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别让固定思维把你引进“死胡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思维惯性——被既定的观念和认知所束缚。这种现象被称为“固定思维”。它就像一条看似熟悉却充满限制的小路,不经意间将我们引入思维的死胡同。

固定思维,又称僵化思维,是指个体倾向于用一种固定的、不变的视角看待事物,拒绝接受新信息或改变原有看法,只能看见符合既有认知框架的世界,对其他可能性视而不见。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固定思维把我们引入了“死胡同”。如果能够打破常规,换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这些问题,或许就能找到简单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北宋初期,南唐的徐铉以博学多才而闻名。当南唐派他前往大宋进贡时,宋朝的官员因自知学识不如他,无人敢出面陪同。

按照常规思维定势,宋太祖应该找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与徐铉进行学术交流,以确保大宋的颜面,或者直接以高规格的礼仪接待,避免直接的学识比拼。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一个不识字的侍卫来陪同徐铉。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徐铉原本期望通过学识来压倒对方,但面对这位不识字、一言不发的侍卫时,自己的博学多才却无法施展,最终只能乖乖地随侍卫来到京城。

宋太祖以愚困智的策略,可以说是对固定思维的一种巧妙颠覆。同样的道理,在职场中,那些固守旧有工作模式和方法的人,往往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甚至可能因此失去竞争优势。所以,在面对问题时,要学会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

● 承认并识别固定思维

如果一个人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便无法有效地调整它,更无法改变由此产生的情绪反应和行为选择。

那如何认清自己的思维模式呢?可以采用三种策略:一是写日记。定期记录自己面对挑战时的反应,特别是那些引起防御或逃避的情况,分析背后的想法,是否有固定思维的影子。二是正面肯定。用积极的话语替换自我否定的想法,如将“我不擅长这个”转变为“我现在可能还不熟练,但通过练习我可以变得更好”。三是寻求反馈。主动向信任的朋友、同事等寻求建设性反馈,了解他人是如何看待你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的。

● 培养成长心态

培养成长心态是个体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并实现认知升级的关键。这一理念源于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成长型思维理论,该理论强调个体能力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得到发展。

与此同时,神经科学的研究也揭示了大脑的高度可塑性,即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随着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而发生改变。这一重要发现印证了成长型思维的科学性,让我们坚信:只要付出努力,保持成长的心态,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我认知的超越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 多角度思考问题

多角度思考问题,也被称为“视角转换”或“多元化思维”。它鼓励个体超越自身的经验局限,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同一问题。

为了锻炼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客户、竞争对手、政策制定者等,模拟他们的需求、动机和限制条件;使用开放式问题,而非封闭式问题来探究,例如要用“我们还能如何改进”,而不是“我们应该这样做吗”;从问题的反面或对立面思考,比如询问“如果我们想达到相反的效果,会怎么做”,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揭示隐藏的假设和偏见,发现新的路径。

● 挑战现有假设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应对固守的一些观念、规则和传统方法提出合理质疑,思考它们是否依然适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遵循基本的逻辑推理,验证先前的一些假设,并寻找更有效的替代方案。

比如,长期以来,人们接受了一个假设:白炽灯虽然能耗较高,但价格便宜,更换方便,具有性价比。然而,一些环保倡导者和科学家质疑:经常使用高能耗的白炽灯真的划算吗?通过计算白炽灯在一个生命周期内的能耗和环境影响,他们发现,虽然购买成本低,但其能耗大,寿命短,长期使用并不经济。因此,LED灯凭借其寿命长、节能、环保等特点逐渐成为替代方案。

固定思维如同一道隐形的墙,将我们困在狭小的认知空间里。然而,思维的疆域并非一成不变。通过承认并识别固定思维、培养成长心态、多角度思考问题、挑战现有假设等方法,我们完全有能力拆除这堵墙,让思想自由飞翔。 ZHL4N4MYYxXR9dAI0xBGwa3bvBbtSh9dyS2g2OH0Zy3Myt8mdYM6vNmj4qWRrg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