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下棋的高手会对整盘棋的局势精心谋划,而不善于下棋的人却只会关注每一颗棋子。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不仅适用于棋局,也可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围棋是一种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游戏,它的胜负常常取决于对整体局势的把握,而不是局部的子力对比。因此,善于思考整体局势的人,更容易在围棋比赛中取得胜利。而那些只关注局部子力的人,则容易在全局中迷失方向,陷入被动,最终导致失败。
世事如棋局,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枚棋子。我们所处的环境、所做的选择,构成了整体局势。善于谋势的人不仅能够看清整个事件的大局,还能够灵活地把握机遇,制定正确的策略,从而取得成功。相反,那些只顾眼前小利、沉溺于琐事的人,则容易迷失在局面中,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就很擅长“谋势”。他辅佐齐桓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他的计策犹如一盘精心布置的棋局,每一步都充满了深思熟虑和对整体局势的长远谋划。
当时,齐国实力强大,楚国正在崛起。齐桓公想要扩张疆域,在朝堂上提出了自己想攻打楚国的计划。管仲劝说道,直接攻打楚国虽有可能取胜,但却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为了减少损失,他向齐桓公献上了一条妙计——“公贵买其鹿”。
之后,管仲派了一批心腹进入楚国,四处高价收购鹿。他们还散布消息称:“齐桓公酷爱鹿,愿以重金购买。”这一消息很快在楚国的商人中传开,原本平常的野鹿突然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楚国的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开始放弃农田,转而养鹿。就连楚国的官兵也停止了正常的军事训练,偷偷上山捕鹿。此时楚成王和他的大臣们却没有意识到危机,反而认为齐桓公玩物丧志,正在将齐国引向衰败的方向。
就在楚国放松警惕的同时,管仲却在齐国静静观察着局势的变化。他发现楚国已经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了鹿的养殖和交易中,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便派人悄悄收购楚国周围国家的粮食,堆满了齐国的粮库。
等到时机成熟,齐国开始向楚国发兵。战争打响后,楚国陷入混乱,国内出现了断粮的现象,前线士兵的军粮也难以得到保障。经过这一战,楚国元气大伤。
管仲的“重金求鹿”计谋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是从战略的角度进行了全局谋划。他深知楚国是齐国称霸路上必须铲除的重要障碍,若是直接进行军事对抗,齐国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他巧妙地使用经济手段,炮制对鹿的需求,诱导楚国人放弃农业生产和军事训练,转而追求短期的暴利,从而逐渐削弱楚国的根基。这种做法正好体现了“善弈者谋势”的精髓。
与管仲相比,楚国的国君、大臣和百姓都成了“不善弈者”,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整体局势的变化,结果一步步走入了管仲设下的陷阱。
在现代社会,“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的思想不但没有过时,反而给人深刻的启示。在职场中,善于“谋势”的人常常是那些有远见、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他们能够把握行业趋势,抓住市场机遇,灵活应对各种挑战,从而带领团队走向成功。而那些只关注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的人,则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再如,在人际关系中,善于“谋势”的人能够建立广泛而稳固的人脉网络。他们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也懂得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而那些只关注自己短期利益,不在乎他人利益的人,难以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最终难免落得孤立无援的境地。
为此,我们一定要学会“谋势”而不是“谋子”。这需要我们具备战略思维,依靠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找到自己的定位,抓住大势中的机遇,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此外,我们要警惕短期利益的诱惑。在面对诱人的短期利益时,我们要问一问自己:在利益背后是不是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够权衡利弊,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