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每个人都能写出自己的《故乡》

呼兰

鲁迅的《故乡》已经是经典,周老师的确写得好,《故乡》也是好几代中国人的语文课文。自古以来,写得好的文章不计其数,但只有成为课文才能成为国人共同的文化符号。“故乡”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到故乡就会想到鲁迅,想到闰土,甚至想到课本上那幅插画:一个梳着辫子、戴着项圈的小男孩在田间举着叉子刺猹。虽然我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猹,但你要问我,什么是猹?我会说,那是鲁迅小时候他家田里的一种动物。能把故乡写到这个地步,也是登峰造极了。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鲁迅的笔,但都有鲁迅的心,至少在故乡这件事情上。以我的观察,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故乡和童年有着旺盛的表达欲,有的写成文章,有的写成段子,还有的每每喝多,会在酒桌上跟朋友聊起,眉飞色舞。其中的道理也不难理解,经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其实回忆回忆,在整个人生当中,小时候往往是最勇的。所以一喝多,想起来最近这些年也没做过什么勇事儿,聊着聊着就聊到小时候了。我甚至觉得,人老了以后,如果有人问你,这辈子做过最勇敢的事儿是在什么时候,它大概率应该是发生在十五岁以前。

但酒桌上聊聊片段、吹吹牛容易,真写成文章很难。酒桌吹牛讲究的是绘声绘色、虚实结合,故事磨熟练了还可以在不同酒桌上讲,但写文章讲究的是如何真实全面地面对自己的童年——那里有“当年勇”,也有很多“当年不勇”。如何面对故乡的“闰土”,甚至我们自己就是“闰土”——“闰土”无关境遇好坏,总之变了模样,用课本上的话说就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变好变坏都令人唏嘘,对于故乡和曾经的玩伴,可能真的是不如不见。我刚开始讲脱口秀的时候写过这么一个段子,一个字没改,从旧文档翻出来的。

我是北方人,前些年还经常回老家。最近这些年回得越来越少了,不是老家不好,一回去太伤感。就看我之前跟着混的大哥,变成“闰土”的那个。当年大哥特别厉害,叱咤风云,我是自愿加入他们的。他说:“你学习好,你好好写作业,给我们抄,我给你封个文官。”我说:“做文官除了借你抄作业还干点啥?”“就是每天出来玩的时候,你喊‘上朝’。”“大哥,这不是文官,这是宦官啊,我虽然读书少,但我看过电视剧啊,”我说,“我还是给你当军师吧。”那时候电视正好放《三国演义》,我就觉得自己是诸葛亮。我说:“你是主公,你是刘备。”他说:“我不喜欢刘备,我是曹操。”所以你就看见一个诸葛亮跟在曹操后面出谋划策。动不动他老惹我,我诸葛亮还把他曹操打哭了。我就和他说:“你这么上来就打不行的,你这样……”有一回我们和另外一个小区的孩子打架,我就对大哥说:“打的时候你先自己露面,其他人藏在楼里,要开始的时候从侧路杀出,你得来这个——伏兵。”然后我给安排好了,自己跑到三楼的窗户边观战,拿着我爷爷的扇子。结果楼下不知道谁为了做得逼真,把楼门那铁链锁上了,打的时候就没杀出来。我从三楼往下看,大哥被揍得那个惨啊……唉,当年大哥真的特别牛,那时候我要是真挨欺负了,我就找他,我说:“大哥,帮我砍他。”沧海桑田。现在他总给我发微信:“帮我砍砍。”一个拼多多的链接。

为啥写这个段子,就是因为那个大哥真的是我小时候的大哥,在我心中高大威猛,指挥着成群结队的小朋友。他就像孙悟空,我们就像跟在后面的花果山小猴。后来好多年都断了联系,直到有了校内网。不得不说,校内网真的“破坏”了很多人的童年。加上大哥的校内网好友之后,我还挺兴奋,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有一半概率大哥在牢里,结果大哥现在往返中俄倒腾皮草。大哥跟我说,没办法,俩孩子,得照顾家。客观来讲,大哥过得挺好的,他成了有担当、有责任的人。但你们也要理解我作为一个花果山小猴,过了几十年后看到齐天大圣在外面倒腾皮草的心情。故乡就是这样,不忍细看……

谢谢小佳愿意把他的故乡写给我们看,这是一件既耗力又耗神的事情。

蜉蝣直上,蜉蝣又直下。蜉蝣直上直下。 QBORXvyAzC65WMZvjYwIeDcXbw5YluZie/MAjuS6qQo2p/mdcy2ayxY8o8L8fr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