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曾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确,当我们登上高山时,视野会变得更加开阔,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
在思考问题时,我们也应当站在一定的高度,这样不仅更容易把握全局,还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
东汉末年,著名谋士诸葛亮就是善于“登高望远”的智者。他为刘备提出的战略规划“隆中对”,被后世广为传颂。
当时,刘备在北方无处容身,被迫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刘备总结经验教训,决定广纳贤才,增强自己的实力。在徐庶等人的举荐下,刘备亲自前往隆中,三顾茅庐,才见到了诸葛亮,并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还根据刘备的政治抱负,指出他的战略总目标是“达成霸业,兴复汉室”。而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几个步骤才能实现:第一步是占领荆州和益州这两个战略要地,为后续的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步是进行战略休整,对内革新政治,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对外与孙权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并要和西部、南部的少数民族保持睦邻友好,以稳定后方;第三步是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兵分两路,一路从荆州出兵中原,另一路由刘备亲自率领,从秦川出击。
诸葛亮提出的战略构想让刘备十分惊喜,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深深打动了。从那以后,诸葛亮竭尽全力辅佐刘备,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逐步推进,最终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
“隆中对”展现了诸葛亮“登高望远、预见趋势”的智慧。虽然身在茅庐之中,他却胸怀天下,对全局有着精准的把握。他深刻认识到曹操实力强大,孙权根基稳固,而实力弱小的刘备无法与他们正面抗衡,只能先寻找适合自己的“根据地”,站稳脚跟后再徐徐图之,而他为刘备选择的根据地是拥有地理、经济、人才优势的荆州和益州。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诸葛亮又准确地预见了未来的趋势,为刘备确定了实现霸业的几个步骤,这些步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刘备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应当登高望远,把握大势,制定长远的规划。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不仅适用于国家治理、企业经营等宏观层面,也适用于个人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等微观层面。
对于国家治理来说,在国家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时候,那些有远见的领袖人物总是能够审时度势,引领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在国家处于动荡或衰落的时候,那些能够登高望远的人,又能带领整个民族走出困境,重回昌盛。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一个企业家或者管理者,如果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是很难走得长远的。唯有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才能制定出符合公司长远利益的战略规划。
对于个人成长来说,一个有远见的人,是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所迷惑的。他们能够审时度势,把握大势,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也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技能,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登高望远,预见趋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内在修养,也需要我们适时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首先,我们要以更加宏观和全局的视角来审视事物,不要被狭隘的个人立场所束缚,而是要考虑更广泛的影响因素和长远的发展趋势。
其次,我们需要对自己所处的领域和行业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包括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只有认真了解当下和过去,才能更好地预见未来。
此外,我们也应该积极总结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学习那些经典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研究成功者的思考方式和决策模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问题,避免走弯路。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之路上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不受眼前的短视所困扰,真正做到预见趋势,超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