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做好了计划,却没有按计划执行;不该生气的时候,却压不住火气……虽然自己也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类似的经历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它触及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控力,也被称为意志力或自制力。自控力是指个体在面对诱惑、压力或冲动时,能够抑制即时满足的欲望,而选择更长远利益的能力。它是人类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实现个人目标、维持人际关系和促进心理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研究,人类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比其他动物更加发达,俗称“智慧脑”。它不仅负责我们的智力和学习能力,还负责行为的调控,从而产生一种约束我们行动的力量。自控力就是智慧脑控制我们行为的能力。
“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优秀才自律,而是因为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当一个人自律到极致的时候,即便起点不高,全世界依旧会为他让路。
某媒体曾曝光了一位考入名校的学霸的每日计划表,瞬间就引起热议。在这张计划表里,密密麻麻地写着他每天的学习进程。比如:凌晨1点睡觉,清晨6点起床,6点40分开始学习等。除了每天完成固定课程,还包括每周两次的讲座充电、两门外语的学习和固定的锻炼时间。即便晚上9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也被他安排得满满当当。
他家境一般,刚入学时,经常一顿饭只吃两个馒头,为人腼腆,一度被同学们开玩笑。后来,他凭借勤奋与坚韧,连续四年都获得了一等奖学金,成绩保持在全院前三。还未毕业,他就被一家知名企业提前聘用。
在名校,高手如云,个个都出类拔萃。但这位貌不惊人、出身普通的学子却能在天才堆里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不是深厚的背景,而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自律。
当然,培养自控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耐心。就像种植一棵树,起初可能看不到明显的变化,但只要持续浇水施肥,终有一天它会长成参天大树。在提升自控力的过程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件事。
● 设定小目标
设定小目标并从小事做起,是培养自控力的有效策略之一。这种方法基于“小赢”理论,即通过实现一系列微小但可达成的目标来逐步建立自信和动力。比如,每天早起一小时,坚持一周不看电视,并逐步提高目标难度。如果一开始就设定过高的目标,容易引发挫败感。
●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
习惯是重复的行为模式,而自律则是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建立良好的习惯,可以培养自律意识,并形成稳定可持续的行为模式。比如,养成每天阅读、运动、冥想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并提升自控力。
● 学会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让人们在面对诱惑时,能够暂时克制满足需求的冲动,以便在以后获得更有价值的、长远的利益和幸福。正确地利用延迟满足,能够带来更大的幸福和快乐。
● 为自己设定奖励
每当你达成一个小目标时,给自己一些正面的反馈。这可以是一句自我表扬、一段休息时间,或者任何你觉得合适的奖励。这些小胜利会增加你的积极情绪,增强自信心,让你更有动力继续前进。
通过强化自我意识,逐步提升自控力,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还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让我们一起用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开启一段自我提升的旅程。