于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中医时间医学应运而生。
子午流注针法是中医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针灸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信的临床效果。因其义理深奥,涉及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经络腧穴、脏腑理论、辨证论治等内容,加之子午流注流派较多,各种开穴方法有所差异,故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严重影响了子午流注的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和探索。早在1998年,笔者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期间听了胡玲香教授关于子午流注的讲座,遂对子午流注针法着了迷,逐渐开始整理归纳开穴方法,于1999年用VFP数据语言编写了单机版的“杏林花果-Ⅰ号”子午流注取穴软件,实现了人机对话。参加工作后,笔者仍坚持学习子午流注。2008年,笔者攻读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将子午流注作为研究课题。此后,笔者对子午流注的学术流源、取穴流派、时间标准、推算方法,以及与针灸时间禁忌和五运六气等理论进行了研究,在《中国针灸》等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阎明广纳甲法与徐凤纳甲法辨析》获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F5000)。
与此同时,笔者着力于研制子午流注开穴软件和器具。从2009年起开发“子午流注网上取穴系统”,建立了专门的网站,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获得重庆市万州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重庆市中医药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013年,在学校建设“三峡中医药文化馆”之际,笔者研制了“子午流注取穴转盘”(黄铜和木质结构),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2016年研制了“子午流注竹简”;2017年研制了“子午流注日晷仪”;2019年研制了“子午流注手机取穴”App;2022年应用计算机编程设计了2021~2032年逐日逐时开穴表。
二十年磨一剑,笔者将多年的研究集结于斯。书中既介绍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学术源流、开穴方法和应用方法,又融入笔者的研究成果,还为读者提供了开穴速查法、速查表和相关腧穴图示帮助。初学者可先学会使用,基础较好者可以研读推算原理,还可以探讨子午流注的创新与临床实践。
借本书付梓之际,特别感谢成都中医药大学胡玲香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彭楚湘教授的教育之恩,感谢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支持,感谢明荷老师组织学生制作的腧穴图片,感谢李勇华教授主持的重庆市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平台的支持,感谢家人的无私帮助。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期日后再版完善。
2023年9月于万州区壹贰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